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心理 > 抑郁症 > 治疗抑郁会导致性功能减退?

治疗抑郁会导致性功能减退?

来源:未知    
人气:

很多抑郁症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药物的原因导致性功能减退,从而引起勃起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抗抑郁药引起的记忆减退,烦躁和失眠等不良症状的说法也让很多抑郁患者不敢进行抑郁症治疗。 坚持服药,却要以牺牲性功能、胃肠功能等为代价;不服药,却可能深陷抑郁症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患者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由于抑郁症本身就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并且抑郁症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并不仅仅是性欲的缺乏,实际上包括了多种

  很多抑郁症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药物的原因导致性功能减退,从而引起勃起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抗抑郁药引起的记忆减退,烦躁和失眠等不良症状的说法也让很多抑郁患者不敢进行抑郁症治疗。

  坚持服药,却要以牺牲性功能、胃肠功能等为代价;不服药,却可能深陷抑郁症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患者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由于抑郁症本身就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并且抑郁症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并不仅仅是性欲的缺乏,实际上包括了多种性功能障碍,如勃起障碍、高潮障碍等。所以在讨论抗抑郁药治疗导致的性功能障碍之前,首先应该排除一下是否是疾病本身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如果是疾病本身导致的性功能障碍,那么经过合理的抗抑郁药治疗,当抑郁症的症状缓解时,这种由于抑郁症导致的性功能障碍也会缓解。

  目前大多数的抗抑郁药都有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所以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由于出现性功能障碍而导致患者停药或不依从的的甚多。但由于抑郁症的疾病特点要求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所以帮助患者正确认知和面对这一副反应在抗抑郁的治疗中非常的关键。

  对于抗抑郁药导致的性功能障碍,首先要说明的是这种副反应是可逆性的,也就是说一旦停用抗抑郁药,这种由于抗抑郁药导致的性功能障碍是能自动缓解的。所以患者担心这种副反应会不会持续存在是不必要的。

  其次抗抑郁药导致的性功能障碍是有时间性的特点,在服用抗抑郁药初期出现的性功能障碍,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有部分的患者的性功能会自然缓解。所以当在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出现性功能障碍时,不要急于更换或停用药物,给予适当的时间观察(大约1~3个月)是有必要的。

  同时也可以在密切观察病情,在确保治疗有效的基础上谨慎降低抗抑郁药的剂量以达到最小的有效剂量。有研究发现(Nemeth等,1993),对于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可以通过短暂的降低药物剂量,在不中断治疗的基础上使得性功能障碍得到缓解。

  如果患者不想忍受这种由于抗抑郁药导致的性功能障碍,也可以采取以下的对策:

  1.如果感觉原来的抗抑郁药的疗效良好,虽然出现了性功能障碍这一副反应,患者仍然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抗抑郁药,那可以考虑在原有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一些辅助用药。这些要包括了丁螺环酮、赛庚啶、伟哥、利他林等。

  2.也可以换用其他对于性功能影响比较小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安菲拉酮、瑞波西汀等。

  同时还要说的是,虽然抗抑郁药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但有时抗抑郁药可以用来治疗一些性功能障碍,如使用曲唑酮来治疗勃起障碍、使用SSRIs类药物来治疗早泄等。

  总之,如果在服用抗抑郁药期间出现性功能障碍这一副反应,患者不必要过于紧张,将你的情况告诉你的治疗医生,通过合理的处理,是可以克服这一副反应的。

  服药带来的好处远多于副作用

  过去传统的抗抑郁药副作用确实比较大,例如引起心慌、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便秘、口干等。反观新型抗抑郁药,副作用已经大大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药物都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副作用。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性功能出现障碍、肠胃不适、焦虑、失眠、口干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些影响,但对内脏器官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小的,很安全。而且不同的新型抗抑郁药带来的副作用类型和程度不一,医生通常会选用对患者影响最小、最合适的药物。

  提及过往就诊的患者,确实有一部分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抗抑郁药,甚至会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拒绝服药。但经过医生详细讲解后,一般患者还是会接受药物治疗的。而且,抗抑郁药带来的部分副作用例如头晕、口干、失眠、焦虑等并不是长期的,只是在服药初期比较多见,服药2至3周后,适应了就会逐渐消失,但性功能在整个服药过程中可能都会伴随一些异常。

  而在权衡利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功能损害和痛苦,肯定远远大于服药所带来的轻微的生活质量下降。”

