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子女在中考、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如何了解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并研究相应对策是每个家长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对家长有所启示和帮助。
通常考生考试前有四种心理状态:一是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紧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定。二是谈漠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恰恰相反,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理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软弱无力、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心境不佳,知觉和注意过程强度减弱,不果断。三是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对考试的艰巨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盲目自信,处于种状态的考生不准备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
前三种状态都不利于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应注意避免。
四是最佳竞技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注意范围增大,知觉的敏锐性提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
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地帮助考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应考的心理状态呢?
一是要帮助考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正确估计考生的实力,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帮助考生分析研究考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知己知彼,研究对策。
二是要帮帮助考生确定良好的应试动机,良好的动机对形成最佳应试状态是青帮助的。
三是帮助考生随时调节情绪,使考生形成考前的情绪振奋感,良好的情绪对考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培养考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五是培养考生的应试意志,培养在适度紧张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刊于《凉山广播电视报》1999年6月30日)
临考心理调适与应试策略技巧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就要高考了,每一个考生都希望自己在考试前调整好自己的应试状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获得考试的成功。
一、备考前的心理调适。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有不少考生因紧张而心神不定,而紧张又和信心不足有关,因此考生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考生给自己考试订的目标要适当,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要把精力集中在复习迎考上,平时多说些积极的、鼓舞士气的话,对自己应有足够的信心。要善于放松。家庭气氛轻松一点、幽默一点,可以使考生消除紧张,复习之余,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散散步,对调节自己的心态是有好处的。
二、考前复习技巧。
考前几天重点在于消化、掌握、准确和熟练。考生可把做过的卷子看一遍,进行回忆,目的在于总结考场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对照《考试说明》对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再次进行复习,以保证考试中的答题速度。
1、考试是按总分录取,薄弱的科不能放弃,在复习时更应多花些精力。
2、考生应有一个平和的情绪和心态。考生要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每年要从300万考生中选拔40%的优生,对题目的难度、题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因而考生策略上是先做会的,先抓容易题和中档题。在高考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是2:6:2或2:5:3,中低档题占70%—80%,抓牢中低档题就抓住整个卷面的大头。
3、考试中要掌握临场发挥及技巧。命题者的意图是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的典型错误基础知识差,一干扰就糊涂。因此考生要力求基础知识扎实,掌握试题命题有开口大、出口小,多题把关的特点,会做的题要慢一些做,“慢做会,求全对”。遇到不会做的题先用1—2分钟读题,分析一下,若仍不得要领就暂时放弃,做后面的题。最后把能做的题都做了,剩下的难题仍然要做,不要轻易放弃,选择题可猜,解答题可列出解题有关的知识,仍可得1—2分。
4、考生安注意分配时间,方法是先做会做的,容易的,由易到难,遇到不会的先放过去。一般分数少,花时就少,分高,花时就多,要避免“小题大做”,一道几分的题,花时多,做对了也是“隐含失分”。
高考临近,祝愿每一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刊于《凉山日报》1999年7月2日)
考前心理调适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每年高考中,总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总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这主要是心理状态好坏决定的。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发挥;后者惊慌、恐惧、神经衰弱等,水平没有体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愿望。
一.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考试心态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幻想显耀的名牌大学,这可以理解,但不必要,因为它增加了思想负担。正确的目标确定,有赖于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的准确。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务实地定一个目标。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踏实得多。
2.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榜样往往就在你身边,这些同学乐观、信心十足、不怕失败,你不妨在心中暗暗向他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榜样还有书本上的、影视中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高考临场中需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
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那么,考生可以做的是加速思想转变,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出现,当心里一冒出恐惧、烦躁等不良行思时,便将之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淡化。要形成一种习惯。因为这带有强制性,开始几天困难较大,然后才可渐入佳境。
4.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的,失意也是正常的。高考复习,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的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你肯发现,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考得不好不高兴,考得好就应笑一笑了!考得“砸”的卷子里头,不也有解得很妙的题目吗?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课余活动中,笑声真不少!所以说,考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生活学习的精彩!
