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书籍 > 新书推荐:《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

新书推荐:《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

来源:申荷永博客网络部   
人气:

新书推荐:《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伯尼克(RobertBosnak)(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创办会长、国际梦之研究学会前任主席)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于梦呢?申荷永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读。他在其《洗心岛之梦》中告诉我们,他的寻梦激情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引导着他将其梦中的收获带入现实,带进当今中国的社会。若不是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四川震区受难的孩子将难以获得心理复原的机会;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孤儿院的孩子也

新书推荐:《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

伯尼克(RobertBosnak)

(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创办会长、国际梦之研究学会前任主席)

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于梦呢?申荷永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读。他在其《洗心岛之梦》中告诉我们,他的寻梦激情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引导着他将其梦中的收获带入现实,带进当今中国的社会。若不是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四川震区受难的孩子将难以获得心理复原的机会;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孤儿院的孩子也拥有了“心灵花园”的滋养。

更多……

约翰·比毕(JohnBeebe)

(美国荣格心理分析师、美国旧金山荣格学院前任院长、《荣格杂志》期刊创办人)

《洗心岛之梦》的作者——申荷永教授,正在做出这样的贡献。他是目前中国心理分析的引领者,正值其五十周岁,他在此书中所呈现的广博,如同他本来所具有的深刻。犹如中国的一条大河,他与心灵的沟通和联结,为许多人提供了一种途径,能使他们的生活也从善如流,若是他们愿意关注愿意倾听此书中的要旨。

更多……

范国平

(心理分析硕士、赢未来杂志主编):

在《洗心岛之梦》一书中,从泰山之梦中提及的燕子,到最后篇章中的孔雀,还有蜜蜂、狗、羔羊、蟾蜍、蛇、蝉等灵性十足的动物,他总能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将它们的象征意义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对这四个梦的深层次解读,既是学术梳理和融合的过程,也是申老师个人自性化的完美过程。

更多……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公共管理系系主任):

《洗心岛之梦》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心理分析著作,作者将梦的意象上下蔓延,前后伸展,不论是现实,还是超现实,也不论是昨天,还是今日,呈现给读者的是系列耐人寻味的无意识原型,那种跨越历史和你我的原始意象。作者通过他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了原型世界的宏阔力量,也不时的启动读者自我的本源力量。

更多……

目录

序言

洗心:寻梦的激情——伯尼克(RobertBosnak) 点击阅读

梦中的源泉与教育——约翰·比毕(JohnBeebe) 点击阅读

引子:

洗心岛之梦与梦中的洗心岛 点击阅读

1,梦在泰山

泰山上的梦

父亲去世

梦中的吻

伤痕犹在,依稀如梦

经历中的心理分析

泰山与梦

梦与泰山 节选阅读

泰山之心性

泰山之滋养

泰山之心意

2,心斋体验:梦中头与心

远渡重洋

感受美利坚

最初的美国印象

孤独与忧伤

寻找我的书

遇到引路者

寻获我的“书”

森林中的阅读

搭乘西行的火车

梦中的头与心节选阅读

梦中的面具和伤痕

梦中的“心斋”意境

以心为本的心意

3,寻梦柏林根

梦到荣格

感受性联想

北塞塔

梦的准备

相遇蜜蜂

茹思·莱德葛

蜜蜂的寓意

约翰·比毕

戴维·罗森

梦中的钥匙

寻梦波林根

在荣格家

4,我梦中的老师

金门海湾莫瑞纳

梦见梦中的老师

我的梦中老师

梦之意象体现

梦之东夷

梦象之凝聚

茅夷体验

茅夷:鸟与岛

东夷与东海

梦回洗心岛

5,三川行之莲花心

心系汶川魂牵梦绕

成后之“蟾蜍入梦”

羌寨之“梦中羔羊”

三川行之“莲花心” 节选阅读

莲花意象,慈悲心怀

特尔斐神谕:痛苦与自知

克里特岛与迷宫意象

文化原型与心灵境界

后记:寓於山中置木於水 点击阅读

更多详情:请关注申荷永老师的博客洗心岛

我的《洗心岛之梦》即将出版,接受出版社的建议,加上了“自性化与感应心法”作为副标题。

国际梦的研究学会前任主席RobertBosnak用“洗心:寻梦的激情”为题撰写了序言。放在这里让大家提前欣赏。“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已有签名售书的活动。我也会将书中的主要情节陆续放在这洗心岛的博客。

洗心——寻梦的激情

申荷永《洗心岛之梦》序言——伯尼克(RobertBosnak)

十多年前,那时我们已成朋友,申荷永把我带去了泰山。当我们步上云端之际,我感觉到,这东岳泰山之麓,看上去酷似中国水墨画中的描绘。顿然,在云端之上,悠现一轮太阳的光彩和一座寺院,远远传来美妙的诵经声。当我们循声走近寺院的时候,始发现这诵经声由录音机传出。我与荷永谈起,此与当代中国的象征性寓意,中华儒家精神圣地的神圣之音,也已被电子化了。我们也谈到文化大革命,那种极力要改变文化历史进程的极端企图;我们也能感觉到,传统文化精神并未消失,只是如何在这“录音装置”之外重新找寻到她。我为荷永讲述的有关他父亲与泰山的梦深深感动,10多年前的梦境恍若眼前,依然栩栩如生,具有生命。这也是我的真实的洗心体验,我与荷永共同拥有这寻梦的激情。

梦体现着深远的智慧。如今,除了求梦以占卜未来,我们已很少能发挥这一丰富人类资源的作用。实际上,对于占卜和预测,梦像我们清醒的心智一样束手无策。用梦去预言未来,要比对股市的准确预测更加困难。

那么,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于梦呢?申荷永教授为我们做出了解读。他在其《洗心岛之梦》中告诉我们,他的寻梦激情如何改变了他的生活,引导着他将其梦中的收获带入现实,带进当今中国的社会。若不是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四川震区受难的孩子将难以获得心理复原的机会;由于他的梦想,许多孤儿院的孩子也拥有了“心灵花园”的滋养。从2007年开始,申荷永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大陆的孤儿院,以及四川震区和玉树震区,建起了23个心灵花园以帮助孤儿的心理成长,为灾区受难者提供心理援助,在3年中建立起100个心灵花园正是他的梦想。我为他对梦之治愈意象的发挥和实践,为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而深深感动,心存感激。

中华精神已有千万年之久,历久弥新,远于当代中国社会形式而存有。这种精神在普通人的梦中延续着,这些普通人和他们的梦具有无限的价值。

西方心灵的伟大先驱之一卡尔·荣格发现,意象的世界与物质世界一样真实,只是截然不同。这一世界将其自身作为物质形式呈现于梦者确信的眼睛,使得梦者确信自己的清醒。由于物质的世界,人们便不能正确对待梦中表现的物质性。于是,许多光怪陆离的戏剧不时在梦中展开。

探寻这一真实意象世界的规律,以及与其中的心智重建联结,自从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其巨著《梦的解析》便已成为科学。从此之后弗洛伊德的技艺——精神分析也已传遍了世界。但是,意象的科学依然固守于其原发的状态。

一种维也纳或瑞士的梦之意象探索,只能是部分地适合中国,并且还不能保证这部分的适合是否适当。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当代意象科学,发展自己对于中国之梦中心智的特殊理解。

