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书籍 > 人格裂变的姑娘

人格裂变的姑娘

来源:酱油琳fancy   
人气:

【图书信息】书名:人格裂变的姑娘作者:F·R·施赖勃[美]译者:孙宗鲁 陈梅安ISBN:9787301006597页数:416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年【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它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写了鲜为人知的多重人格,揭示了生动奇幻的变态心理。本书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当年列为《时代》杂志畅销书目之首,几年内出版了五百多万册,迄今影响不衰。本书主人公西碧尔常失去记忆,每当失去记忆之时

【图书信息】

书名:人格裂变的姑娘

作者:F·R·施赖勃[美]

译者:孙宗鲁/陈梅安

ISBN:9787301006597

页数:41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9年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它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写了鲜为人知的多重人格,揭示了生动奇幻的变态心理。本书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当年列为《时代》杂志畅销书目之首,几年内出版了五百多万册,迄今影响不衰。

本书主人公西碧尔常失去记忆,每当失去记忆之时她就变成了一个化身,前后多达十五个化身。每个化身都有不同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和处世态度,她们都在特定的需要中随时现身。西碧尔本人干不出来的事就由化身替她来干。她这种人格分裂起源于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幼小的西碧尔遭到令人发指的残害。这类小说在我国出版界还极为罕见。

【书评】

一、译者孙宗鲁先生书评

早在1983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陈仲庚教授看到我翻译的两部描述双重人格的短篇小说后,便向我推荐了本书。可惜我在各大图书馆遍寻无着,直到1985年我在美国观摩、进修时才欣喜地购到。陈教授推荐此书的目的,在于它叙述的是多重人格,比双重人格更加复杂,更具有戏剧性,尤其因为它讲的是真人真事,将人格障碍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变态心理学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真实资料,因而更具有科学价值。

读者也许会问,多重人格是否实有其事,是否客观存在。答案是肯定的。杰出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在十年前就科学地论证了这个问题。本书第七章介绍了医学文献上报道的实例。从事实看来,多重人格的发生率比一般医生想象的要多。那么,既然别的国家有多重人格患者,我国就没有吗?但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界对于人格和人格异常等复杂的问题很少有人研究。在文学界,也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有人翻译了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一书出版。这部描述双重人格的小说发表于弗洛伊德科学论证之前很久的1866年,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已数十次地被搬上银幕。书中的主人公吉基尔和海德在英语世界早已妇孺皆知。但是这部优秀的小说纯属虚构,并没有科学地反映双重人格的实质。尽管如此,双重人格还是引起我国不少人的兴趣和重视。

本书原名《西碧尔》,这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其实是假名)。为便于读者顾名思义地了解本书的内容,改成现在的书名,正如过去把《吉基尔医生和海德医生奇案》改成《化身博士》一样。这部被誉为文学和精神病学上的重要里程碑的心理学纪实小说在1973年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其影响至今不衰。在当代多种心理学专著和教科书中也经常提到本书主人公的名字。这部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心理学和医学的重要价值,还广泛地涉及哲学、神学、伦理学和教育学。它“迫使你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Doris Lessing)。”

这部小说还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它“好似醍醐灌顶,比起爱仑坡或卡夫卡的任何一部作品来说都更为奇幻(Richard D·Lessen)”

它“提供了第一流惊险小说中消魂夺魄的悬念,自始至终揪住人心(Lucy Freeman)”

它“引人入胜,令人惊吓(《费城简报》)”

它“真使人着迷(《时代》杂志)”。

书中有个别内容,译者认为过分专业化而不易为我国读者所理解,还有一些既无补于事件的叙述而又不宜形诸笔墨的个别细节,均作了一些技术处理。

二、豆瓣网友花与大魔王书评:

强烈建议即将或者已经为人父母的家伙们好好读一读,防止自己的子女出现人格裂变的杯具。

首先,这个人格裂变是什么呢,大致可以解释成一个人表现出多个人格特征,比如这本书女主角西碧儿,她就一会儿是佩吉,一会儿是维基,一会儿又变成了马西娅,这些人都各不相同,有着自己的记忆和现在的生活,而当西碧儿自己恢复成了原本的自己,她便对这一切一无所知。你说她是个女性吧,她的两个男性化身出现时就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是男性,而当这时医生问他们(她?)为什么没有男性特征,他还理直气壮的说“缩起来了,一使劲就出来了”,多么像梦中强词夺理的呓语!

而这个姑娘为什么会人格裂变呢,甚至裂变成这么多,17个不同的人格就是17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人啊。简直多到像一块摔碎一地的镜子。而书中的精神病医生,就用精神分析法一片一片的找到了这些镜子的残片,甚至最终拼合在一起。

最初看到这么吓人的病症,自然以为这是类似癌症一样自发的恶性疾病,其实,这人格分裂的病症倒不如理解为这姑娘的自我保护措施。

这位姑娘的母亲患有精神病,而且因为性格经历种种原因,暴虐异常,做出种种恶心事的同时,疯狂的虐待还是个孩子的西碧儿,甚至几乎西碧儿的每个化身都在控诉母亲造成的那难以忍受的痛,把西碧儿吊起来虐待那一部分,真是恐怖异常。而如果想学学怎样摧毁一个孩童的心理,她也是一个模范教材。加上被天性冷漠的父亲忽视,只有一个慈爱但又不被允许常常待在一块的祖母,所以她的祖母去世的那一天,西碧儿在纵身跳下墓穴的一刻,作为本人的她已经无法承受危机四伏的生命,于是她发生了一次长达两年的人格分裂,等她再次恢复意识,已经恍然两年之后。

写到这里,笔者也觉得这人格分裂是不是有点太神奇了,当面临困境,人类可以选择各种保护自己的举动,比如对小偷强盗大打出手,跟邻居大妈骂战五百回合,挨了爸妈骂就离家出走,受了大一点的委屈,就会出现比如揭竿而起啊,进,京上,访啊,等一系列不和谐的举动。当个人遭受了莫大欺辱,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充满抗争精神的小姑娘,会仅仅将命运的光明系之于一场心中的抵抗,而且,最后她还成功了。

据说这书里的西碧儿是真有其人,这也是心理学中相当经典的一个案例,这书还真是奇书一本。大家都觉得人格裂变可怕,因为人类完全自主的东西本来就不多,而生在这个特别的国家,个人能够完全掌控的就更少,要问有什么是完全属于你,你自己的身体,那么,当你发现竟然还有另外一个人格与你“分享”着你的大脑你的身体,失去了寄生之所的独属权,哪怕这只是个臭皮囊,当真是当时就毛骨悚然。确实是看完这书之后我也终于知道,人格裂变发生的条件极为苛刻,很多都和童年时候的特殊经历大大相关,这病可防可治,不如想象的那么可怕。

另外一个感悟是,你相信自己能成为谁,你就是他,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得全心全意的相信。

不过要作说明的是这书中解析西碧儿病症时所用的精神分析法皆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而此理论的科学性还存在争论。

关键字标签:裂变人格姑娘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女心理师与病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莉莉安·B·鲁宾(LillianB.Rubi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