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学新生入学的时间,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无疑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有关专家分指出:大学新生最易遭遇的心理冲突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有些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已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却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同时,多数学生高考填的志愿多半不切实际,于是下车后手里没有了对号车票,前途便无车可搭。这种后无动力前无目标的情况,导致近半数的大一新生(约占46%)认为自己缺乏生活目标,从而得过且过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考试pass即可。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现情绪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并不鲜见。
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的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能够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己不如人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就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的教学。没有了中学里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有一些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人际交往的障碍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大学新生带来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占很高的比例。如有的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此外,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影响,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隔离。也有的同学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两人世界。也有的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产生情感冲突。这些学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较差
南方、北方学生的倒位就学,饮食方面的显着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如果他们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另外,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大学女生攀比衣着打扮,大学男生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也会造成心理问题,如严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还会引发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