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巴里·马吉德是一位纽约的心理治疗师,同时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他于1975年完成了新泽西大学医学院的医学研究,并成为精神健康研究中心的训练分析师和督导分析师。1981年,他在该中心完成了精神分析训练。他是夏洛特·净香·贝克的佛法弟子,是纽约市平常心禅堂的创建人。马吉德曾发表多篇精神分析领域自体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并撰写出版了书籍《弗洛伊德案例研究:自体心理学观点》。
二、目录一览
1 自体心理学;2 自上而下的禅修:无赵州狗子;3 自下而上的禅修:只管打坐瓶中养鹅;4 自体和一味松源的大力量人;5 自体与空性奚仲造车;6 无我道元鼓励的话语;7 避世心灵的神话岩唤主人;8 恒常性南泉斩猫;9 转变和萨姆共修;10 无用之禅赵州洗钵;11 关系与权威依恋和分离;12 独参或群修玛丽的个案什么在摇晃你的树?;13有形和无形平常心是道
三、妙语连珠
在本书的总序里面,作者提及最初与心理学结缘,后有接触了佛法,感受到了佛法和心理学有不少相同之处,希望从另一个角度,由心理学走入佛门,关注佛法的实际运用。洛卓尼玛仁波切说过:“佛法修行,要在一心……惟此心,惟此慈悲心,始能获得解脱……解脱是一种智慧,由此超越轮回……”实际上,以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为基础的心理治疗,也始终“以心为本”。
1.禅修不是一个到达终极的手段,它只是一个不断让我们获得自我领悟的方法。我们禅坐不是为了成佛,甚至不是为了超越自己,禅坐就是成为我们自己。
2.放弃就像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结局,接纳就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接纳不是消极的,它是回应和拥抱生活的态度。心理学的“接纳”相当于宗教意义上的“无所得”,二者都是非自我中心的反应。
3.禅宗的真我就是无我:简单而直接,让生活是其所是,没有对自我的执着。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自我,我们发现自体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变得与我们的想象有所不同。自体不再是我们的整个世界,而整个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
4.我们的修行不是一劳永逸地清扫落叶,而是建造一个大而又大的花园,能够容纳越来越多的落叶,知道能够包容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当花园扩大到能够容纳整个世界的时候,当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接纳和回应生活的时中每个当下的时候,那么,我们会发现,每片树叶都落到在它应该在的地方。
5.东岭圆慈的《菩萨戒》中写道:“我们的念头在每一刻闪烁,那儿开放着一朵纯洁的莲花。每一朵莲花都展示着完美,这是我们的生活永恒的明证。就像生活本身,在当下的每一个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