随着神经系统科学的到来,梦的价值以及其临床的作用已经重新成为关注的前沿。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做梦的大脑机制。但是,梦并非仅仅是大脑的活动。梦中的世界聚集着我们整个生命的历程以及我们的存在。最近的研究显示,我们每天夜里至少做梦3个小时以上,累计起来几近于我们生命的八分之一,超过10年。梦中的世界充满宝藏和智慧的结晶,犹如心灵的金矿。

唯物主义与梦也已不再对立。我们现在知道,精神总是有待体现,这种精神体现对于人类的意义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科学一再证明了这一不争的事实。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新的时代,物质和精神都属于一种延伸体现的持续性过程。对于这新的世界,那些将他们的世界观遗留给了我们的古代人全然不知,由物质包裹的当代精神的电子化声音,也应能够学习新的唱诵,包含与传达其新的意义。未来便是现在。

申荷永先生引领着中国心理分析之道。我们都能从其努力中获益,也为此心存感激。

伯尼克(RobertBosnak)

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创办会长

国际梦之研究学会前任主席

于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

2010年6月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梦中的源泉与教化

申荷永《洗心岛之梦》序言——约翰·比毕(JohnBeebe)


如同教师渴望能有实际的机会教导与提高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师,则总是选择大众中的少数人,要为那些仍未获得教育资源的少数人服务,希望其热忱、耐心和关怀,能够促进对这些人内在需要的理解,引导其生活。即便人性使然,即使其成长并非是由于如此的辛苦努力。

尽管如此,但有时,作为心理医生,命中注定也要将治愈本身扩展,使其利益深远。《洗心岛之梦》的作者——申荷永教授,正在做出这样的贡献。他是目前中国心理分析的引领者,正值其五十周岁,他在此书中所呈现的广博,如同他本来所具有的深刻。犹如中国的一条大河,他与心灵的沟通和联结,为许多人提供了一种途径,能使他们的生活也从善如流,若是他们愿意关注愿意倾听此书中的要旨。

像许多中国的传说一样,他的导师是一位前辈,这位前辈的教诲并没有被遗忘,反而历久弥新。这位前辈就是伟大的瑞士心灵分析师卡尔·荣格。在其前辈教诲的基础上,申荷永教授推陈出新,阐发己见。他知道,当我们的生活与心灵失去了联系,心灵若不能赋予我们生活意义的时候,从梦中获取原动力是何等的重要。

在其《洗心岛之梦》中,申荷永博士挑战了人们关于梦的传统观念,梦不是用来算命的借口,梦也并非仅仅是失调的征兆。在申博士看来,梦并不只是我们弱势心理功能的反应,尽管这些弱势功能很容易受到如此阴影的诱惑。弗洛伊德自己不是曾经告诉我们,梦只是欲望的伪装吗?作为中国人不是常常被告知,以不现实的渴望来建筑自我之塔是很危险的吗?申博士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梦并非来自不安灵魂的虚空,而是心灵的充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共弥之。”[1]荷永的《洗心岛之梦》,犹如流溢的生活之泉,可用其觉悟、智慧以及时有的谨慎,灌溉所有人的心田。他理解,所有意识性进步的努力,都必然具有更为深层的背景,这使得他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学家能够如他这般执着笃行。但是,这同样使得他保持谦卑。他知道,即使是拥有大其心的胸怀,仍然需要被指示,而这种指示也包括了早晨起来记下自己梦的仪式。这便是申荷永教授的《洗心岛之梦》,他梦中的源泉,梦中的教化。

申荷永教授谦逊地约我来做序言,这是我的荣幸。任何人,任何能够感受心灵通过梦向其传达消息的人,都将高兴聆听申教授将我们生活中的梦与心灵做如此生动的叙说。他完成了一部不会让你发狂,但会使人明智的著作。我将其推荐给中文读者,你们也定将会使其传向西方。

约翰·比毕

美国荣格心理分析师

美国旧金山荣格学院前任院长

《荣格杂志》期刊创办人

2011年1月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www.psyheartbbs.org)有签名售书活动)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

申荷永

引子:洗心岛之梦与梦中的洗心岛

在广州北郊龙洞凤凰山的幽深处,有宁静怡人的天麓湖。天麓湖汇聚自然山泉,随心所欲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湖心岛,那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洗心岛……

十多年前,1994年的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广州北郊的天麓湖。当时的我,只知道有附近的龙洞和凤凰山,并不知道有这幽然燕处的别样洞天,我梦中的洗心岛。

仍然记得,那是一次雨后,漫步在天麓湖的竹林小道上,格外的清新逸致,心中的意象依稀如梦……十年后的某一天,2004年的秋季,那也是我几度漂泊于异国他乡的十年后,再次漫步来到这天麓湖,似乎是听到了她遥远的呼唤,想寻回那一份不能忘怀的心影。

已是十年的经历,如今不期而遇。

走过两棵百年老榕树,它们一左一右守护在林中小道的两旁;繁茂的枝叶相互攀援,犹如天然的门户;凸起的树根很像是门坎,垂下的树须酷似门帘……由此穿越一条长满茂密花草的弯曲小桥,便来到了洗心岛的大门。

大门的左边,盛开着橘红色的扶桑花;大门的右边又是数棵百年老树;前面是一处清静简朴的院落……恍惚之中,我已身处我梦中老师所住的地方。

这里是天麓湖的湖心岛,龙洞的幽深处,凤凰山的养息地。

“洗心岛”之名源自《易经》。当初来到这里的时候,一些友人相聚,约我讲《易》。子曰: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易经·系辞》中有“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的垂示。于是,先哲的教诲声声入耳,洗心之意境顿然而生。我也随手撰写了一幅对联:洁静精微以洗心,退藏於密以感應。

《易》之洗心与洁静精微,易之能研诸虑能说诸心,正是我当初为之倾心的缘故。即使单从字面,也不难看出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意义。

易经的心理包含着至精至神的道理,始终是我们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纲要。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易学家刘大钧先生曾反复启迪我“易之无心之感”,并为我们洗心岛的对联“洁静精微以洗心,退藏於密以感應”改为“洁静精微以洗心,退藏於密以咸脢”。我深知其意,时隔十年,也终于能够感受那“无心之感”的意境。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经·系辞》)

于是,在这至精与至神的基础上,顿显圣人极深而研几的功夫。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经·系辞》)

于是,我们也就有了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分析基本原理:洁静精微,极深而研几。

汉字的“岛”中本来有“鸟”的意象,其中已触及我与洗心岛的因缘。引我来洗心岛的,本来是与“鸟”和“岛”有关的梦境。

据说,鸟是太阳的信使。在洗心岛,清晨常常是被鸟儿的叫声唤醒的。我一向早起工作,书桌面对的,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每当太阳升起,我也总是想起我梦中的老师。

洗心岛的湖泽上,常可看到清纯的翠鸟,喃喃倾情的燕子。

夜深人静的时候,洗心岛也显得格外的安寧。在这里,你是可以数星星的。於此,你可以感受哲人们所说的璨若星辰与内在秩序。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也会看到清澈皎洁的月亮。

月光下的洗心岛,常有青蛙的身影,记得我曾告诉人们,这里的青蛙是可以爬树的。也会有习习的丁香,醉人的桂花飘逸,还有沁溢的栀子花香,托起太阳的扶桑。

以下是我日记中的洗心岛片段:

……中秋过后的一个夜晚,与友人散步在洗心岛。秋高气爽,静夜怡人;“静则明”,这正是洗心岛的本色。

我们慢慢地走着……恍然被身边一处动人的景致留住了脚步,只见山谷里湖水荡漾,氤氲交融,辉映出灿烂的星空,流溢着夜色的美丽;天地亦然那样的深远,但又如此的亲近……萤火虫四处飞舞着,摇弋点缀出特有的画面;偶尔有飘起的树叶,飘舞在这样一片夜空,散发出某种别样的气息,引的那夜宿的鸟儿也呢喃低语,汇聚在我们内心的感触………

这便是如诗如梦的洗心岛,心灵的充实与滋养也由此而生……

我喜欢早起工作。洗心岛的早晨总是氤氲交融,灵毓天然。晨曦中也有梦魂的萦绕,借山泽之气传达一种心灵的呼吸,送来那远之千古的消息。这里也是我梦中老师住的地方,在洗心岛的每一刻,也是在聆听我老师的教诲。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周礼·春宫·占梦》)其中所包含的也正是梦的本来意义,以及我们对梦所应有的态度。诚如庄子所说,“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由蝴蝶入梦,演绎出“物化”的道理,完成“齐物”的论述,同时也完成了心性的转化和超越,这正是庄子的启迪和教导。

对我来说,中国文化是我们心理分析的基础,也是我梦中的滋养。我相信“梦”者“意”也。汉字之“意”从心从音,包含生动的心音意象,正所谓从心察言而知意,意不可见而象,因言以会意。这“意”与意念有关,由此可发挥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意”也与“意象”有关,正可用荣格的“积极想象”(activeimagination)。但是,这里的“意”,与“易”通,需要“易道”之极深而研几;这里的“意”,与“医(醫)”会,所包含的也正是“医理”中上医之治愈的功夫。至此,我依然遵循庄子的思想,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所追求的也正是梦中的意义,梦之生活的意义,梦之疗愈和心灵的价值。

我从1982年开始记录自己的梦,这为我后来的精神分析研究打下了基础,也正是我的梦将我带入了心理学。还记得研究生时期有好心的朋友劝我不要太沉迷于梦境,我曾用歌德《浮士德》中的话作答:“我一无所有但万事俱足,我向梦境追寻也向现实迈进”。10年后我获得博士学位,也从梦的体验中进入了个人的心理分析;此时的梦,对我来说,已逐渐转化为生活的内容。再过10年,我已获得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和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分析师的资格,而我的梦,则一直伴随着我,并且逐渐转化为生活的意义。

有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基础,有了洗心岛,我始能有机会打开尘封已久的梦的日记,再度进入那伴随我心理分析历程的梦中世界。

或许,心理分析的意义,也正体现于此。我的梦,也在实现其自身。

有了我的梦,也就有了洗心岛;有了洗心岛,我的梦始展现其意义。洗心岛,既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我梦中的意象。寓於山中置木於水,缘朴率性不求文以待形;这便是我梦中的洗心岛,以及我的洗心岛之梦。

申荷永

於天麓湖洗心岛

2010年3月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www.psyheartbbs.org)有签名售书活动)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

申荷永

后记:寓於山中,置木於水

“寓於山中置木於水”,是庄子入我梦中所留下的话语;那是20多年前,在南京随高觉敷先生读书的时候。我曾将其刻制为一枚印章,梦中相遇也是千年的福份,相遇一刻便是永恒的启迪。

我也从中撷取了“山木”作为我的笔名,这也便是后来“山木的博客”(“洗心岛博客”)的由来。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于是留下了“山木”篇,传神农、黄帝之心法。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与道相辅而行,方舟而济于河,虚己以游世。寓於山中置木於水,山木与我由此结缘,使我介然有知,执中而行於大道。

荣格喜欢庄子,自称为庄子的信徒;荣格学者们也多用此“山木”,寓意心理分析之自性化过程。

我的《洗心岛之梦》,也包含了我对自性化的求索,心理分析之与我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的深深足印;其中所反映的内在生命的觉醒,其中所蕴含的无意识及其意义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个人的心理分析经历,也有着文化心灵的守护与眷顾。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对此我充满感激。

《洗心岛之梦》从1988年的“梦在泰山”开始,写至2009年的“三川行之莲花心”,其中已是22年的经历;以四个大梦为主要线索,所反映的也正是我这20多年的生活主题。我带着头上与脚下的伤痕,成长中的抑郁和悲伤,一路从泰山走来;远渡重洋,经过孤独与沉思,走过寓意自性的森林,卸掉脸上铁似的面具,始获得“心斋”的体验;在蜜蜂的相伴和引导下,伤我的铁丁逐渐转化,化作触摸荣格“波林根”钥匙的感觉;于是,我见到了我梦中的老师,传我东夷心法,将我带去夏威夷之茅夷,将我送回洗心岛。

于是,我的梦,便是我的心理学,便是我的心理分析。

这梦是真实的,具有心灵真实性的意义。

尤其是当梦的意义,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时候。

《洗心岛之梦》的“三川行之莲花心”由“心系汶川”的梦开始,正是由那不可思议的感应所致。“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此之谓也。而我们的行动,大灾难面前的心灵花园志愿者救援,我们的三川行思,以及后来的玉树临风[1],我们在孤儿院中的心灵花园[2],带我们跨越时空,在艰难和痛苦之中亲近文化心灵,陪伴与守护中华最古老的一支血脉,感受那自然与生命的奇迹,感悟那源自千古、存乎一心的道理。由此,文化原型及其意义,大禹之命名与启蒙、神农之驯化与滋养、伏羲之时机与转化,已融入我们以心为本的心理分析体系,转化为感应心法,慈悲与治愈的实践。

这也是我的梦中老师在告诉我这洗心岛的寓意,何以洗心?惟有这三川之行,惟有这莲花如意,惟有这大象所引及观感化物[3];惟有这玉树临风,惟有这祖山的恩赐和三江源头之水;惟有这孤中的滋养,孤独中的求索,孤儿院心灵花园的悉心守护,顾我复我的蓦然感受。

我感谢我的梦。整理与撰写这《洗心岛之梦》的过程,几近于重新经历那刻骨铭心的心理分析,重新体验心理分析所具有的意义。

伯尼克和约翰·比毕是我的良师益友,他们也都是我心理分析过程的陪伴与见证者。伯尼克曾担任国际梦的研究会主席,他也是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创办会长;约翰·比毕曾为美国旧金山荣格学院院长,著名的《易经》专家,资深的荣格心理分析师。十多年来,他们都曾悉心倾听我的梦,在倾听中融入了其思想和智慧。有他们为此书撰写序言,尤其使我欣慰。

正如我在引言中所述:有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基础,有了洗心岛,我始能有机会打开尘封已久的梦的日记,再度进入那伴随我心理分析历程的梦中世界。

这梦是自主的,蕴含着心灵自主性的启迪。

或许,心理分析的意义,也正体现于此。我的梦,也在实现其自身。

有了我的梦,也就有了洗心岛;有了洗心岛,我的梦始展现其意义。洗心岛,既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我梦中的意象,也是我心灵的体现。寓於山中置木於水,缘朴率性,不求文以待形;这便是我梦中的洗心岛,以及我的《洗心岛之梦》。何谓洗心,惟有这梦中的感应。

申荷永

2010年10月10日於天麓湖洗心岛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www.psyheartbbs.org)有签名售书活动)

《洗心岛之梦》[1]之“梦在泰山”(节选)

[01]

梦在泰山

1988年,我随高觉敷先生攻读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的第三年,父亲去世之前的2个梦,深深地影响了我,改变了我以后的生活,加深了我对心理学的理解,逐渐成为我以后心理分析的契机。