5.杜绝激动,付之幽默。考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很多是由于平时做出的努力没达到目的,“刺”入心中,转而陷入激动状态,久久不能平息。复习到高考,不合意的事情连绵不断,就越易陷入激动,陷得越深,又越难平息,恶性循环下去会逐渐导致高考时的神经衰弱。因此,考生面对平时的失望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分析面前的事实,同时又不让自己陷入激动情绪,最好以幽默态度对付,一笑了之,这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考生学会以微笑对付平时的小困难,才能以微笑对待高考大事。
6.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怎样消除担心害怕呢?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它是怎样引起的?知识不牢,反应不快、心里急躁、身体不适、外人干扰……考生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怕,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事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
7.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已证明是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二.临考心理调适
1.调控情绪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1)情感乐观、思维活跃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象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2)适度焦虑、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作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纠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
(3)积极暗示、挖掘潜能
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2.增强自信
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三.防止考场怯场的心理调适
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二是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三是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防止考场怯场的策略: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情绪愉悦。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同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孩子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沉着镇静。吃早吃好、欣赏音乐、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适时到校、缓行忌谈。
与考生谈高考的心理准备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一.考试的心理障碍分析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应试前的学习、复习和备考,而且过分焦虑会在应试中难以消除所带来的紧张、焦急、恐惧等;持久的焦虑又会损害应试者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常表现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对应试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严重者还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心理过分紧张--怯场。所谓怯场,是指应试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已,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表现出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主要是应试者有着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准备不足也包括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有些研究表明,动机过强会使反应效果变坏。
2.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在应试中由于应试者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成绩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现样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弃考。这里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如第一节课考试试题难度较大,会对第二节考试中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表现为消极,没有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3.外来“刺激”对心理带来的干扰。在解答试题过程中,应试者要对所学知识经过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回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是在试题词语的作用下,暂时神经联系又恢复的过程。突然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经联系”中断,强“刺激”还能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于“提取”,其结果影响测验进行。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试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声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4.偶发事项对心理带来的惊慌。在应试者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会使应试者惊慌失措,心理紧张,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二.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1.学会倾诉。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潜滋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2.调整认识。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并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没有必要将其神圣化而为此担心忧虑,整日忧心忡忡。
3.保持适当的动机。一般人也许认为,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效率也愈佳。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学习效率反而会有所下降。这与人的情绪紧张、焦虑有关。学习活动中低限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过度紧张,往往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上大学的动机过于强烈,那么进入考场,便会因情绪紧张而产生“怯场”现象,降低了记忆和思维效率,以致连平时较为熟悉的题目都回答不出来。当然,如果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获胜的动机,也是考不好的。正确的作法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效果。
4.努力学习之余,学会休闲。紧张、繁重的复习难免有时会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
5.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境。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轻松多了。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6.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如经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紧张焦虑。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暗示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考前面临紧张的考场,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消除,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
7.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8.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心理学家证明: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其实,自古以来的许多成功者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此法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因此,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就必须在内心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认为:“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考试之前,你尽可放松神经,在心里想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让你的创造性成功机制来承担任务而不必过分地用有意识的努力或钢铁般的意志力去施加影响或过分担心,总是疑心自己所作的一切的正确性。
9.科学作息。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所以日常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科学作息,劳逸结合,不可暴学暴嬉。最好是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
10.考前不妨开怀一笑。据科学研究,当人大笑的时候,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人放松。笑的过程还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
通常考生考试前有四种心理状态:一是过分激动状态。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紧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定。二是谈漠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恰恰相反,其表现为情绪低落,心理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软弱无力、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心境不佳,知觉和注意过程强度减弱,不果断。三是盲目自信状态。表现为对考试的艰巨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己,盲目自信,处于种状态的考生不准备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
前三种状态都不利于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应注意避免。
四是最佳竞技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注意力集中在考试上,注意范围增大,知觉的敏锐性提高,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有利于考试时水平的正常发挥。
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地帮助考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好应考的心理状态呢?
