首页 > 心理学术 > 发展概况 > 中国心理科学走向世界的历程

中国心理科学走向世界的历程

来源:燕子   
人气:

1、旧中国时代的中国心理学简略回顾中国最早一批心理学家大都是接受西方的教育的。1910―1930年期间,中国政府先后派遣一些青年学生前往西方的一些国家学习心理学,他们学成归国后便开始在一些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1921年在南京的一批心理学工作者发起倡议成立中华心理学会,这是中国心理学家最早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组织。学会成立后,1922年出版了刊物《心理》,这个刊物主要是介绍指

1、 旧中国时代的中国心理学简略回顾
中国最早一批心理学家大都是接受西方的教育的。1910―1930年期间,中国政府先后派遣一些青年学生前往西方的一些国家学习心理学,他们学成归国后便开始在一些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建立。

1921年在南京的一批心理学工作者发起倡议成立中华心理学会,这是中国心理学家最早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组织。学会成立后,1922年出版了刊物《心理》,这个刊物主要是介绍指导西方的心理学发展情况及国内心理学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当时对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中华心理学会成立的头三年,经常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学学术报告会,如介绍俄国心理学发展情况等。但是中华心理学会作为一个组织活动了3―4年,由于经费原因及时局不稳定,《心理》杂志只出版三年半便停刊了。1936年在一些心理学者建议下,于9月份又重办学术刊物, 定名为《中国心理学报》。该刊物以提倡科学的心理学为职旨,内容以刊登实验研究报告为主。该刊物为了促进中西方心理学交流,采取中英文版,在当时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6年11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心理学者34人发出正式重组“中国心理学会”的通知。1937年1月24 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大会。但是,过了不久,由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心理学会的活动和刊物的出版也随之停止。虽然在少数的一些大学中仍保留心理学系,但学生很少。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之前,由于国内政局的影响,心理学在旧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地位与影响。

2、50―60年代的中国心理科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学有关系科开始调整。原有的一些心理系被取消,合并到哲学系或教育系中成立心理学专业。如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原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心理系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心理学专业。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仍保留心理学系,后来该系于1956年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室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改造旧心理学”的口号。虽然一些大学里仍设有心理学课程,但课程很少。中国心理学家也只与国际上很少的国家,如当时的苏联及东欧个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心理学家有些联系与接触。当时苏联也派出几位心理学家来我国讲过学;我国政府也派出少量的青年学生前往苏联学习心理学。1957年我国派出以潘菽教授为团长,团员有陈立、曹日昌、龙叔修等四位心理学家组团前往民主德国及苏联进行访问考察,参观了对方的一些心理学机构,回国后曾分别撰文作了介绍与指导。这是这时期唯一的一次中国心理学家前往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国际心理科学的发展情况的了解还是很局限的,尤其是和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家的交往,可以说是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在50―60年代,心理学在国内也受到多次不公正的冲击与批判。心理学的发展虽然相对解放前来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心理学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3、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科学发展迅速
1978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心理学会与国外的一些国家学会组织开始了联系与交往。1978年8 月,应澳大利亚心理学会第13届年会的邀请,我国荆其诚、徐联仓、李心天三名心理学家前往出席了会议。会上他们分别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情况,受到热烈欢迎。会后参观访问了澳大利亚有关大学的心理学系和研究机构,与对方建立了友好的协作计划。1979年应美国心理学会的邀请,荆其诚代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教授出席了美国心理学会第87届学术年会。这是我国心理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应邀出席美国召开的学术会议,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1980年7月,中国心理学会加入了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 )。与此同时,派出以陈立教授为首的4 人代表团前往德国莱比锡出席第22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这次大会适逢纪念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年)100周年。 与会人数达2965人,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中国心理学家分别在大会及分组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出席此次大会的中国心理学家,除了陈立外,还有刘范、荆其诚、徐联仓。

1980年10月,美国心理学会应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潘菽教授的邀请,派出以米勒(N.E,Miller)为团长、一行10人的心理学家代表团前来中国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代表团在访问期间,除了做有关的学术报告外,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有关的一些大学心理学机构,并与中国心理学家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座谈。美国心理学家代表团的这次访问,对我们了解美国心理学的情况,加强两国间的心理学家的联系与合作,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此后,中国心理学家与国外心理学家间的相互联系与交往日益频繁。1983年,中国心理学家组团一行7 人前往美国出席中美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荆其诚、匡培梓、林仲贤、刘范、张梅玲、方至、曹传泳等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美国科学院及美国心理学会出版了此次会议的论文集。我国心理学家的论文报告均被收录在内。会后,中国心理学家先后参观访问了美国18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IBM研究中心、BBN公司等,历时26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心理学代表团前往美国参观访问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

1984年9月2―7日在墨西哥的阿卡蒲哥(Acapwlco)召开了第23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中国有4位心理学家前往出席了会议。 会议期间选举了新一届国际心联执委会,我国荆其诚教授入选。这是中国心理学家第一次被选入国际学术组织担任职务。中国心理科学已开始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

1987年7月21―24日,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在中国北京举行第9届双年度卫星会议。来自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 丹麦、英国、芬兰、德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荷兰、瑞士、美国及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的139位中外心理学家出席了会议。 这是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刘范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当选为ISSBD 执委会委员。