那是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第九宿舍,当时南师兴建的第一栋研究生楼。我住在九舍顶楼靠西的套间。这栋宿舍楼建在了山坡上,有九层之高,几乎是当时学生宿舍中最高的建筑。在阳台上,可以俯瞰清凉山,遥望远方的天际。

每日清晨,我总是早起跑步的,常常是绕清凉山一周。

这清凉山又名石头山和石首山。晋代吴勃所著《吴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龙蟠虎踞由此而来,南京文气凝聚于此。

从清凉山的后门进入,首先经过的正是诸葛亮当年的驻马坡。

每天黄昏时分,我总是会坐在阳台上,守望这缓缓隐去的夕阳,感受笼罩在夕阳下的清凉山。

……

……

伤痕犹在,依稀如梦

父亲去世后,我把我儿子斯普接到南京,让他也住在我的学生宿舍里。

妈妈不久赶来南京,和我们住在一起。

尽管那是我们生活中十分艰难的一段时期,但也让我们有了相依为命的经历。

妈妈是信命的,不管是平时的生活,还是生死大事。对命运的信任,使得她豁然达观,洁静自若。

但是对我来说,这1989,在我的生命中刻下了永远不能抹去的沉痛记忆。

其间,我曾做过这样一个梦:

梦中,我经过孔子的墓地。梦中的我是向北走,孔子的墓地就在右手的路边,但已是荒芜不堪,十分的凄凉……梦中的我看到那情景很是伤心,一种想哭的感觉,想努力为此做点什么。于是,我就把我自己当作尸体,扔去了孔子墓地的前面。心想,就让我作一点肥料,化作泥土,来养护这孔子的墓地吧。

或许,这梦也是我的文革记忆的延续。在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孔子的墓地几乎被铲平,孔府、孔庙、孔林中的一千多块石碑被毁,二千多座坟墓被盗掘,五千多株古松柏被砍伐。毫无疑问,那是不可饶恕的罪过,那是中国文化的沉重创伤。

我曾用“伤痕犹在,依稀如梦”为题在“山木的博客”写有一篇文章,其中记录的是我的一个真实梦境。

伤痕犹在,依稀如梦

前不久,曾和友人一起去参观国内首座“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其中有两位来自意大利的朋友,鲁伊基·肇嘉和伊娃·帕蒂丝(EvaPattis)[1],专业的心理分析师。在他们看来,这“文化大革命”已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对于心理学或心理分析来说,透过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我们需要反思的还有很多,比如,对于人类本性的认识和理解。

一路上是我开车过去的,鲁伊基坐在我旁边。话题触及到了我的一个梦。一个很久以前的梦。

梦中,我在一个山坳的营地,有两个人从山里走来,高高的个子,朴素的穿着……我认出其中一位便是“毛主席”(这是我惟一的一次梦中见到毛泽东)。

梦中的毛主席显得疲惫,似乎是走了很远的路,说他们很饿,问我是否有吃的。于是我便赶忙招呼炊事员。但炊事员偏偏不在营地。于是,我便招呼几位战士和我一起去厨房帮毛主席做饭。但偏偏又没有厨房的钥匙。我让一位瘦小的战士从门上的窗子跳了进去,打开厨房的门,我们在那里为毛主席做了饭。

毛主席吃完饭后,很满意的对我说:你有什么需要吗?(梦中给我的感觉,需要什么就可以提什么,不管什么需要似乎都能从他那里得到满足。)

梦中的我怯怯地问,那我能提一个问题吗?

毛主席不以为然地说,什么问题,你说吧。

于是我问:您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呢?

……

这是一个目前只有疑问而尚未有答案的梦(或许是因为梦还在继续……),但同时,这梦中的问题却一直是我苦苦的思索……后来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被问到我自己是如何开始心理分析的,我说我的心理分析是由某种创伤体验触发的,回想起那创伤(那是真实的伤痛,文革开始我还年幼时由于文革所受的伤,有头上和脚上的伤疤为证),却正是文化大革命留给我的记忆和伤痕。


与高岚、伊娃·帕蒂丝和鲁伊基在汕头澄海文化大革命博物馆(2006)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www.psyheartbbs.org)有签名售书活动)

[1]伊娃·帕蒂丝(EvaPattis),意大利荣格心理分析师,沙盘游戏治疗师,《沙盘游戏治疗:前沿与进展》作者。

《洗心岛之梦》[2]之“头与心的对话”(节选)

[02]

心斋体验:梦中头遇心

1993年3月,我接到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罗伯特·恩博森(RobertEngbretson)的一封信,信中邀请我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

我与罗伯特·恩博森在1986年相识,当时他前来南京师范大学访问讲学,我为他担任翻译。罗伯特·恩博森的讲课十分精彩,课室总是挤满学生,许多人只好站在课室的门口,或课室的窗口听课。我还记得,当第一次讲课之后,我祝贺他演讲的出色和成功,而他则认真地说,“这是由于你的翻译,这是我们两人共同完成的演讲。”

1992年,他曾专门赶来华南师范大学,帮我讲授了2个月的“社会心理学”和“非言语交往”。

尽管对于出国做访问学者并没有任何事先的准备,几番考虑,我仍然接受了来自美国的邀请。不久,罗伯特·恩博森已为我申请到了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研究资助,并且办好了有关的签证文件。

当时,我正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一个科研项目:“团体内聚力研究”。在获得国内的同意之后,我便以“团体动力学研究”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美国。

这是我父亲去世后的5年,我经历了1989之后的苦难和伤痛,我的老师高觉敷和刘恩久也都在这1993年相继过逝。

在临行之前,我做了这样一个梦,这是我当时“梦的日记”中的记录:

梦中,又出现那一处古迹,象南京的石像路,象泰山上的城堡或宫殿,我身在其中……这些景象常在我梦中出现,给我留下朝圣和接受洗礼的感觉,一种近在身边,而我也应该常常过来的感觉……

接着的梦境,是重返我的士兵生活,奉命去开垦一片广阔的原野……

梦醒后的第一感觉,前者是我的文化传统,寓意着一种内在的连接;后者则传来一种深远的呼唤。


与罗伯特·恩博森和其夫人在高觉敷教授南京赤壁路12号家中(1986)

……

梦中的头遇心

1993年12月5日凌晨,仍然是在从圣路易斯开往洛杉矶的西行火车上,我做了这样一个梦,以下是当时梦的记录:

这是凌晨的一个梦。

梦中的我面前放着一张桌子,我坐在那里,不经意地伸展手臂和身体的时候,双手抱住了自己的头。恍惚之间,似乎觉得把头摇晃得松动了一些……接着,我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扭动这头,实际上是头上戴的一个面具,用力将其松动了许多,似乎是可以取下来了。但感觉只有一个地方仍然粘连着。最后,我稍微用力,终于把这面具从头上全部取了下来,将其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端详。在那粘连的地方,在我头的右上角,还带着一些血迹。那面具很厚实、很僵硬,像铁,也像石膏那样的感觉。

过了一会,那面具不见了。我用手去摸自己的头,面具也不在上面。

但此时,当我把手放在头上抚摸的时候,感觉我的头仍然可以转动。于是,我又重复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扭松我的头。最后把头也取了下来,放在面前的桌子上,仔细地端详着。