  药物副作用存在个体差异性

  也许有的患者发现别人服抗抑郁药后什么事都没有,可自己服药后副作用却排山倒海。至于这其中的原因,是药物副作用存在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抗抑郁药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凭自己的主观经验用药,可能恰恰选择了一种不适合自己的,更容易形成“抗抑郁药的副作用都很大”的错误认识。

  抗抑郁药毕竟不是普通的感冒药,建议患者主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在对病情进行评估后,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症状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避免副作用的产生。

  抗抑郁药和增加自杀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美国FDA曾发出警告,认为某些抗抑郁药会增加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自杀的风险。对此,该说法确实存在,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是体现了一种相关性。

  现在美国FDA规定对某些抗抑郁药进行“黑框警告”,对于警告的原因,并不是美国FDA已经认定某些抗抑郁药可以引起儿童和青少年自杀,只是由于临床上出现了这样的自杀病例,说明服用抗抑郁药后某些患者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自杀风险。而美国FDA进行黑框警告的目的并不在于它不推荐患者使用这些抗抑郁药,而是借此提醒医务人员提高警惕,使用这些抗抑郁药后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

  抗抑郁药增加自杀风险的潜在原因

  临床上出现的部分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在服抗抑郁药后自杀的病例,能够说明抗抑郁药本身的安全性存在问题吗?其中可能涉及三个原因。

  首先,某些抗抑郁药在服用初期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失眠、焦虑、头晕头痛、性功能障碍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抑郁的症状,从而促使患者原有的自杀念头增强。

  其次,抗抑郁药从服用到起效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比如说两周。在这两周内,患者的病情如果还在加重,可能就会导致其自杀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这时就相当于抑郁症疗效的一个窗口期。这样就容易给人一种假象:患者是在服药之后自杀的,所以抗抑郁药才是罪魁祸首。实际上这是由于药物尚未起效,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引起的。

  第三,与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情绪稳定性等特点有关。由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起伏比成年人更明显,做出冲动性行为的可能性也更高,尤其是在抗抑郁药没有起效或是出现一些副作用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自杀的倾向。

  但根据近十年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抗抑郁药的使用量与人群自杀率存在负相关,抗抑郁药的使用量在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而人群的自杀率却在不断下降。

  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撤药综合症”

  有些患者因为对抗抑郁药带来的副作用不太适应,或认为自己不用再吃药了,故而自作主张把药一下子全部停了,这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流涕、头晕头痛、出汗、肠胃不适、手脚震颤等等。这些就是撤药综合症。

  对于撤药综合症出现的原因,抗抑郁药作为精神类药物,是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受体在药物发生作用后会出现一种适应性的改变,一旦患者突然停药,就会出现一种不适应,进而出现一些受体超敏反应和相应的生理效应。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弹簧,你压住它突然松手,弹簧会弹得很高。但是如果你慢慢地松手,它就会恢复到正常的长度,不会弹起来。抗抑郁药使用一段时间后也需要逐渐减量后再停用。

  撤药综合症不意味着抗抑郁药会使人上瘾

  如果有谁听说过或是亲身体验过“撤药综合症”,也许会有一种感觉:抗抑郁药是会成瘾的,就像毒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要想戒掉会痛苦不堪。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他澄清道:“抗抑郁药是一种合法的治疗药物,没有明显的成瘾性。”

  同时,成瘾性药物的两大特征。其一是耐药性,这种药物越吃效果越不明显,服用的量必须越来越大。其二是戒断症状,就是指患者一直服用某种药物如海洛因,突然停用就会出现明显的身体反应和心理反应,例如明显的疼痛、失眠、焦虑、流涕、出汗等,且这些症状可能长时间存在,导致使用者为了缓解症状而长期使用药物。而抗抑郁药所引起的撤药综合症仅仅是药理作用的反弹,持续时间不长,并不符合上面所说的戒断症状。

  对于撤药综合症,“并不是所有抗抑郁药都会带来撤药综合症。”只有一些作用比较强,半衰期较短的抗抑郁药才会引起撤药综合症。半衰期指的是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如果半衰期短,那么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会递减得比较厉害;如果半衰期长,那么药物浓度是逐渐减少的,这时撤药综合症就很少出现。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白领阶层当心“微笑性抑

在人们的印象中,可以用来形容抑郁症患者的词语无非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