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言平时在父母眼中是个听话的孩子,可家里一有客人来访,言言就变得异常活跃、顽皮:上窜下跳,大喊大叫,还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拳脚功夫”,硬拉着客人和自己格斗,有一次把客人的衣服钮扣都扯了下来。 父母的话也变成了耳旁风,越是不让他干的事他越是干得起劲。客人也不好意思发火。有时父母实在面子挂不住了,把言言拉到一边揍得大哭,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可下次家中来客人时,言言的表现依然故我。 言言的这种表现通常被称
近年来,日本学者认为,通过行为可改变性格。这就给我们的心理治疗和儿童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任务:我们要培养人们尤其是儿童良好的行为,以此帮助他们改变性格上的弱点;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 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抚育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了,其实不尽然。
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十项注意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
对象:幼儿园学前班儿童,6岁。据患儿母亲陈述,该患儿与陌生人交往时,与同学玩好争斗。近两月发现眨眼,歪头,最近喉咙发出怪声。 1 个人资料: 该患儿独生子,发育正常。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入幼儿园时2岁,因不听老师的话乱跑,被老师重点看管,之后胆子越来越小,一人不敢在家。4岁时随母亲生活(父亲在外地)。其母亲工作忙,对孩子经常发脾气,过后又后悔,倍加宠爱。该患儿对老师亦有恐惧感,平时不主动与小朋友玩,玩的
聪明儿童常常执著努力,但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与不如他们聪明的同龄人差不多。如果父母总是苛求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那有些事情就变得会事与愿违。造成的结果可能使孩子们变成事事谨小慎微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害怕冒险,做事处处小心,生怕暴露弱点。 “高标准本身没有错,”美国心理学家说,“但问题是父母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外表成功而忽略了儿童的努力和他们学到的东西。” 美国BruceBracken介绍,在一个新的研
一名13岁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男孩,学习能力忽然下降,并失去学习兴趣。在频频上网仍然寻找不到快乐后,他最终跳楼自杀。一名12岁的女孩品学兼优,钢琴考到了8级,忽然厌倦了学习和弹琴,上钢琴课前她甚至抓住老师家院子的铁栏想走逃。女孩的“退步”受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一周后她跳楼自杀。 中华儿童精神医学学组主任委员、北京安定医院郑毅主任医师在10月10日接受采访时说,上述两个孩子实际都患了抑郁症。抑郁症在精神科属
孤独症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各国的医学专家为寻找孤独症的原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依然无法揭开孤独症发病的神秘面纱。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父母都很聪明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他们都有强迫的性格,对孩子缺乏温暖,使孩子在情绪发育中受到干扰而造成孤独症。他们这种“冰箱妈妈”的理论认为,孤独症患儿的大脑并没有损害,只是母亲对孩子的排斥和虐待,致使他们逃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然而,一些专家对
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学校假期成了家长们头痛的时间,一些家长惊异地发现孩子成了电视的奴隶。这些“电视儿童”对电视有着极大的依赖性,除了睡觉时间,他们的假期几乎都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每一个电视节目都不会“放过”,广告也看得津津有味。而家长即便不乐意也无能为力,几乎各种手段用尽都不见效。 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电视依赖过重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并对孩子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坏影响,会导致孩子在心理上
华侨医院心理科在对部分小学生做心理调查时,发现一些典型的儿童人格障碍个案。一女学生长得聪明灵秀,看见她的人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12岁的孩子竟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小偷小摸的行为。更令人难以明白的是,别人偷东西都有惴惴不安的感觉,她每次“作案”后,却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样子。老师几乎被她气死,无论怎么严厉地批评她,她都表现得非常开心,没有半点羞耻感。另外,她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很少可以静下来听课五
儿童患孤独症病因神秘,有专家提出:孤独,是因为有“冰箱父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杜亚松博士对20名孤独症患儿进行适应能力测验,结果显示80%存在社会适应能力问题,一半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为中重度异常。针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者为寻找孤独症的原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依然无法揭开孤独症发病的神秘面纱。杜亚松告诉记者,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父母
要消除儿童人格障碍,决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么简单。专家指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人格障碍的特效方法,对于有人格障碍的孩子,唯一的“特效药”是爱心和耐心。据了解,目前广州许多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的儿童心理教育课,只是在一般的生理卫生课上简单地讲一下心理知识,比较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启发作用,等发现孩子已构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为时已晚。专家建议,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以轻松的形式与学
儿童孤独症是幼儿精神病之一,得病后有四大症状:(1)极度孤独,喂奶时,患儿不将身子紧贴大人;伸手去抱时,患儿无迎接姿势,眼睛也不看抱他的人。(2)言语发育障碍。患儿通常缄默,或说话呈模仿语言,象鹦鹉学舌似地模仿别人的语言。或代名词使用颠倒,将自己称为他。(3)坚持某些刻板行为或格式。包括坚持某种穿戴次序,坚持某些物件的摆置形式,不能变动。别人变动,患儿便大吵大闹。(4)对某些物件,如一只杯子、一块
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可选用脑复新、脑复康,或γ-酷氨酸,此外,利他林对治疗孤独和语言
儿童孤独症又被人们称为儿童自闭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疾病,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是从婴儿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终身的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主要症状就是不与别人交往和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患儿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跟别人甚至自己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有的孩子在开始时会被误认为是弱智或性格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 1左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
儿童多动症又叫儿童多动综合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其症状一般在7岁前表现出来,8--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总体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发病比女孩多得多。多动症的表现有:1、注意障碍,与同龄儿童比注意力容易涣散,活动项目频烦转移,做事有始无终。2、活动过多,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上课时不时地做小动作,平时走路急促,爱奔跑。3、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行为鲁莽,不顾后果,不服
1 早期表现,不会对亲人微笑,如亲人要把他抱起时,他不会伸手做被抱的准备,也不会将身子贴近母亲。2 社交困难,特别孤独,与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联系,即使对父母也毫不依恋,如同陌生人。但与陌生人相处,又不感到畏缩。正常儿童常以凝视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与要求,而患儿缺乏与人眼对眼的凝视,不会以这种方式表达感情与要求;患儿到5岁左右,常还无朋友,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应,常常说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
心理学专家指出,儿童被电脑吸引,沉湎于电脑屏幕打斗画面中,认为这才够刺激好玩有意思,因而不愿和小伙伴们玩耍,不愿和父母在一起交谈,不愿与外界接触,讨厌上学。整天和电脑厮混在一块儿,迷恋于屏幕画面,在网上想入非非,思绪像脱缰的野马,独来独往,百无禁忌,纵横驰骋,俨然是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一旦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要去上学,在课堂上听讲,做作业,参加集体活动——仿佛从天上掉到地下,一种“龙困
“我没有假期。”这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李刚就笔者关于寒假安排的回答。我们在李刚的寒假作息时间表上找到了答案: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读半小时英语,洗漱、吃饭。每周一、三、五上午参加电脑培训班;每周二、四上午参加英语口语补习班;每周六、周日上午小提琴班上课。中午午睡1小时,每天下午复习数、理、化,做作业。晚7点到9点半,读半小时英语,练两小时琴。若全照这个时间表进行,李刚这个假期比上学还要累几分。李刚的母亲
记者从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获悉,我省儿童普遍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其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是30年前有关调查数据的10倍。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戚元丽博士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人口控制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问题,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等,导致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