很清楚,这是我的头,我能清楚地看到他,包括我所熟悉的面孔。

然后,似乎是想证实一下或怎样,我把放在桌上的头放回到脖子上,很细心地用手摸着脖子与头的接触缝隙,感觉还好……

于是,我又把头从脖子上取下,再度放到桌子上,再度端详他……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我要暂时离开一下。这时,我对站在我身后的一位中年妇女说,帮我照看一下,这是我的头,我一会就回来。

火车仍然在翻山越岭,伴随着有节奏的摇晃和震动;窗外尽是夜色,偶尔闪过远处寒烁的灯光;竟然也有一轮明月相伴而行,星星布满天空……

我默默地面对我的梦,许久都仍然沉浸在这梦境中,梦所聚集的气氛亦然鲜明,甚至让我蓦然回首,看一下身后帮我照看头的那位中年女性,依稀见到她那会心的笑容。

……


梦中的面具和伤痕

后来,我的几位荣格心理分析师也都帮我分析过这个梦。但他们也都遵循心理分析的工作原则,并不予“说破”,而是留给梦者去做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就我自己梦中的感受而言,取下那铁似的面具,以及那铁似的面具与我头上伤疤的粘连,以至于将面具取下时,撕裂了伤疤带出血迹,十分生动切入心肺。

我头上的伤痕是真实的,发生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一些“造反派”占据了当时的菏泽地委大院,这些占领者们也在我头上留下了一道真实的伤口。我还记得,妈妈背起我奔去医院的情景,那也是我对医院的最早记忆。尤其是头上被缝了针的伤疤拆线时,疼痛依然刻在心头。

我曾经想象,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治愈这“文化大革命”的创伤,治愈这“文化大革命”给整个中华民族所带来的创伤呢?或要到什么时候,这种深深的创伤才有可能疗愈。外在的破坏,甚至是结构性的颠覆,似乎都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修复,但内心深处的伤痕呢?“文革”中对人性的肆意践踏,对道德的无端藐视,对亲情的残酷撕裂,对人格的极尽羞辱……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参与者和经历者,而且还可能继续影响着以后的数代人,包括在典型的中国人的心理疾病病症中,比如迫害妄想和强迫症状;包括在以后数代人的噩梦中,都仍然留有这创伤的深深疤痕。

差不多30年之前的事情,已很少出现在我意识的记忆中;但我的梦,或梦中的我,仍然如此生动地记着它,正如梦中留出的血迹,仍然记着这本来不该忘却的伤疤。

在我三十岁的时候,曾经用“今年三十岁”为主题,记了三个月的日记。而生日那天,似乎是得到了某种恩赐的礼物,感觉到了一种内在的“坦然”,开始面对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在表现最基本的真实,逐渐化为求真的努力。再三年,远渡重洋来到了这美国的南伊利诺伊……而在此西行的火车上,始取下卡在脸上已久的铁似的面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或荣格的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psychology),都采用了“分析”(analysis/analytical)这一词语的内涵。在西文中,分析也包含了一种“溶解”及其象征。在这种意义上,最终取下的铁似的面具,也便是一种“心理的溶解”。我梦中的感觉,这铁似的面具,也包含了我所经历的“外在教育”,包括其中那些有悖人性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要求;以及,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被教育中,所逐渐形成的铁似的面具。实际上,人们不知不觉都戴上了一个假面,生活之中很难再看到真相。

那么,且不管外在的社会如何,我们本来是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尽管这种真实地面对自己,几乎也成了当代人的一种虚幻和妄想,甚至还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以其“积极想象”(ActiveImagination)技术而著称。据说,这积极想象的第一道门坎,便是先要去将固执的意识自我,实际上也就是“头”,进行某种松动和溶解。然后,心底深处的内容才可能涌现。

于是,这已形成了我开始个人心理分析时的印记,当放下了铁似的面具,触及到那深沉而久远伤痕的一刻。

……

梦中的“心斋”意境

在这头遇心的梦中,当我面对自己取下的“头”时,心中有着莫名而奇妙的感觉。伴随着那梦中特有的气氛,留下的最为生动的印象,便是能够清晰地“看”到放置在桌子上的“头”。庄子之“心斋”意境悠然而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当“头”被取下放在了桌子上的时候,我所能“看”的,并非是头上的眼睛,而正是“心中之眼”。用心去看,正如用心去听,正是“心斋”中所包含的绝妙意境。

庄子也曾入我梦中,给我讲述“齐物”的道理:“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那是我随高觉敷先生在南京读书治学的时候,进入我梦中的庄子是一位河边的摆渡人。

梦中,我在一个河边岸上,等着过河。河面上有一位长者,缓缓撑船而来。靠近一些的时候,我认出这是庄子。

顿时,我心中的尊敬油然而生,惊喜于竟然能够见到庄子,幸莫大焉。

此时,岸边过来了几个人,大声吆喝着要摆渡,粗言粗语,没有丝毫的礼貌和敬意。我一边去制止他们,让他们安静;一边对着庄子说:“您千万别生气,尽管这几个中国人不知道您不尊重您,但,在整个世界上,整个人类的历史中,您都是最伟大的思想家……”

庄子示意让我上船。我妹妹本来跟着我的,但留在了岸上。

在船上,我恭恭敬敬,面对庄子盘腿坐下。

庄子在一个类似茶几的方桌上,摆放了6条木块。他就用这6条木块,默然演绎着无尽的道理。“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这是我当时的感觉。“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是我内在的冲动。看着庄子反复调整着那6块积木的位置,恍惚中也听到了庄子的吟诵:“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在我的内心深处,种下了“莫若以明”的种子,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至此,使我获益于齐物和物化的道理。

“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中与庄子的亲近,不仅使我获得心智的滋养,也在我内心深处留下某种母性的温情,为此我充满感激。

梦为心灵,梦为感应,梦中亦有转化。梦中的庄子常使我想起灵魂女神赛琪(Psyche)要渡过冥河的情景,但我也知道,梦中的庄子也实为我内在心灵的向导。

……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www.psyheartbbs.org)有签名售书活动)

《洗心岛之梦》[5]之“三川行之莲花心”(节选)

[05]

三川行之莲花心

这是2009年8月31日,我在北川中学的心灵花园工作站。差不多是一天的忙碌之后,我抽空打开电脑,来思考《洗心岛之梦》中的“三川行之莲花心”,这将是我《洗心岛之梦》的最后一章。

为了纪念志愿者雷达,为了我们心灵花园的所有志愿者,也是为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国殇中受难的同胞和破碎的山河,我执笔撰写了《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也正是在这北川中学心灵花园,那是2009年3月初,我酝酿数日写就《三川行思》之“逝者如斯,旦复旦兮”的序言,由此重新进入那惊心动魄的汶川地震大救援的日日夜夜。

为了这《三川行思》,数十天常常是秉燭待旦,夜以继日,使用两台电脑轮换工作,一台发热便更换另一台,犹如马不解鞍,日夜兼程。其中尽管辛苦,但苦中耕耘,亦有收获,即使是工作到那背部出现了钻心刺骨的痛感……至此,我始能体会,《易经》咸卦之“咸其脢”,我被这《三川行思》带入了那无心之感的境界。

正如我在《三川行思》之后记“寄思清明”开始时的描述,书稿中的内容,实为自然的涌现。我只是在忙碌中,抽闲做了一些记录而已。即使这样,在整理这《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的时候,我常常重被“512大地震”国殇之悲恸所笼罩,为仍然生活在大地震中的受难同胞魂牵梦绕,也仍然为坚守在震区一线的心灵花园志愿者们所深深感动。

