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减压,但我们从古人丰富的养生思想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例如,明代著名医生龚廷贤《寿世保元》中的《老人三字经》及其《摄养诗》便蕴含有心理减压的思想,在日益城市化、就业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心理减压不妨学学古人。
《老人三字经》薄滋味,省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言语,轻得失,破忧沮,除妄想,远好恶,收视听。
《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莫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填。炎热变咋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综合起来,可归纳为如下五条 :
1 .要本着节约的原则,适当地感知外物和思近虑远,不要滥用精力即“收视听”、“省思虑”、“少思”、“勿劳心”。
2 .凡事干万不可贪得无厌、过分追求,如“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以及“节嗜欲,戒喜怒”等。
3 .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常含乐意莫生嗔”。
4 .要善于适应社会环境,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处之泰然。为此应当做到 :“轻得失,破忧沮,除妄想,远好恶。”“炎热变咋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5. 要保持气、精、神三者的和谐统一。我国古代的道家与医学家都用精、气、神来说明人体生命结构,认为“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只有三者和谐统一,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他们强调“神定则气定,气定则精定”。这里要指出的是,古人所说的气、精、神的和谐统一,实质上就是身心的和谐统一,它应当是心理健康的一条最重要的标准。
我国古代的心理健康标准还蕴含在《黄帝内经》之中,有学者经过研究,把它概括为九条 :
1 .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以恬愉为务” ,“和喜怒而安居处” ,“心安而不惧”。
2 .不为物欲所累,“志闲而少欲” ,“不惧于物” ,“无为惧惧”。
3 .不妄想妄为,“无思想之患” ,“不妄想” ,“不妄作”,“淫邪不能惑其心”。
4 .意志坚强,凭理智行事,“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至”。
5 身心有劳有逸,生活合乎规律,“御神有时”。
6 .心神宁静,“恬淡虚无” ,“居处安静” ,“静则冲藏”。
7 .热爱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其俗” ,“善附人” ,“好利人”。
8 .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
9 .涵养性格,陶冶气质,不断完善自身,做到“节阴阳而调刚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