一是要帮助考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正确估计考生的实力,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帮助考生分析研究考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知己知彼,研究对策。
二是要帮帮助考生确定良好的应试动机,良好的动机对形成最佳应试状态是青帮助的。
三是帮助考生随时调节情绪,使考生形成考前的情绪振奋感,良好的情绪对考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培养考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五是培养考生的应试意志,培养在适度紧张状态下,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
(刊于《凉山广播电视报》1999年6月30日)
临考心理调适与应试策略技巧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就要高考了,每一个考生都希望自己在考试前调整好自己的应试状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获得考试的成功。
一、备考前的心理调适。
随着考试时间的临近,有不少考生因紧张而心神不定,而紧张又和信心不足有关,因此考生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考生给自己考试订的目标要适当,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而要把精力集中在复习迎考上,平时多说些积极的、鼓舞士气的话,对自己应有足够的信心。要善于放松。家庭气氛轻松一点、幽默一点,可以使考生消除紧张,复习之余,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散散步,对调节自己的心态是有好处的。
二、考前复习技巧。
考前几天重点在于消化、掌握、准确和熟练。考生可把做过的卷子看一遍,进行回忆,目的在于总结考场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对照《考试说明》对各科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再次进行复习,以保证考试中的答题速度。
1、考试是按总分录取,薄弱的科不能放弃,在复习时更应多花些精力。
2、考生应有一个平和的情绪和心态。考生要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每年要从300万考生中选拔40%的优生,对题目的难度、题量是有一定要求的,因而考生策略上是先做会的,先抓容易题和中档题。在高考题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是2:6:2或2:5:3,中低档题占70%—80%,抓牢中低档题就抓住整个卷面的大头。
3、考试中要掌握临场发挥及技巧。命题者的意图是一要干扰,二要干扰有效,三要干扰出学生学习的典型错误基础知识差,一干扰就糊涂。因此考生要力求基础知识扎实,掌握试题命题有开口大、出口小,多题把关的特点,会做的题要慢一些做,“慢做会,求全对”。遇到不会做的题先用1—2分钟读题,分析一下,若仍不得要领就暂时放弃,做后面的题。最后把能做的题都做了,剩下的难题仍然要做,不要轻易放弃,选择题可猜,解答题可列出解题有关的知识,仍可得1—2分。
4、考生安注意分配时间,方法是先做会做的,容易的,由易到难,遇到不会的先放过去。一般分数少,花时就少,分高,花时就多,要避免“小题大做”,一道几分的题,花时多,做对了也是“隐含失分”。
高考临近,祝愿每一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刊于《凉山日报》1999年7月2日)
考前心理调适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每年高考中,总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总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这主要是心理状态好坏决定的。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发挥;后者惊慌、恐惧、神经衰弱等,水平没有体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所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每个考生的愿望。
一.怎样才能具备良好的考试心态
1.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幻想显耀的名牌大学,这可以理解,但不必要,因为它增加了思想负担。正确的目标确定,有赖于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的准确。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务实地定一个目标。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踏实得多。
2.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榜样往往就在你身边,这些同学乐观、信心十足、不怕失败,你不妨在心中暗暗向他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榜样还有书本上的、影视中的优秀人物,遇险不惊、沉着机智是他们的优点,这正是在高考临场中需立的典范。在心中树立他们的形象。
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那么,考生可以做的是加速思想转变,克服不良心理活动的出现,当心里一冒出恐惧、烦躁等不良行思时,便将之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淡化。要形成一种习惯。因为这带有强制性,开始几天困难较大,然后才可渐入佳境。
4.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的,失意也是正常的。高考复习,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的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你肯发现,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考得不好不高兴,考得好就应笑一笑了!考得“砸”的卷子里头,不也有解得很妙的题目吗?适当的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课余活动中,笑声真不少!所以说,考生要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到生活学习的精彩!
