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Program)
程式是由父母的成人自我所为选出来的,是关于这些脚本讯息如何统整运作,程式则是来自同性的父母亲,譬如,程式包含了一个母亲教导女儿如何做个自主的女人所有指示及示范。女儿会注意母亲是如何做个女 人,如何与父亲(男人)相处,女儿会模仿母亲的行为,尝试以相同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关于该如何做也会得到母亲的口头指示。在小男孩与父亲之间,{式的传递也一样。举例来说,若一个母亲有 "不要与人亲近"的讯息给孩子,而孩子是由父亲的A得到一个实际的行为,以学习要如何去实践"不要与人亲近"的讯息,因此父亲是实际示范此讯息的人。
另举一例,若父亲给孩子的讯息是"不要做小孩,赶快长大",同时又从父亲的P⒁得到一个讯息是"努力工作",这样这个小孩就会以像成人般的态度生活, 以实践"不要做小孩,赶快长大"的禁止讯息。如在学校时即努力读书,求好成绩,长大后又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压抑了自己玩耍、娱乐的需求。
应该讯息"(Counter-injunction)
案亲和母亲的照顾型父母自我中想要保护及照顾自己的孩子的部份是天性,与生俱来的。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生活,即使他们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是他们仍按自己对世界的了解,耳提面命地提醒 孩子,期许他们在生活中有所成就。这些由祖父母传递下来,且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善意的劝告就是命令或应该讯息,例如:“把菜吃完”、“小心点!”“要尽你的责任”等。但因为应该讯息出于“自然的”父母 自我,所以,当一位父母亲从不同自我状态给出不同讯息时,便会产生内在矛盾,如母亲的父母自我说:“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而她的儿童自我却表示:“走开!”假若父亲和母亲传递的是相互矛盾的讯息,外在矛盾就形成了。
在幼年时期,命令或应该讯息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时间比禁止讯息晚。“不要乱摸东西”对两岁的孩子有某些意义,但是如何做才是“有教养的行为”则要等到他青春期时才能完全明白。在不同时期,两岁孩子可能 以为禁止讯息是来自神奇的巫婆,而十几岁的孩子则感受应该讯息是来自辛勤、良善的家庭主妇。
应该脚本涵盖了整个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