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疯狂扫货,欧洲商家特设黄金周促销,瑞士钟表业说“谢谢中国”。若把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称作“疯狂的假期”一点也不为过,而四处扫货的中国游客更成为刺激欧美经济的动力。这样一种非理性行为难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
事件回顾:中国游客一直被称之为“最舍得花钱的游客”。中国游客疯狂扫货,欧洲商家特设黄金周促销,瑞士钟表业说“谢谢中国”。纽约第五大道的街头,从暑假开始便挤满了黑头发黄皮肤的游客,不时还能听到熟悉的普通话在分享购物心得。若把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假期称作“疯狂的假期”一点也不为过,而四处扫货的中国游客更成为刺激欧美经济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这一年,中国人出境旅游花费达到6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00亿元,比北京市2011年一年的财政收入还多。
为什么女人疯狂购物?
女人消费多是因为女性在家支配权较高
心理学专家认为,女性在消费市场上的绝对地位也有其心理根源,女性在支配权家庭消费的过程往往能感到一种个性的释放,她们会觉得在家庭和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实际上,从女性固有的心理特征上分析,女性的消费习惯确实有根可寻,有理可据。
例如,女人都希望对生活保有新鲜感,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最常见的实现渠道就是在服饰、发型、装饰方面翻花样。于是,“生命不息、逛街不止”。这句话代表了时下许多女性的消费理念,这也为创业者提供了赚钱的机会。
购物宣泄负面情绪,有快感
逛街购物确实能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些女性的心中会激发莫名的冲动,看见了不买心里堵得慌,买过之后又往往会后悔。无论是限量版珍藏版还是设计师绝版,统统拿下,目的不一定是商品,而对“买”的行为上了瘾,这种对物品的病态占有欲在冲动过后演变为内心的罪恶感。
购物也成了宣泄压力和负面情绪的途径。而一些在情场受伤转移商场的女性,在购物的过程中体验到被重视、被肯定的认同感,在商家的展示、服务员的全程关注中获得了心理平衡,心灵的伤痛得以抚慰,让人充实的填满了寂寞。
为什么中国游客爱买奢饰品?
中国游客除了购物疯狂,尤其喜欢光顾奢侈品店也是全球皆知的,于是乎欧美品牌店掐准了中国的节庆日,搞活动促销,吸引中国的观光购物团。
一般能出国带动他国经济的,这消费能力可非一般,非富即贵。近年来中国的有钱人越来越多,在国外挥霍金钱一掷千金的现象把老外都给吓坏了。但好些富人在国外只选择一般性的酒店,吃的也很一般,却要跑到名品店带上很多东西回来。有人说这是虚荣心作祟,那么缘何他们表现虚荣心要通过奢侈品呢?
品牌就是附加值,附加值是价值观的体现
其实,品牌效应在心理学中很有讲究。品牌就是附加值,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它的中文意思是“烙印”。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和声誉。品牌是一种识别系统,它是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识别标志。品牌给人以神奇的魅力,世人趋之若鹜。一个人的服饰、谈吐、闲暇时间的安排,饮食的偏好、家具、汽车的选择等都是他自己的品味个性与风格的认知指标,根据对这些东西的品味,人们就可对它们的主人予以解读或进行类型的划分。这便是品牌给予消费者的魅力。
品牌赋予了品牌消费者优越的身份认同,在品牌价值心理消费中获得自信和自豪,表现了消费者的自我。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凡勃尔曾说过,购买商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享受,更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北京一家调查公司的调查反映:品牌消费在个人身上,最直接地与品牌的附加值有关,成就感45.8%,展示经济实力10.8%,显示身份和地位26.6%,引起别人的注意与羡慕17%。
补偿心理作祟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是一穷二白,阶级斗争很激烈,没人可能是资产家或者贵族,最多就是高干子弟了,这个身份还得下乡呢。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慢慢变得手里有钱了,有些人随着这个时代而富有起来。一旦温饱问题得到了满足,人就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
由于过去过的是穷日子,苦日子,有了钱,就会想要把自己用金钱从里到外都包装起来。即便你不是个上层社会的人,也要用金钱打造出上层社会的格调来。这个包装打造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过去的心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