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报名参加3月21日本报相亲会大龄专场的读者,大多数是有过婚史的离异人士。这些曾经伤心过的大龄人士站在再婚的门槛前,那种犹豫、怀疑、酸楚而又热切渴望的心态,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再次寻找的配偶是否应该与前任有所区别?备受伤害的心灵如何康复?新的爱情能否给自己带来理想中的幸福?……本报通过调查分析,推出系列深度报道,深入剖析种种问题,期望能给您以借鉴。
“有一次我加班到深夜。回到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里知道是低血糖的老毛病犯了。我拼命挣扎到厨房抓了一把白糖吞下去,这才缓过劲来。坐在厨房的地板上,我哭起来,心想,如果不是低血糖,而是脑溢血、心脏病突发,是不是死掉一个星期都不会有人发现我?那个时候,我下定决心,不论如何,我要再向前走一步,找个伴儿互相照应。”3月20日,身为政府公务员的赵大姐坐在记者面前,缓缓诉说自己前来报名相亲的原因。
可下定决心再次寻找配偶了,就一定能顺利找到吗?赵大姐寻觅了一年,见了不下十位男士,最终一无所获。“有的比我年龄大出十多岁,看上去就像老头子;有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都不如我;有的谈吐粗俗,一听就没什么文化。”45岁的赵大姐觉得,凭自己的条件,找到更好的人选应该不成问题呀,但遗憾的是,现实总是一次一次地打击她。
赵大姐的遭遇并不罕见。如果用金字塔来比喻男女婚恋现状,那么,女士寻找配偶是走向金字塔尖的,即随着女士优秀个人条件的递增和强化,符合条件的男士将越来越少。大龄的失婚女士,在寻觅合适配偶的旅途上往往倍感吃力。而男士恰恰相反,他面临的是一种倒金字塔,自身条件越好、年龄越大,可选择的面越宽。但出现“挑花了眼”的状况也不在少数,所以男士再婚也很成问题。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主任、心理专家韩宝成指出,在这种现实条件下,不论男女,都应该调整心态。
第一课:迅速恢复元气
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一位条件相当好的女士,在谈到前一次婚姻时充满了屈辱:“他说我太懦弱、没有主见,跟我在一起太累。他嫌弃我做饭不好吃,不会打扮,没有品位……”说着说着,她的眼圈又红了。离异已经两年了,她却一直没有摆脱前夫对她不公正的评价带来的伤害。
离婚的过程,双方不断互相攻击,目标都是肆意伤害对方,但对自己来说,也无异于蒙受一场备受煎熬的自我否定,自我评价严重下降,有人甚至丧失了继续生活和寻爱的勇气。
韩主任说:“离婚绝不是一个人的原因。就算原因在自己多些,一旦离婚了,往事也应该被抛却。要努力发掘自己优秀的一面,重新建立起宝贵的自尊,迅速恢复元气,这样才有可能往前走一步。”
第二课:自暴自弃要不得
“我就教育我女儿,学习好有什么用?你妈妈学习就好,还不是栽到了那个狐狸精手里?我算是明白过来了,女孩子就是要好好打扮,娇滴滴的,学着哄男人。什么好学历、好工作,都是白费,人家勾一勾小手指头,你那个没出息的爹就颠颠儿给送钱去了。”带着12岁女儿独自生活的王女士,时常这样跟女儿说话,半是赌气,半是认真。
“我算看透了,女人就图你的钱,你没钱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因生意失败而被前妻抛弃的林先生郁闷极了。
韩主任指出,在前一次婚姻中深受刺激,乃至于全面颠覆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上一些低级的灰色的东西低头认输,这样的心情值得同情。但不论身处何种境地,自信、自立、自爱依然是值得珍爱的优良品质。如果将气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自己糟蹋自己,便真的尊严扫地了,更无法吸引条件出众的异性垂青。
第三课:千万别起攀比心
攀比,包括与旧人攀比,与亲友攀比,与自己攀比。每种攀比都会带来新的伤害,以致错过良缘。
“我前夫是企业经理,本科学历,身高一米八,我再找的人怎么也不能比他条件差啊。”“我同学上学时傻乎乎的,现在嫁得那么好,同学一聚会,大家都拿她当榜样,我心里总不是滋味,就想压她一头。”“我本科的时候想找个本科的,现在我已经硕士了,也应该找个硕士吧?”
这些言论,在记者接听电话时屡次出现。攀比之心一起,无形之中就立起了一道标尺,一些本来经过相处可以成为终身伴侣的人,很容易被不公平地挡在门外。这就如同戴上有色眼镜看人,人家怎么表现,都很可能入不了您的眼。“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最重要,不要事事向别人看齐。别人的生活不一定适合你。”韩主任说,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在现实中往往容易酿成另一出悲剧。
第四课:切忌“眼高手低”
“凭我姑娘的条件,本来可以进‘精品屋’精挑细选,但年龄大了,现在只好到‘平价超市’来看看了。”一位前来替女儿报名的妈妈仔细咨询了报名男士的“条件”后,不由得惆怅地叹了口气,“女孩最重要的‘本钱’就是年龄啊。你条件再好,年龄一大也‘贬值’啊!”
