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恋心理 > 婚姻家庭 > 外头再忙,也不能忘家里老人

外头再忙,也不能忘家里老人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家住金东区东孝街道桥头村的钱春顺,今年84岁。他和老伴林爱凤生有四儿一女。7年前,长子钱建协有了孙子,钱家就此升级为四代同堂大家庭,现在全家共有26口人。 老人现在还坚持做来料加工。 本报已经报道过6个四世同堂家庭的和谐故事。每到一户人家,让记者感觉强烈的是,老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说一说家庭成员以及各个小家庭的情况。钱家也不例外。“大儿子是卖米的,二儿子是做小吃的,三儿子是搞装潢的,四儿子是做水电的,小女

家住金东区东孝街道桥头村的钱春顺,今年84岁。他和老伴林爱凤生有四儿一女。7年前,长子钱建协有了孙子,钱家就此升级为四代同堂大家庭,现在全家共有26口人。

老人现在还坚持做来料加工。

本报已经报道过6个四世同堂家庭的和谐故事。每到一户人家,让记者感觉强烈的是,老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说一说家庭成员以及各个小家庭的情况。钱家也不例外。“大儿子是卖米的,二儿子是做小吃的,三儿子是搞装潢的,四儿子是做水电的,小女儿以前是做酥饼的……”说完第二代,老人紧接着说起第三代。

哪个孙子搞汽修,哪个孙子当厨师,家里有几个大学生等,他们都如数家珍。在农村,判断生活好不好的首要标准,也许就是房子。说到房子,林爱凤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她说,公公婆婆传到他们手上只有半间土房,孩子多起来后,加上婆婆,全家八九口人蜗居在一起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小儿子8岁的时候,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了,她和丈夫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家当儿子。“以前一大家子挤在这里,吃住一起,现在就我们两个人住,儿子们都在旁边盖了新房。”老人们现在住的是独立院房,大小房子差不多有五六间。

全家人都回来的话,院子里都站不下。盖房子、为儿子讨媳妇,这在农村几乎是每一个当父母的任务。当年,为给儿子们娶媳妇,钱春顺夫妻俩拼命赚钱,省吃俭用。

如今,这一观念在儿子们身上得到传承。大儿子钱建协生有两个儿子。多年来,他和妻子金婵花在市区高畈菜市场卖米,赚钱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做生意的做生意,搞装潢的搞装潢,钱建协兄弟几个多年来起早贪黑,以电动自行车或摩托车为交通工具,往返于市区和村里,日子过得忙碌而踏实。如今家家盖新房,个个有事业,在桥头村算得上是发展得不错的人家。

听该村里的老人说,在桥头村,家有四代的人家,还有几户。不过,像钱春顺家这样,老人双双健在的四代同堂并不多,因此,他们家也被该村视为真正的四代同堂家庭。除各家发展得不错外,子女们的孝顺也常受村里人夸赞。老人们说,儿子和儿媳妇白天在市区“上班”,晚上才回家。

虽然各有各的忙碌,但是,兄弟之间、妯娌之间感情很好,他们对老人也很孝顺。“大家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相处得很融洽。几个儿媳妇谁有空,谁就做饭,从不计较。现在虽然分开住了,但亲情还是很浓。钱建协说,人这一辈子得有个人生目标,就是要把生活过好点。

现在兄弟几个都在为各自的家庭忙碌,白天大家很少碰到,不过一有需要,他一个电话打过去,兄弟们就会聚到一起商量家事。他们家做米生意,一年到头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休息,很辛苦。可是,老人生病住院了,各家都会轮流到陪护。

“在我们家一般是爸爸生病了,儿子去陪。妈妈病了,媳妇去陪。”他说,生意再忙,家里老人不能忘,孝敬老人是时时刻刻都应该记在心头的大事。钱春顺有退休工资,按理说,晚年是不愁吃穿的。可是,林爱凤经常拿些来料加工活回家做。对此,儿子们很心疼,常常劝母亲不要再做了。

可是,老人说,生活条件好了,自己还能做点活的时候,就该多做点。儿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不能成为孩子们的负担。

儿子们理解母亲的心思,更加尊敬、孝敬老人了,老人们想要什么,想吃什么,打个电话给儿子,儿子们都会从市区带回来。钱建协家是做米生意的,经常给父母家送糯米、面粉、大米等,村里有年轻人常拿此对比自己对父母的不足。现在他两个儿媳妇和他妻子也相处得很好。

听说爸爸妈妈要把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自己住老房子去,儿子和媳妇们都不愿意,还说:“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住好房子。”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哪些话能讨得婆婆心?

婆媳问题,一直是每一个家庭感到头疼的问题,由于人与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