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愿景
在工作中,管理者不仅要心怀组织的愿景,更应该设立个人工作的目标。愿景必须尽快着手建立,而不要往后拖延。目标与愿景是我们行动的牵引力,它们应该互相匹配,指向一致。清晰地规划工作目标,把目标分解且细化为可操作的任务,然后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做到“行胜于言”。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练习才能取得效果。
敢于竞争,直面困难
还要求我们要直面工作中的困难。每一个解决方案都是针对一个问题的,每个问题的解决总会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和动力。成功的真谛是: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对你越苛刻。竞争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努力胜过别人、超越自我能使自己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不论在哪里,我们都要参与竞争,而且总要满怀快乐的心情。竞争不代表与人为敌,时代呼唤的竞争更多的是与“合作”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单纯的和谐,只有在竞争与矛盾的牵制下,才可能营造企业的和谐氛围。
调高目标
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太小而且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另外,除了人生远大的目标外,我们还需要设定合适的工作目标,要“跳起来摘桃子”。
做好调整计划
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留出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正如大树总会在冬季储蓄力量以待来年枝繁叶茂一样,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天天精彩,我们要有那种不断积累并静心等待成熟到来的心情。只有这样,我们在重新投入工作时才会更富有激情。
享受过程
多数人认为,一旦达到某个目标,人们就会感到身心舒畅。但问题是,你可能永远达不到目标,不要把快乐单纯地寄托在我们设定的大目标上。阶段性的成功也会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不要等到最终的成功一刻才去感受欢乐,要学会享受过程中的点滴。
立刻行动
不要沉浸在过去,也不要沉溺于未来,要着眼于今天。当目标设定好之后,一定要学会脚踏实地,注重眼前的行动。
经常自省
懂得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总会比他人得到的更多。大多数人通过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自己,但是最了解我们的还是自己,应该经常自省并完善自我。没有内在肯定和自我认同的人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一个只关注外界从不自省内心的人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树立危机意识
危机感能让我们更加努力,能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满足现状、追求舒适的生活,这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是非常危险的。拥有危机意识的人,才能最终生存下来。
宽容失败
创新之路充满风险,如果“创新”失败了,在企业中没有相应的宽容和保护机制,那么在这个约束条件下,员工的个体理性选择只能是求稳、求成,而不是大胆创新。不宽容失败的氛围表面上看是严格要求,实际上只起到了鼓励短期行为的作用。时代华纳企业已故的总裁史蒂夫•罗斯曾说过:“在这个企业,你不犯错误就会被解雇。”
宽容犯错的员工
IBM一位高级负责人,曾经由于在创新工作中出现严重失误而造成了1000万美元的巨额损失,许多人提出应立即把他革职开除。IBM创始人老沃森却说:“就当是交了1000万美元付了学费。”他认为,一时的失败只是创新精神的副产品,如果继续给员工工作的机会,员工的进取心和才智才有可能超过未受过挫折的人。结果,这位创新失误的高级负责人不但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调任同等重要的职务。企业董事长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将他开除,企业岂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万美元的学费?”后来,这位负责人确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正确看待失败、敢于创新的人,不会因为一点点挫折而影响情绪。
勇于否定自己
新上任的管理者往往要把上一任管理者的很多经营思路和管理方法推倒重来,同时又不许下属修改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利于创新的。很多企业家,尤其是成功的创业者,他们往往非常钟爱自己的作品,不愿意再去改动它,也不许别人创新。例如,发明T型车的美国汽车大王老福特就不许研发人员对T型车进行改造和创新,哪怕是把车的黑颜色改成其他颜色,老福特还曾经把研发人员偷偷研造的新车亲手砸烂。这实际上和企业的创新要求是相悖的,这样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甘做小事
任何个人和企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曾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赵纯均曾在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上说:“同学们,你们毕业后,我不担心你们做不了大事,我担心你们做不了小事。希望大家毕业后踏踏实实工作,甘于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