正如钱刚在其《唐山大地震》的报告文学所描述的那样:这个大灾难里它有许多许多的奥秘,至今人类不能解答,但是我想它的答案就存在那个世纪的最大的废墟里面,它有答案的,只不过人类要永远地去回过来再去看。

我的《三川行思》本来也是由一个梦开始的。在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周即赶赴四川震区,“梦的工作”也是我们心灵花园志愿者团队的主要技术体现。我的梦不仅将我引入心理分析,引入中国文化心理学,亦将我引入了生活本身,引入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专业实践,引入了对文化原型和文化心灵的实际体验。


《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

特尔菲神谕:苦难与自知

就在我去了汶川的“牛眠沟”和“莲花心”之后不久,利用当时7月份的假期,我前往瑞士苏黎世库斯纳赫特荣格学院讲学。除了传达“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之要义,“感应心法”以及我所整合的沙盘游戏疗法[1]之外,我也应邀就四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之心理援助理念、方法和实践,也即“慈悲疗法”做了专门的介绍。

利用此次讲学的机会,我们安排了去希腊一周的旅行。

我们就住在雅典的卫城附近,第一天便散步到苏格拉底常常散步的古市场,也去看了柏拉图的学院,登上了卫城,参观了新开的卫城博物馆。

在希腊的土地上,看到飘扬的希腊国旗,甚为感触。九条蓝白条纹在海风中飘扬着希腊人的追求:“不自由勿宁死”。于是,“自由”,在希腊人的心目中具有何等的意义,何等的价值,这也包括心灵上的自由。

……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去了迈锡尼古城,踏上了曾经铺满了金子的道路,感受了阿迦门农金面国王的传说;也去了埃皮道鲁斯(Epidauros),那是在伯罗奔尼撒岛东岸的另一座希腊古城,医神埃斯克莱庇厄斯(Aesculapius)的故乡。在古希腊的传说中,医神本来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从小由深谙医术的喀戎(Chiron[1],半人半马神)抚养长大,也获得了治愈的神力。他的女儿海吉亚(Hygieia[2])被世人奉为健康女神,女儿帕那赛亚(Panacea[3])被奉为医药女神。

……

三天之后,我们准备好了前往特尔菲。一路上我们从雅典出发,途经科林斯,以及传说中的忒拜古城(Thebes,又译为底比斯),喀泰戎山(cithaeron),转往帕纳索斯(Parnassus)山中的特尔菲神殿。不知不觉已是走进了伊底帕斯(Oedipus)的王国,包括其从出生到被抛弃,长大后猜破斯芬克斯的谜语,背着弑父娶母的罪恶而接受命运,从而获得超越的一生。伊底帕斯曾被其父亲拉伊奥斯用铁钉刺穿了脚踝,他的名字Oedipus的希腊文本义即为“肿胀或受伤的脚”。

实际上,希腊东南部的这一区域,包括帕纳索斯山,也是牧羊神潘(Pan)诞生和成长,及其放牧的地方。这里处处也应有无数的仙女和精灵(nymph)。潘神也被称为大神潘(GreatGodPan)。他是宙斯之子海尔默斯(天使)和林中仙女所生。海尔默斯是宙斯的信使,传达上天消息的使者。

应为潘神叔叔的酒神狄奥尼索斯,也常在冬天移居特尔斐。

前往特尔斐的途中,看到一路好山水,美丽的云彩和美丽的天空,随处飘扬着神话的气息,激荡着渴望已久的心情,犹如重新走进我的梦乡。

……

来到这帕纳索斯山中,远远望去特尔斐遗址,庄严肃穆而古朴。我们带着神圣的心情,顺着巨石中的古道拾级而上,感受着这特尔菲固有的气氛。

神殿的上方,是一处古剧场。尽管在卫城已见到那里的狄奥尼索斯剧场,以及医神故乡更大的剧场,但是这特尔斐古剧场依山而建,端坐在整个古迹的中央;站在这里整个阿波罗神殿尽收眼底,谷风习习,古韵犹在。

在古希腊的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也是爱好音乐的,但是在一次比赛中,却输给了牧羊的潘神。潘神也曾用其牧笛,吹醒了绝望的赛姬(Psyche),用音乐开始其心灵的疗愈,使赛姬的心声得以表达,从而获得治愈与转化。对我来说,这潘神的笛声依然在回响,甚至回响在那遥远的羊铃和“羌笛”之中。

附近的松树上传来了阵阵知了的叫声,蝉鸣悠扬,让我停住了脚步。

寻声观音,如诗如画:“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虞世南的一首蝉曲,也是此刻的共鸣。

……

走到特尔斐古迹的最高处,便是那著名的古希腊“竞技场”。数千年前,这里已经开始为了纪念阿波罗战胜大蟒而每四年举办一次的竞技运动会。蓝天白云之下的故道,依然述说着当年多少雄心壮志。健康的精神寓以健康的体魄之中,也正是古希腊人的明智。音乐和运动,也皆可融入我们今日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集中提炼身心的生命能量,本来也是荣格的信仰,从体认到体悟,也是我们心理分析之沙盘游戏和意象体现的基本工作原则。

……

传说中,特尔斐遗址的山崖上有一块女巫石,使人望之俨然。附近应是端坐着的斯芬克斯,那特尔斐神殿箴言的守护者。若是能进得神殿,便会遇到特尔斐的女祭司,获得那千载难逢的解答谜语的机会。

据说,这特尔斐箴言的特殊意义,及其对未来的预见,本来是被牧羊人所发现的。当这位牧羊人赶着他的羊群,无意间走过女巫石,经过斯芬克斯来到了这特尔斐中心之后,恍惚之间便获得了预见未来的能力,即使是跟着他的羊。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化作岩石的特尔斐女巫,以及依然栩栩如生的斯芬克斯。著名画家约翰·威廉·格德沃德(JohnWilliamGodward)和约翰·科利尔(JohnCollier)等,也都凭借其丰富的历史和想象,为我们留下了美轮美奂、肃然神秘的“特尔斐的女祭司”。

……

传说中的斯芬克斯,至今仍端坐在特尔斐遗址的博物馆里,也正是在大门处,俨然继续着她的守护者身份,默默地重复着她那永恒的谜语。据说,她本来是在13米高的石柱上,守护在昔日神殿的入口。

女祭司配提亚通常端坐在那“三脚凳”(tripod)上,左手拿着月桂树枝,右手拿着一个碗,里面盛着“圣泉”的泉水,散发着无比甜美的气味,准备好了回答世人的疑问。

很多年以前,当我开始心理学学习的时候,曾读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关“心理学”的词条。该作者在介绍“心理学”时,首先提到的便是特尔斐神殿的箴言:“认识自己”(KnowThyself):“就是这么一句话,经过漫漫几千年的演化,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心理学。”于是,既然来到了特尔斐神殿,自然要找寻和亲眼目睹那刻有“认识自己”之箴言的石碑。

经过了斯芬克斯,走近神殿的门榄,便能看到这著名的特尔斐“圆石”——Omphalos,世界中心的寓意和象征。

……

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宙斯在太阳升起之处与太阳落下之处各放飞了一只鹰(宙斯的圣鸟),让它们朝着相反的方向飞行,最后这两只鹰在特尔斐相遇。于是宙斯便认为这里是大地的“肚脐”(omphalos),天上与地下的轴心,并在这里放上一块圆石。据说,这块石头也就是宙斯的母亲瑞亚(Rhea)让克洛诺斯(Kronos)吞下的那块石头,寓意重生。在它所给我的意象中,这块石头,也是一种心的象征和心的转化。特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正是围绕这块石头而建,既象征“世界的中心”,也表达“人类在地球上最接近神明的地方”。人们相信,若接触此圆石便能与神沟通。于是,这石头也便是特尔斐神谕的象征,印证的正是“认识自己”——Knowthyself之箴言。

看到旁边有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一位大约50岁左右的女性,我走过去询问,同时也是想确认:传说中的“认识自己”,就是刻在这块圆石上吗?

