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每跨越一栏,刘翔承受的压力都在增加》。文章说,在北京奥运会上,没有哪一位世界冠军得到的宣传和承受的期望能与刘翔相比。事实上,每一位中国选手在家门口比赛,能不能正常发挥,心理素质是关键要素之一。
备战奥运的冬训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了,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训练之外,心理素质的训练成为重中之重。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心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奥运心理专家组组长张忠秋研究员,他说他们将采用六项措施来为运动员调整心态提供科技服务支持。
六大措施构筑运动员的“心理防线”
首先就是成立了一支奥运心理专家组,张忠秋说,这支“专家国家队”的主要职责是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各支运动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等服务。今年4月12日,22名运动心理学专家经过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严格的审议程序,成为国内第一批具有资格证书的运动心理咨询专家。
在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里,还有一个国际一流的运动心理重点实验室,这也是第二项措施。专家组组织国内心理专家对有需求的运动员进行心理咨询服务,还依靠先进的设备进行科学的心理研究,辅助运动员训练。张忠秋说:“我们通过积累大量的数据,以便为运动员明年调整比赛状态提供有力的参考。”这个实验室还具备外延功能,有些便携的仪器可以带入队中,随时进行调研。
心理专家们还会定期开展巡回咨询、讲座,直接下队与队员们交流,这是第三项措施。前不久,一本《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实用指南》面世了,这本书由长期在心理备战一线工作的专家编写完成,这是第四项措施。虽说是专业教材,但书中丰富有趣的案例能给人很多启迪。另外两大措施分别是筹建奥运心理网站和编制“奥运心理攻略”专题片。有了这样的网站,运动员、教练员们就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与相关心理专家们进行互动了。
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