5.杜绝激动,付之幽默。考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很多是由于平时做出的努力没达到目的,“刺”入心中,转而陷入激动状态,久久不能平息。复习到高考,不合意的事情连绵不断,就越易陷入激动,陷得越深,又越难平息,恶性循环下去会逐渐导致高考时的神经衰弱。因此,考生面对平时的失望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分析面前的事实,同时又不让自己陷入激动情绪,最好以幽默态度对付,一笑了之,这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考生学会以微笑对付平时的小困难,才能以微笑对待高考大事。
6.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怎样消除担心害怕呢?重要方法之一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它是怎样引起的?知识不牢,反应不快、心里急躁、身体不适、外人干扰……考生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怕,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事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
7.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已证明是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二.临考心理调适
1.调控情绪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学习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我们需要积极、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
(1)情感乐观、思维活跃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象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
(2)适度焦虑、激发动机
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作恶梦,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已使这些同学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焦虑指对个人的自尊心构成威胁的情境产生的担忧反应或反应倾向。其实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这就提醒我们要调控情绪,使之保持适度焦虑,客观地认识自我,在学习中扬长纠短,讲究学习方法,为实现理想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拼博。
(3)积极暗示、挖掘潜能
消除过分焦虑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且效率不高。因为这种心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发挥作用。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不妨试试,会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到成功的高峰。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强自信、排除焦虑,充分挖掘潜能,提高复习学习效率。
2.增强自信
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三.防止考场怯场的心理调适
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二是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三是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防止考场怯场的策略: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情绪愉悦。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同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孩子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沉着镇静。吃早吃好、欣赏音乐、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适时到校、缓行忌谈。
与考生谈高考的心理准备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锋
一.考试的心理障碍分析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应试前的学习、复习和备考,而且过分焦虑会在应试中难以消除所带来的紧张、焦急、恐惧等;持久的焦虑又会损害应试者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常表现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对应试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严重者还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心理过分紧张--怯场。所谓怯场,是指应试者由于心理过度紧张,情绪不安,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控制自已,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于有的表现出头晕,活动失常,无法进行考试。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主要是应试者有着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准备不足也包括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有些研究表明,动机过强会使反应效果变坏。
2.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在应试中由于应试者出于被迫参加,或是认为目的达不到,或是在应试过程中预感成绩不好,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动机缺乏强度、缺乏韧性,现样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以致弃考。这里由于动机过弱和注意力分散所致。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如第一节课考试试题难度较大,会对第二节考试中应试者心理带来干扰,表现为消极,没有信心,直至不能坚持下去。
3.外来“刺激”对心理带来的干扰。在解答试题过程中,应试者要对所学知识经过回忆,联想、知识重现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回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是在试题词语的作用下,暂时神经联系又恢复的过程。突然外来“刺激”往往容易使“神经联系”中断,强“刺激”还能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于“提取”,其结果影响测验进行。在考试中如有人突然大声喧哗,考试秩序混乱,附近传来噪声等,都是“刺激”的因素。
4.偶发事项对心理带来的惊慌。在应试者缺乏思维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些事项、事件,会使应试者惊慌失措,心理紧张,影响正常思维,造成考试成绩下降。
二.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1.学会倾诉。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一个忠实的听众能帮助你减轻因紧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潜滋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2.调整认识。要调整对考试的不正确认识,消除思想顾虑,增强自信。高考与以往大大小小的考试并没什么两样,反倒较为科学、客观和公正。一般来说,只要准备充分,考出好成绩是没有问题的,完全没有必要将其神圣化而为此担心忧虑,整日忧心忡忡。
3.保持适当的动机。一般人也许认为,学习动机愈强烈,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学习的效率也愈佳。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学习效率反而会有所下降。这与人的情绪紧张、焦虑有关。学习活动中低限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过度紧张,往往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上大学的动机过于强烈,那么进入考场,便会因情绪紧张而产生“怯场”现象,降低了记忆和思维效率,以致连平时较为熟悉的题目都回答不出来。当然,如果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获胜的动机,也是考不好的。正确的作法是,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最佳水平时,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效果。
4.努力学习之余,学会休闲。紧张、繁重的复习难免有时会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
5.加强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心境。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有许多精神紧张、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轻松多了。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6.学会自我调适心理。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如经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紧张焦虑。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暗示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考前面临紧张的考场,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消除,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
7.不断进行自我激励。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8.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心理学家证明:让一个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着他对靶子投镖,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心理练习几乎和实际投镖练习一样能提高准确性。其实,自古以来的许多成功者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此法来完善自我,获得成功。因此,要想取得考试的成功,就必须在内心确立成功的自我意象。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认为:“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就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考试之前,你尽可放松神经,在心里想着你真正要达到的目标,然后让你的创造性成功机制来承担任务而不必过分地用有意识的努力或钢铁般的意志力去施加影响或过分担心,总是疑心自己所作的一切的正确性。
9.科学作息。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所以日常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科学作息,劳逸结合,不可暴学暴嬉。最好是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
10.考前不妨开怀一笑。据科学研究,当人大笑的时候,心肺、脊背和身躯都得到了快速锻炼,胳膊和腿部肌肉都受到了刺激。大笑之后,血压、心率和肌肉张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人放松。笑的过程还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使其他区域被抑制,从而使大脑得到休息。笑可以消除人的戒心,在关键时刻稳定情绪、消除恐惧感,使心情平静下来,思考对策,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