出乎我的意外,这位管理人员,用左手向墙边指了一下说,“你要找的是那块石头”。

我顺着她的指引看过去,顿时惊异万分,那俨然正是一朵异域莲花,一朵含苞欲放的上古莲花,硕大的花瓣伸开3米多的范围,花蕊的柱子也有3米多高,甚是壮观。

……


(《洗心岛之梦:自性化与感应心法》,申荷永著,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论坛”(www.psyheartbbs.org)有签名售书活动)

好人皆应有好梦

我不迷恋权威、不属于任何党派,也不是任何心理学流派的信徒,甚至没有真正的宗教信仰,这种状态经常让我有难以抑制的孤独感。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着。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对外界的观察与评价,必须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最大程度地不偏不倚,犹如运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拉得过近或过远都不行。对我的导师申荷永先生及其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的心理分析,我也是习惯性地保持距离。工作后,经常有人请我推介心理学读本。这其实并不容易,因为稍微不慎,就可能会彻底中断一个人对心理学刚刚萌发的兴趣。我不能推荐篇章结构一丝不苟的教材,因为它们没有生命,而本身没有生命的东西是很难真正打动别人的;我不能推荐各种打着心理学名头的占卜、算命之类的民间读本,这类东西过于狂野,甚至荒诞不经。最终,我给所有人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介绍抑郁与躁狂现象的译著;另一本是申老师和他的爱人高岚老师合著的《理解心理学》。每推荐一次,我就再读一次。每次再读,我都能强烈感觉到,他们真正用心去感受心理学,而且用非常精致的句子将原本晦涩的概念解读得和蔼可亲。在阅读过程中,作者如影随形,读者一点不会觉得孤独。如果说,《理解心理学》是他们横向解读心理学谱系,那《洗心岛之梦》就是纵深地围绕四个梦去解读中国文化中蕴含的心理细节。《洗心岛之梦》也是申老师数十年潜心研习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自传式梳理。没有清晰严谨的结构,没有晦涩艰深的术语,但具体的情节、生动的细节、巨大的信息量及诗意的语言,营造了非常强烈的带入感,让你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而且感觉自己的体验能力一下子增强了很多,原本生疏的那些中国文化典籍,也可知可感、栩栩如生。作为他的学生,《洗心岛之梦》中提及的诸多人物、细节、场景,我都耳熟能详。除了读书期间的经历外,2000年5月成为申老师学生前,我也在南京师大教育系读书,算是他的校友。在《洗心岛之梦》开篇处,他多次提及的清凉山公园,我就去过无数次,那里不仅清净,而且一大早进去是不需要买票的。在南师读书期间,好几位师长提起过申老师当年的治学经历,说他曾埋头通读《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对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流派了如指掌等等。2000年5月,我来广州华南师大参加硕士研究生面试的当晚,申老师便和高岚老师以接待校友的名义在雅园餐厅款待我。如今,11年过去了,恍然若梦,那间餐厅早已拆除,我也离开了校园。而这些年来,申老师依旧向他的梦境追寻,同时也向现实迈进。他以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架构了这样三座桥梁:中国文化与心理学的桥梁、东西方心理学的桥梁、心理学与现实的桥梁。如果承认这三座桥梁,那说他是桥头堡一点不会言过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不仅始终如一地保持了学者的尊严,也极好地守护了学术及中国文化的尊严。在向现实迈进的过程中,申老师的追梦同样到了“拈花微笑,飞叶伤人”的境界。在《洗心岛之梦》一书中,从泰山之梦中提及的燕子,到最后篇章中的孔雀,还有蜜蜂、狗、羔羊、蟾蜍、蛇、蝉等灵性十足的动物,他总能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用自己独特的体验,将它们的象征意义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对这四个梦的深层次解读,既是学术梳理和融合的过程,也是申老师个人自性化的完美过程。梦对个体心理成长的十分重要:当我们不再有梦,或不注重梦的时候,我们便失去了创伤修复或心灵成长的契机;梦是通往无意识的重要通道,但梦不仅是欲望的满足,它能给予我们的更多,只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梦。当然,《洗心岛之梦》中并没有这么说,这是“涌现”出来的。

作者简介:范国平家庭期刊集团赢未来杂志主编副编审心理分析硕士

字象与梦幻齐飞,原型共易卦一色

——读申荷永《洗心岛之梦》

《洗心岛之梦》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心理分析著作,作者将梦的意象上下蔓延,前后伸展,不论是现实,还是超现实,也不论是昨天,还是今日,呈现给读者的是系列耐人寻味的无意识原型,那种跨越历史和你我的原始意象。作者通过他的心路历程,让读者感受到了原型世界的宏阔力量,也不时的启动读者自我的本源力量。

此书以四大梦为主要线索,把个体自我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读来让人联想翩翩,心念为此跌宕起伏,左右顾盼;面对深远神奇的无意识,不由心生敬畏;面对如梦人生,也不由反思、沉思而寻思。

《洗心岛之梦》的章节构成,很容易联想起荣格的心理自传体《回忆·梦·思考》,以及圣奥古斯丁的心灵自传体《忏悔录》。但是《洗心岛之梦》中的意象呈现动用了中国文化的本源力量,充分融合了汉字意象、周易意象中的深层原型,从而揭示出作者个人心理发展的真实线路,也显示出汉文化无意识的真实存在。换言之,作者以汉字和易经作为两翼,在梦的云空进行心理分析,让自我飞越三界。

笔者与作者有着共通的汉字和易经的因缘,在此笔者也试图展开汉字和易经的两翼,伴飞作者的梦里乾坤,探寻那超越时空的精神实在。

书最初的梦象是关乎泰山的。泰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泰的语源与太、大和天相关,被看做是天地之中,为连接天地的通道,是谓神山(何新:诸神的起源)。所谓泰山北斗,是根源性、基准性的存在。

“泰”字由三部分组成:从大(顶天立地的人物象形),从双手(拱手),从水。一般讲,泰表示洗手,引申为滑利、通畅。笔者以为,在“泰”的语境里,洗手,不是日常生活的洗手,而是具有宗教礼仪的意味——拱手洗礼而敬仰天神,相当于后世基督教的洗礼。这样,再看上面那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们认为这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通神的人,是古代巫祝圣贤,是神“父”。历代帝王登基朝拜、封禅都是为了取得天神的佐助,从而取得统治的合法性。

今日,我们朝拜泰山,也是为了朝觐我们心灵中的神“父”。泰山的松,是这位神“父”的权杖,是生命和力量象征。“松”的字象原型显示了勃起阳具的挺立意象。诺伊曼说,柏树那样的树,强调的是阴茎的特质(诺伊曼:大母神)。松与柏形态相似,都是高耸直立的。而“松”从公,公的本义正是勃起挺立的阳具。泰山的松,既是山神的权杖,也是山神的阳具(在精神分析观念中,两者是合一的)。作者在泰山的梦,经历了父亲原型的深刻体验,无论是生与死的心理转换,还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效应。

