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年的高考恢复了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很快,大学扩张的很快,学生的人数增长很多。全国的大学已经超过了2000所了,大学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万,至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到底怎么样呢?学术界、教育部和社会广大人民都在讨论,意见很多,但是还没有客观的研究数据出来。
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上述9类心理问题上的得分在 逐年减少,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水平在不断改善。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这4个方面的心理问题,得分减少的幅度最大,其他方面的得分也明显下降。 但是,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变迁模式不同。在过去20多年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一以后的高年级学生身上(大二、大三、大四), 而大一学生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可能是大学教育和大学环境的改善,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而这种改善是“需要时 间的”。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大学教育和校园环境的作用还未能体现,等至大二及更高年级方能显现其积极作用。
此外,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重点大学 (“211工程”所含的百余所高校)学生引起的,普通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5年来虽然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如重点大学明显。较之农村生源,城市生源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改善速度也快。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高于女生。总之,在过去25年里,重点大学学生、城市生源学生、大学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高更为明显;相比之下,大一学生、非重点大学学生、农村生源学生、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有限。这一结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政策参考价值。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通过一些手段来提高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是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我们相信,也希望看到在国家的努力下以及各部门的领导和重视下,全体学生的心里健康水平能够继续改善,希望大学生的心里素质能有飞跃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