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学生因吸食大麻被警方带走调查事件引爆社会舆论,与此同时,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也令大麻这种最廉价、“消费者”最多的毒品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根据今年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5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我国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在全国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青少年吸食毒品低龄化问题突出。
39健康网编辑注意到,“感到快乐”成为部分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
吸大麻让他“找回自己”
在广州白云自愿戒毒医院里,39健康网编辑见到了准备出院的小吴(化名),眼前这个幽默健谈的花季少年不久前刚来到这里接受戒除大麻的治疗。
一年多前,小吴被父母送到了国外的高中。在国内上高中的时候,幽默搞怪的小吴是校园里面的人气王,即使是在大洋彼岸的语言学校中,小吴在华裔学生中依旧很受欢迎。
而这一切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来到新居民区的小吴并不适应新生活,面对着眼前一群陌生的外国同学,语言沟通的障碍让小吴成为了班级中“不合群”的人。
孤独、困惑让他无所适从,机缘巧合下,小吴认识了一位德国朋友,在相处的过程中,小吴跟着这位朋友吸上了大麻。而在国外,大麻作为“派对常客”,能加快心跳、降低血压、增加食欲,令人置身于极度兴奋中,变得开心和健谈。因此,有很多留学生周末聚会时会吸食大麻,毒品成为他们展示信任和亲密程度的工具。
在吸大麻的这段时间里,小吴不仅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并且认识到了更多的朋友,曾经那个幽默外向的他又回来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在这个过程中,大麻已经开始蚕食生活。暑假回国后,小吴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大麻,直到被父母发现,才被送去接受戒除大麻的治疗。
用毒品预支快乐是个无底洞!
实际上,大麻作为诱导性毒品,不仅违法,还引起人的心理痴迷造成生理成瘾。当长期、大量吸食者想要戒除时,心理和生理都会饱受煎熬,症状包括渴望大麻、烦躁不安、情绪变化、食欲不振、体重骤减、睡眠困难,某些人还会出现大汗、颤抖、腹泻等不良反应。
广州白云自愿戒毒医院心理医生刘羽晔指出,由于小吴吸食大麻时间较短,频率较低,身体上的成瘾程度相对较轻,治疗的关键在于戒除他的“心瘾”,小吴对吸食大麻这个行为存在认知偏差,这种偏差实际上与国外的环境有关,他认为吸食大麻跟“抽烟喝酒”是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社交行为。在吸食大麻的过程中,小吴从班级里面“不合群”到被周围的人认可和信任,也让他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吸食大麻让他变得更有魅力。因此,要戒除“心瘾”需要纠正小吴对吸食大麻这个行为的认知偏差。
在戒除吸食大麻成瘾的过程中,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让他意识到,就算不吸食大麻,他同样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生活,认识到更多的朋友。而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小吴坦言,吸食大麻其实是个预支快乐的无底洞,在享受被信任被包围“快乐”之后,对大麻更加依赖。
除了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纠正小吴的认知偏差,刘医生指出,在戒除治疗的过程中,家长的关怀跟沟通十分关键。
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与小吴的交流时间少,忽略了与小吴之间的交流,因此,在沟通过程中,双方出现信息不对称,而发现子女沾染大麻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选择痛心气愤地指责孩子,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对等的了解与沟通,往往导致双方关系恶化,不利于帮助青少年戒除毒瘾。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为双方搭建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对于戒除治疗更为关键。
向毒品说不!
而在这个社会大染缸中,青少年应该如何向毒品说不呢?
慎重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青少年在交友中良莠不分,在“讲义气”以及虚荣心的影响下,容易沾染毒品。因此,选择益友十分重要。
拒绝以身试毒。青少年切勿认为“自己意志坚定”“绝对不会上瘾”而以身试毒,毒品所造成的“心瘾”比生理上的身瘾更可怕。
适当的情绪纾解。情绪低落以及苦闷沮丧的时候,青少年容易受到引诱而踏入“毒品”的陷阱,依赖“毒品”来解决问题,进而沉沦不能自拔。而离乡背井的留学生最容易产生孤独感,也容易受影响,此时可以通过积极的方式缓解,例如运动、与国内的家人沟通与交流。同时增强自己的抗压能力。
远离是非场所。根据统计,电动玩具店、KTV、MTV以及地下酒家舞厅等,是吸毒者和贩毒者最常出没的地方,贩毒者往往选择不择手段地在这些场所设下陷阱,引诱或威胁青少年吸食毒品,因此,青少年应该提高警觉性,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