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书籍 > 24重人格

24重人格

来源:aurorazhu   
人气:

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会把《24重人格》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就好像一本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吸引人,因为故事的离奇性。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看到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时,我反应到更多的是它的心理学层次的意味。作者是卡梅伦·韦斯特博士,在塞布鲁克研究生院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是有关自己多重人格的亲身经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所以是属于一种纪实性作品。它讲述了自己患DID(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会把《24重人格》当做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就好像一本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一样吸引人,因为故事的离奇性。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看到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时,我反应到更多的是它的心理学层次的意味。
作者是卡梅伦·韦斯特博士,在塞布鲁克研究生院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是有关自己多重人格的亲身经历。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所以是属于一种纪实性作品。它讲述了自己患DID(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时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作者是如何与这些分身相处的,为什么会出现DID,而治疗师又是如何治疗的,其家庭(尤其是其妻子)是怎样接纳这样一个家庭成员的。作者最后又是怎样接纳自己的DID身份的。故事好像没有结尾就嘎然而止,但是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日后作者的分身又会不会再与作者抗战呢?这是一个未知数,我认为关键在于卡梅伦对自己DID身份的接纳。
这本书讲到了人格分裂中的一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卡梅伦身体里的24个分身有共存意识,这跟我们通常所了解到的多重人格,有点不同,共存意识是说24个分身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能够感知对方的言行举止。而没有共存意识的人格分裂就是彼此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看完了24重人格,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心理治疗力量最大的获得是来自周围人(包括治疗师、亲人)对你的无条件接纳,也许更深层次的说是来自于来访者对自己本身的接纳。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中讲到的三个原则(无条件的接纳、真诚、积极关注)中的无条件接纳,在这本书中描述对于卡梅伦的治疗中运用的淋漓尽致。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明白无条件的接纳,也许根据字面意思,我们都能了解几分,但是,具体怎么做到,怎样才是真正的无条件接纳,一直到我看完这本《24重人格》才深刻地体会到。
另外一个收获是让我看到了对于这种人格分裂的治疗是如何进展的,书中讲到了多位治疗师对卡梅伦的治疗,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找出这种人格分裂的原因,他的幼年经历是关键,有这样一些人,他在幼年时期遇到挫折是选择逃避的,所以他可能就完全隐退了当时发生事情时的心情,而这些就造就了人格的隐退,也许就成了一个分身,正如卡梅伦身上许许多多的分身一样。找出他的童年经历,让他面对这个事实,同时,让其知道现在不是过去,不会在面对当时的情景,现在的你是安全的。另一个就是让来访者本身对自己身份的接纳,如果他不对自己分身接纳,不善待分身,一味的否认自己的DID身份,来逃避面对过去的痛苦经历,那么,那些分身就会感到不被接纳,感到愤怒,也许下一步就会残害他们共同拥有的身体,正如卡梅伦的自残。其中,到本书的结尾部分,说到了对分身进行录像,然后把录像结果给卡梅伦看,这一点成为了分身存在的证据,也让卡梅伦对自己是DID身份有了新的认同,这就成了治疗的关键。
以上是个人体会,与大家共享。
补充资料:
多重人格障碍的人格结构维持完整、统一,只是就像魔术方块有六个面一样,病人的人格特征是可以转换的,而且是可以独立运作的。患者分裂出来的分身,会有独立的人格,而每个人格特质往往大不相同。分裂出来的人格,相互间可能彼此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也可能不知道。
人格的转换,通常是因受到外界特定的刺激,而出现特定的人格。不同人格之间的变换过程通常是突然且戏剧化的,也因此病人常被误以为在装病。当一个人格浮现出来,其它大部分人格即处于失忆状态。因此,记忆会发生不连贯的情形。
可是,部份专家认为多重人格不一定是病态,只要各人格能互相沟通,没有出现失忆,拥有多重人格的人也可以过快乐而有贡献的人生。
依照一般的说法,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成因如下:
1、 幼年时期遭受长期的暴力虐待、性侵害等,造成个人人格成长的扭曲。身体上受到痛苦的折磨,但无处可逃,只好在心灵上成长出另一种保护性、逃脱性、甚至暴力性的人格,作为面对痛苦的解决方法。
2、 受到剧烈的打击或压力,无法承受,也有可能产生人格分裂的情形。

aurorazhu原创

关键字标签:人格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女心理师与病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莉莉安·B·鲁宾(LillianB.Rubi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