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学习问题 > 学生心理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学生心理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来源:互联网   
人气:

近日学生相继轻生的事件引起了许多家长们的关注,他们纷纷致电媒体苦叹自己心中的困惑:如今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怎么这么难教育?但是,孩子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为人父母者又有几个真正了解呢?昨日,媒体选定南京某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学生心理状态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心惊……A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超半数如果家长们还是信奉“知子莫若父”的古话,自以为“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调查结果

近日学生相继轻生的事件引起了许多家长们的关注,他们纷纷致电媒体苦叹自己心中的困惑:如今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怎么这么难教育?但是,孩子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为人父母者又有几个真正了解呢?昨日,媒体选定南京某重点中学初三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学生心理状态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心惊……

A 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的超半数

如果家长们还是信奉“知子莫若父”的古话,自以为“最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父母理解自己的学生仅占44%,有56%的孩子表示自己不能被父母理解,其中有10%认为“根本不理解”。一位学生说,我已经15岁了,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方式,但是在父母眼里,我永远是个“没有思想”的孩子,什么事都要按照他们设计好的路走,我觉得郁闷透了。不少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父母的眼睛只是一味盯着学习,根本忽略了自己其他的感受。一位男生写道:“爸爸妈妈总是说,给你吃这么好,穿这么好,不就是图你学习上有长进。他们在物质上过多地关心我,却毫不过问我的精神需求 ” 。

正因为与父母之间存在隔阂,当被问及“你有苦恼和困惑会对谁讲”时,只有24%的学生选择了“父母”,而“同学”以38%的比例成为主要倾诉对象,另有6%选择了“老师”,剩下的32%竟表示“没有人”可以倾诉。

B 三成学生称自己有过轻生念头

也许很多家长会认为选择自杀这种极端行为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与自己的孩子压根不沾边,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人不敢相信:在103个被调查者中,竟然有28人有过轻生念头,此外还有7人竟然经常产生这样的念头。两者相加表明,超过三成的孩子曾经在脑海里想到过自杀。

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居然会产生如此悲观的想法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并没有经受大的挫折,而引发他们产生轻生念头的原因则五花八门。有的觉得“生活好没意思,压力太大”,有的写道“对自己太失望”,而具体原因则有“学习成绩不好”、“考试考不好”、“他们误解我”等,可以看出学习是主要的压力。令人震动的是,有的孩子在回答为何有轻生念头时只是很简单地说“烦”、“郁闷”、“空虚”、“活得太累”,甚至是“不高兴”。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孩子通常在回答父母是否理解自己时都予以否定,而在排除心中烦恼时通常选择“自我解决”的方式。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学生们对于自杀、死亡的看法也十分淡漠。对于南京中小学近日相继发生的学生轻生事件,认为其“很愚蠢”的只占31%,还有9%认为“难以想象”,竟有60%的学生表示对这种极端行为“可以理解”。而在谈及对死亡的感受,只有22%的学生有恐惧感,还有30%充满好奇,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当被问及“父母跟你谈论过生与死的话题吗”,45%的学生表示“没有”,而在涉及到此话题的家庭中,42%的家长主要谈“生命的价值”,47%的家长主要谈“注意安全”,只有11%的家长告诉过孩子“你对家人的重要”。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也发现,大多数孩子对自杀的理解是“一种摆脱烦恼的方式”,并赞同“并未考虑到父母的感受”。

C 最不能容忍的是父母的唠叨

父母们总是抱怨孩子“听不进去话”,“嘴皮都要磨破了”。但对于家长的“苦口婆心”,孩子们却十分反感,以至于“唠叨”成了孩子们最痛恨的一件事。在调查问卷中,在回答“对家长最不能容忍的地方”时,有55%的学生选择了“唠叨”,其余有25%的学生选择了“不能沟通”,20%的学生选择了“专制”。

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学生又表示知道父母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但他们在不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下就开始唠叨,又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的压力”。一位男生谈到父母的唠叨时犹有余气,激动地说:“有时候父母不了解试卷的难度和别的孩子的情况,只要看到考的不是高分就说你不行了之类的话,唠唠叨叨实在受不了。事实上有时我考得并不差。”还有一位男生谈到父母的唠叨也是气不打一处来,“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你怎么不知道上进……我听得腻烦透了,恨不得大叫一声‘闭嘴’ ”。学生们普遍反映,听到父母的唠叨后,情绪会消沉,压力会增大。

“对付”家长的唠叨,学生们也有一套。一位女生说,家长如果说得对,自己也会听得进去,如果自己觉得家长说得不对,那就“东边耳朵进西边耳朵出”呗!另一位男生则告诉记者,如果自己实在忍无可忍了,会跟父母大吵一通,发泄出心中的怒火。

D 最想对父母说“别烦我”

面对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隔阂,孩子们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又是什么呢?在回答我们这个问题,不少学生借此狠狠地发泄了心中的怨气:“别烦我 ”“少来管我 ”“我好累啊 ”“烦 ”“少说点吧,好烦啊 ”“让我自由地生活 ”“请别唠叨 ”“不要老问我考几分 ”“别管得太多 ”……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一位男生向记者诉说了与家长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分歧之后苦恼地说:“我真想对他们说,我都这么大了,你们尊重我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吧,我能够对自己负责 ”。在谈到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不小了,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理解。“请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吧 ”,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

在回答“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一问题时,一名学生这样说:“总之我不会像父母那样对自己的孩子抱太大的幻想,我要让他独立自主,而我可以做他的朋友,而不会给他施加压力。”同样,不少学生纷纷表示:父母与孩子之间最完善的关系是“朋友关系”,双方要多交流,父母应多给孩子帮助,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而不是唠叨、呵斥和打骂。

E 孩子排除烦恼方法让人想不到

遇到烦恼时,如何将其及时排解出去,缓解心中的压力?回答这一问题时,只有38%的学生表示会“找人倾诉”,将近6成的孩子选择了“自我解决”的方式。其中有27%的学生表示遇到烦恼只会“闷在心里”,其他35%的学生会用各种方式自我排解烦恼。比如“发泄”、“尽量忘却”、“上网”、“打球”、“自己开导自己”、“写日记”、“吃东西”、“看恐怖小说刺激自己”、“想些开心的事”、“自言自语”、“找个没人的地方说出来”、“在无人之地大喊”、“将笔折断”等各种自创办法,其中“发泄”和“写日记”占得比例最大。可以看出,在这些孩子感到苦闷时,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孤立无助的感觉。

F 与父母冲突中四成选择妥协

当作父母的痛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可曾想到,每一次父母和孩子产生争执时,是不是一定要孩子“听话”才能完事?调查显示,与父母意见出现分歧、产生争执时,40%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妥协”。而最终以“父母妥协”收场的仅占14%。此外,选择“沟通交流”的占46%,还不到一半。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临近高考调整考生心理状

专家指出,离高考越近,心理状态等非智力因素对于考生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