由于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已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际心联决定1987年的执委会在中国举行。适逢这是中国心理学会第6 届全国学术会议也在杭州举行,国际心联执委会全体成员及日本、加拿大、美国及香港地区心理学会的负责人均前往杭州出席9月19日起为期4天的中国心理学会第6届全国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人数达500余人,外国来宾计35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19篇。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包括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测验、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学校管理心理学、法制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国际心联主席霍茨曼(Holtzman)在大会致词中说:“中国心理学会在很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许多青年心理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表现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心理学将在国际上作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这次会议,国际心理学界的代表人物对中国心理学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心理学的水平提高很快,特别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学工作者已经涌现,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1988年8月28日―9月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24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中国大陆有15位心理学家前往出席了会议。荆其诚、张厚粲、林仲贤、方富熹、管林初等分别在分组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期间,国际心联执委会进行了换届改选,荆其诚教授继续当选为国际心联执行委员会委员。

4、中国心理科学开始走向世界
第25届国际心理学大学于1992年7月19―24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中国大陆有24位心理学家前往出席会议,有17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会议期间,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的心理学者共40余人欢聚一堂,亲切交谈,一致表示今后要加强合作与联系,为促进中国心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国际心联执委会在会议期间进行换届改选,荆其诚教授当选国际心联副主席,这是中国心理学家在国际心理学组织担任的最高领导职务,这说明中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在国际上已产生明显的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990年3月在巴基斯坦的拉哈尔召开了第一届亚非心理学大会。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王sū@①教授前往出席会议,会上他作了题为“中国心理科学现状”的报告,引起了广泛注意。会议期间他被选为亚非心理学会执委。1992年8月25―28日, 由中国心理学会负责筹备与组织的第二届亚非心理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亚非心理学家共184 人。大会收到论文500余篇。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心理学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福利服务”。会场学术气氛浓厚,与会者对有关心理学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与热烈讨论。会议期间,亚非心理学会进行了换届改选,一致选举王sū@①教授为亚非心理学会联合主席。

第三届亚非心理学大会于1994年8月23―26 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我国有9位心理学家出席了会议。 王sū@①教授及林仲贤教授为本届大会的国际顾问团成员,与会代表200余人,分别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国、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伊朗、印度、阿联酋、孟加拉、新加坡、津巴布韦、韩国、尼日利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及香港地区。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亚非地区心理学走向本土化”。会议期间,林仲贤教授被选入执委会。

随着我国心理科学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外许多心理学家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与中国心理学会进行交往联系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包括前东德)、日本、印度、新加坡、新西兰、比利时、荷兰、芬兰、奥地利、俄国(前苏联)、瑞典、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格鲁吉亚、墨西哥等。中国心理学家也相继被选入一些国际心理学会组织担任职务,徐联仓教授及张侃教授先后被选为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执委,张厚粲教授被选为国际心理测验学会执委等。中国出国留学的青年心理学工作者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已达60―70人。近年来许多国际性的心理学会议,都纷纷争相在中国举行。1994年6月17―21日, 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再一次在北京举行学术会议(ISSBD Beijing workshop),100多名国内外心理学家出席了会议。孟昭兰教授当选为ISSBD执委。1995年8月5―8日在北京举行了第11 届世界超常(天才)儿童学术研讨会,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50人出席会议。 为表彰我国查子秀教授在世界天才儿童事业上做出的贡献,会议对其颁发了奖状。

1995年8月27日―30 日由中国心理学会及华南师范大学联合承办的国际心联亚太地区心理学大会在广州召开,来自27 个国家和地区的257位心理学家出席了会议。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仲贤、副理事长张厚粲、秘书长陈永明均前往出席会议。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亚太地区的心理学和社会发展”。国际心联主席鲍力克(Kurt Pawlik )和副主席荆其诚担任大会的联合主席。这是国际心联首次举行的地区性心理学大会,旨在通过学术思想和成果的交流,推动亚太地区心理科学的交流与发展,增进全世界心理学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大会的议程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国际心联主席鲍力克教授代表国际心联致词,他说:“国际心联的主要任务在于加强各国心理学的交流与发展,当前各个不同地区心理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快速增长,这给心理学事业的壮大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中国心理学会经过认真考虑后,认为2004年在中国举行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此在广州举行的国际心联亚太地区心理学会议期间,中国心理学会正式向国际心联提出了举办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申请。1996年8月16日―21日,第26 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700多位心理学家出席了此次大会。中国有近40位心理学家出席了大会,是我国历届出席国际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特别是参会的中青年心理学家的人数显著增加。荆其诚教授在大会上做了“中国的改革和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专题报告。众多的中国年轻心理学家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学术活动,给国际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会期间,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召开了代表会议。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就是选定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的主办国家。共有3 个国家提出申办2004年国际心理学大会。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张侃教授代表中国心理学会作了申办报告。在第一轮投票中,中国便获得了44票(全票为81票),超过了半数,从而宣告中国心理学会申办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获得成功。会议期间,国际心联召开代表会议进行换届改选,张厚粲教授被选入新一届国际心联执委会。

2000年第27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将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心理学会提出了于2000年组织百位中国心理学家走向斯德哥尔摩和支持一批青年心理学者赴会的建议。各有关心理学机构热烈响应,并初步作了计划落实。中国心理科学走向世界,在国际心理科学的舞台上,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摘自http://info.psychcn.com/psyhistory/

关键字标签:走向世界中国历程心理科学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thinking),顾名思义,就是对已发生的事实进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