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大型商场里,一个硕大的绿色纸盒里,仅装了两铁盒茶叶,还用丝绸包着,其余空间则全部浪费掉,商品虽然显得豪华大气,但包装的浪费自然也令人瞠目。记者采访发现,几乎在所有的商场里,包装豪华的茶叶都被摆放在突出的位置。一些商家告诉记者,这些包装豪华的茶叶肯定要比散装茶叶昂贵许多,但质量未必要好。除了茶叶,酒的包装也格外引人注目。豪华木头盒子、金属盒子、套装、散装,瓷瓶、玻璃瓶等,围绕着白酒的各种包装,在商场里争奇斗艳,显得格外豪华。许多消费者都被这些酒品的包装吸引过去。 (来源:工人日报)
附着在礼物上的目的 让人在选择礼物时陷入焦虑
礼物顾名思义是礼节性的物品。在刘勇看来,礼物有两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有形的物品,其次,它具有礼节性的作用。一份合格的礼物是能够使接受者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物品。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礼物并非是人类的发明,而是物种的一种传承。在动物世界中,雄性动物向雌性动物求爱时会有一些食物的馈赠,这便是礼物的原型。法国心理分析家萨缪埃尔·勒帕斯杰曾有这样一个观点——礼物是爱的表达,是精神食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哺育。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礼物主要扮演着两种角色,一是为了表达对他人的感谢、欣赏、尊重或者协助。二是以示好的方式去索取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回报,包括物质、观点、态度等等。
由于礼物的身上附着的各项作用和目的,因此选择何种礼物就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们就算不奢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绝对不希望出现事倍功半、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很多人都有过为了选择礼物而陷入焦虑的状况,这种焦虑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送什么,什么样的礼物能打动接受者?二是送多少,送少了怕失礼、送多了又觉得不值。于是,在送礼前,送礼者会仔细地分析,权衡利弊、投其所好地进行选择。
在中国,很多时候,礼物还关系到面子问题——送礼者和收礼者都应该在礼物的收受上感觉有面子。送礼者觉得所送出的礼物能准确表达自己对于收礼者的尊重,收礼者能从所收到的礼物上感受到被尊重。
只有奢华的外包装 才能满足“面子需求”?
礼物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它的价值。可是如今,商场里那些受到青睐的往往是外包装大于内涵的“高档礼盒”。此风日盛,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上海还专门制定了限制过度包装的地方法规。
对此现象,刘勇分析说,物资普遍匮乏的年代,人们相互馈赠的礼物很简单,多是以食物和基本的生活物资为主。一袋时鲜水果,一个奶油蛋糕便是年节中最为规范的礼物。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改善,生存性的需求早已得到充分的满足,过去那种缺食少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享受到过去只有在年节中才能获得的物资。这就给送礼者出了难题——对于收礼者的情况了解不足,导致礼物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对方的需求成为一个难题。于是,送礼者们开始将礼物的需求性特点转移到礼物的特殊性上,用某种方式来体现特殊性,从而打动收礼者。特殊性的表现有很多种,但大多数人容易将礼物的特殊性归结为:奢侈、名牌、高价以及体积大、外观精美等可以简单判断的特质上。同样一罐茶叶,加上一个锦盒,体积增加两倍,而且由于锦盒在中国人的既定概念中一般和珠宝等昂贵的物品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用锦盒包装的应该是贵重的,不论盒中的物品实际价值多少,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都成了高品质的符号。
送礼者不知道哪个是“对的”,所以专挑贵的,那收礼者又是何种心态?刘勇分析说,收礼者在收到他人馈赠的礼物时常会做一件事就是对礼物进行价值衡量。“这种衡量不仅仅是礼物价格的衡量,更重要的是送礼者对自己的定位的衡量。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对于礼物价值衡量的一种写照。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收礼者都善于做正确的衡量的,很多人往往习惯于用简单的量化指标去考量礼物的价值,比如,会认为越是包装好的越是价值高。因为他们觉得低劣的产品是不值得消耗高昂的包装的。所以在无形中,大多数的送礼者与收礼者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礼物的贵重程度是与礼物的品牌、质地、体积、包装等成正比。”
走出认识误区 让社交艺术为生活添精彩
也许送礼者和收礼者都没有意识到面对礼物时,自己走入了误区,但商家却十分清楚,并利用了这种心理特点。他们会对商品进行一些有意识的“定向”包装,比如给茶叶配上锡制的茶叶罐或者紫砂壶、给咖啡礼盒配上咖啡杯等等,一方面将空空的礼盒填满,另一方面让购买者感觉到所购礼品的价值——包装就如此高档,那么其中的礼品就更应该是高档的。
对此,刘勇提醒说:“在今天,一份好的礼物应该不仅仅在于它对于生存需求的满足,而应该具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比如,在大多数人已经习惯用短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电子化的方式来送出节日祝福的时候,一张亲手制作或者亲笔书写的贺卡,会因为其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而让收到的人久久珍藏,这种独特性和金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此外,在选择礼物之前,多花一点精力去了解收礼者的情况,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地馈赠,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总之,送礼是一种社交方式,更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会带给人生不同的精彩。”
◎采访:朱砂
◎专家支持:刘勇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实习督导主任 上海杨浦区复馨社工师事务所总干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