泰山之“泰”的原型一直伴随着作者,2002年泰山之游后的梦留下《周易·蒙卦》“山下出泉,蒙”的启示。这是意味深长的的,笔者认为此番泰山之梦,唤醒了“泰”字的真义。泰从大,从手,从水。就手和水而言,周易卦象中艮为手,坎为水,如此合成山水蒙卦。在意味着“泰”的字象中蕴含着寻求启蒙的意象,而所求者正是“泰”字中的“大”,一个通达天地的神人。这个“神人”已潜伏在作者的无意识里。

寻求启蒙的意象在随后的岁月中,体现为作者多年的留学访学经历。作者为探寻心灵的存在,拜访、结交心理分析的众多良师益友,最后发现了梦中的老师。这个梦笔者曾多次听到作者讲述,每次都感到震撼人心的力量。但笔者在通读《洗心岛之梦》后发现,作者的梦中老师就是“泰”字中的“神人”——有着高大神秘形象的精神导师。

梦开始时是在金门海湾的沙滩上,水里飘着“书卷”,“书卷”随海浪翻滚而靠近或离开作者。作者觉得这象征着“呼唤”或“引导”。我们不妨把这水中的“书卷”看成是变现为蒙卦中的水流及其互卦复,表示心理分析是深入本源的(往复性)的,需要往复运动的(像海浪一样),最后能够复兴内在力量的。在此往复的运动中,蒙卦的下卦坎水,三个爻全变而化为离卦,即水的“书卷”变成离火(朱雀)。接着的梦关乎“鸟”。此“鸟”有蒙卦而发,依然与山水蒙有关。因此,蒙的下卦变为坎,上卦艮未变。这表明,“鸟”在艮的内部(离卦为下卦,也是内卦)。于是这成就了一个“艮鸟”。艮为山,山与鸟的组合正是“岛”。这或许是梦中老师讲的密码。

蒙的下卦变离,为山火賁卦。作者梦醒时分出现奇特的身体感悟:清晰地感到背部被轻轻地“敲”了三下,似乎与身体记忆的“符号”或“密码”有关。笔者对此身体反应很感兴趣,照梅花易数的取卦原则,背为艮,三的先天数为离卦。艮与离的结合再次浮现了梦中的原型——賁卦。

那么,贲卦是如何启动“蒙”(蒙与梦为同源词)的世界的?贲,一般解释为装饰、纹饰,也可以理解为面具。从卦理上讲,贲是从泰卦发展出来的,即泰的九二爻与其上六爻交换了位置所致。作者曾提到自己梦到铁硬的面具与心的相遇。在泰卦中,上卦为坤,为封闭性,象征着面具;下卦为乾,为头,面具裹住了头。梦的后面提及的帮“我”照看一下头的中年妇女,在泰卦中为上卦坤,与面具处于同一位置(看来面具还以母神的形态延伸)。当二爻和上爻位置移动时,意味着那种消极的面具消除了,转而建立以文化为基础的积极面具。

文化的面具,正是出于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何新认为,贲,音义为奔,喷的意思,表示山火喷薄而出(大易新解)。文明的发展,如同地壳山脉等面具的效应,抑制人的原始本能(山火地火)的冲动,另一方面也在化解和释放其本能冲动。贲卦说引发的“文化”意象是否表征着作者开创的中国文化心理?

贲本于泰,六二,贲其须。此谓泰的下卦乾之九二变为离卦,离为柔美,故谓“贲其须”。而胡须的装饰依上爻而动,故《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贲卦的上爻谓“白贲,无咎。”上爻为头,其爻来自泰卦上卦坤的上六动。坤为闭,爻动而开,表示启悟。贲卦二爻与上爻的这层关系奇妙地体现为作者的胡须上。笔者猜测,作者之为留须,估计与上爻“白贲,无咎”有关。“白贲”就是无所装饰,天然自成,是道的境界。换言之,是头(首)的大道追求(足之辶也)带动二爻的“贲其须”,亦即“道”的意象。

“道”从首从足,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有着特殊意义。文革时期的首与足的创伤,以及此后关于头和脚创伤的梦,多少属于那个时代的“无妄之灾”及其在心灵深处的印痕。“无妄”为周易的卦象,即天雷无妄。无妄上卦为乾,下卦为震;乾为天、为首,震为雷、为足,合之正是“道”。在笔者看来,虽说是头足的创伤,却是走向大道的契机。如果说无妄卦的上卦代表身体头部,那么其初爻代表足部。头足的创伤,意味着上爻和初爻的爻变,即乾卦变兑卦,震卦变坤卦,合之为泽地随卦。《随》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无咎。”显然这与大道精神吻合。

如前所说,头上的伤,与面具和精神转换有关,那么足部的伤呢?作者梦中的铁钉催发了相应的线索。铁钉,从形态上看为上大下小,可以取象为艮卦。在无妄的结构里,下卦震动变为坤,而无妄的下互卦为艮,直接影响震卦。故脚上铁钉的梦象暗藏在无妄卦的下卦里。而无妄变卦为随,随的下卦为坤。坤为地,为大母神,也是封闭和无意识的象征。铁钉的伤害在坤卦的结构中,反而成为开启无意识的钥匙。梦的逻辑很好地演绎了这层关系。作者对铁钉的联想表明,这铁钉就是梦中荣格交与作者的钥匙。

作者在分析“钥匙”字源时说,“钥”的小篆字体从户从龠。龠是古代乐器,形状像笛,其中有孔洞。钥匙在物理层面是插入孔洞的机关,从心理层面则是乐声的调谐。也就是说,钥匙通过“音”的调试而达到“知音”的目的。心灵的钥匙是神秘的,其深层交流需要“密钥”进入。“密钥”是心的弦乐,是心弦弹奏出来的“心药”。

英文的心(heart)源自拉丁语cord-,本义是绳子。但这不是一般的绳子。维柯说,把野蛮人驯化到能胜任各种人类的职责,需要神的或宗教的力量。这种神力,即“表现为一根绳子,在希腊语叫做chorda(弦),在拉丁语就叫做fides(信义,信用),其原义表现在fidesdeorum(神力)这个成语里。从这种‘弦’,人们制造出乐神奥辅斯(Orpheus)的竖琴(竖琴一定是从用单弦开始的),竖琴伴奏的就是赞颂预示征兆的神力的歌,奥辅斯用这种琴歌把希腊的野兽都驯化为人。”(新科学)。

而“药”,繁体作藥,从草从樂;樂就是“乐”的繁体。这说明“心药”与心弦的弹奏密切相关。“药”启动心灵的五线谱。

《洗心岛之梦》给我们呈现的故事,在无意识原型关系中前后构成完整的象征体系,是自我心理发展历程中有序展开的精神系统。我们注意到梦见荣格的那段启示,迷宫和双刃斧的关系,斧头与自“我”的关联,以及感应之“感”与斧头、自我的关联,乃至于地震(还是与无妄卦有关)、牛眠沟等意象,所有这些都已超越作者个人的梦,而与读者的深层无意识、中国文化的深层无意识发生全方位的联想。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洗心岛之梦》也就是洞悉自身的心理原型,窥探民族文化原型的深层构造。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

公共管理系系主任

关键字标签:心法自性之梦化与新书感应推荐申荷永著洗心岛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女心理师与病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莉莉安·B·鲁宾(LillianB.Rubi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