“在婚恋市场上,离异、带孩子的女性=没钱、没房子的男性,一样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一位来报名的男士自嘲地说。
这两位的话虽然有些偏颇,但在婚恋问题上学会“成本核算”,确实值得注意。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成本”,不光指个人财富,学历、职业、素养、相貌、健康程度、阅历等都应该包括在内。并且不应只核算和关注配偶的“成本”,同时应该量化自己的“成本”,这样才能避免“眼高手低”。
第五课:心理暗示很可怕
相信读者一定有过类似的经验:一件新衣服,你本来觉得自己穿着很好看。但如果三名同事都说不好看时,你自己也会逐渐感觉它好像越来越难看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亲近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而离异者的“自我”往往非常虚弱、依赖性强,容易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别找比你小的!”“这人不适合你!”“找公务员,必须的!”也许就在别人不断地对你进行观念“轰炸”时,你的“白马王子”就与你错过了。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主任、心理专家韩宝成指出,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心理暗示,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第六课:斤斤计较何必呢?
张女士是公务员,月收入三四千元,有自己的房子和私车,还有数目可观的股票。“我对对方在经济上的要求并不太看重,只要他能有正式工作,能自己养活自己就成了。”但问题是,她相中的男士是会计师,对财务十分敏感。“说好了我们AA制,可他做得太绝了。一次他去超市购物,我托他帮我买个5元钱的面包,结果回来他居然伸手向我要钱。”张女士实在受不了这种“铁公鸡”式的打法,两人相处了一阵,最终遗憾分手。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做好婚前财产公证,成为一些成功人士再婚前做的第一道防线。
类似的案例韩主任也曾经接触过。“经过失败婚姻的人往往都变得很现实,对生活中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看得很重。但这种情况也不是不能改善的。双方必须做好沟通,在心灵的层面发生共鸣,打好"我们是一家人"的感情基础,这样蝇头小利就不会显得太重要,一笑了之就可以了。当涉及房子等大件的归属问题时,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第七课:只想同居不再婚?
“还结什么婚啊,傻过一次不就够了吗!我就想找个能合得来的一起过,可不想再结婚了。”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很普遍,其中以男士居多。李先生就是抱着这种心态寻觅配偶的。但他发现,这种“搭伙”过日子的关系十分缺乏保障。“第一次同居,半年;第二次,三个月;第三次,也就两周吧,彼此就互相受不了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只要发现对方一点毛病我就忍无可忍,就想再换一个。”迷茫的李先生前往心理研究所求助专家。
韩主任说,在日常接触的来电来访中,类似李先生这样只愿同居不想结婚的人还有很多。“婚姻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如果回避婚姻,只谈享受,说明此人已经失去了承担家庭责任的勇气,不适合作为配偶。这种以同居来维持的感情只可能越来越短。想收获持久稳定的爱情,首先自己的心态要改变,不能回避婚姻必须面临的问题和责任。”
第八课:你的孩子我来爱?
许多面临再婚的人都有类似感觉:两个人情投意合,但一旦孩子不认可对方,这桩好事八成就要泡汤。“我女儿8岁了,我之所以想再婚,就是想通过我的努力向她证明,婚姻不是禁区,不是都没有好结果的。现在我的男朋友也很富有爱心,一定会对我女儿好的。”刘女士没想到,自己看中的人竟然遭到了女儿的强烈反对。“孩子不许他进家门,每次见到他都大哭大闹,就是不喜欢他。”刘女士为难极了,好不容易找到个可心的人,却无法结婚。
韩主任用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来说明这个问题:“宋丹丹演的母亲,最开始也不被男方的女儿所接受。但她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宽容、理解,抚慰对方子女敏感的心灵,再通过平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最终感动了孩子,把两个破碎的家庭成功融合成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再婚父母要因势利导,不能一开头就强迫孩子叫爸爸妈妈,或动不动就责备孩子不听话。父母因爱情而结合,孩子却完全是被动的,给孩子以空间和时间,是对孩子的尊重。凡事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就比较好沟通。
第九课:对婚姻重树信心
韩女士与前夫因第三者离婚。在认识现在的男朋友后,她生怕新的恋情重蹈覆辙,于是就严格管理男朋友,出门要请假,手机要全天开通,随时查看电话和短信记录。
齐先生则属于另外一种类型。他前妻是名女强人,事业心重,性格倔强,于是再次寻爱时,他刻意找了一位什么都不如自己,个性柔弱的女子。但听说女朋友的单位要提拔她做部门主管时,齐先生又爆发了,怎么也不同意女朋友担当重任。“她要是变得跟我前妻一样,我为什么还要再婚啊!”
韩主任指出,这两种情况都是对婚姻失去信心的类型。从上一次的失败婚姻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是正确的,但决不能矫枉过正。再婚者应该摆正心态,不要轻易被可能的危机吓倒。应该学习水的精神,随遇而安,以柔克刚,以一颗平常心,客观地对待新的感情,不光爱对方的优点,也要有包容对方缺点的肚量和勇气,这样才能真正收获婚姻的幸福。她特地强调:已经错过的,不必耿耿于怀;即将到来的,一定好好珍惜!
生命中有许多特别值得留恋的时刻:第一次相遇,第一次散步,第一次爱抚,第一次亲吻,第一次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