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顿自己花钱租用展台展示“人体测量实验室”,正是为了进行测试,以测量与智力相连的生理特征,并收集成果。这样一来,他就开启了一条心理学研究新形式的先河,与冯特当时正在莱比锡大学进行的实验研究完全不同,与通过内省法在哈佛实践的詹姆斯也不同,与“谈话治疗”的弗洛伊德正在维也纳与布罗伊尔商讨,并于不久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使用的方法亦有差异。不管大家对高尔顿的观点作何感想,他本人倒不是一位花花公子,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闲极无聊的沙文主义者,而是一位有超凡智力天赋的科学家,他有热情,有好奇心,也有对工作的专注。他是一位真正的博学者,一位成功的发明家,一位赢得过大奖的地理学家,权威的游记作家,气象学家,他开发了第一套鉴别指纹的实用方法,第一个使用对成研究法来挑开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他还发明了关联分析法,这是心理学和其他科学当中最有价值的研究工具。最为重要的是,高尔顿是第一位使用智力测验的人,因此,他也就宣布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形式,也宣布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个体差异。其他的心理学家,特别是冯特派的心理学家,都在寻找万用的心理学原则,比如,对一种声音产生反射反应和有意识的反应各需要多长时间。高尔顿在寻找个体特征之间的差异(比如反应时间)以及这些差异与他们其它的特征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高尔顿对个体间差异的兴趣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心理学在英国的地位。与德国大学不一样,英国大学不支持心理学,没有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也不设心理学系。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不是把它当作生理学或者心理疗法下面的一个专业,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并当成一个个人爱好。在德国大学,高尔顿也许很可能就被导入生理心理学;而在英国,他可以自由地要求使他成了一位极有天赋的人物的东西,而且宣扬社会如何可以增多像他这样的人的人数。高尔顿1822年出生于伯明翰,远远早于冯特、詹姆斯和弗洛伊德,不过,他对心理学的贡献都是在中年和晚年作出的,因而与前面几位几乎就是同时代人。高尔顿少年老成,在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里,他是7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两岁半就开始读书,5岁前就可以读任何英语文体了,懂很多拉丁文,懂一些法文,还能解决最基本的算术问题。6岁时,他上当地一所学校,瞧不起其他的孩子,因为他们从没有听说《麻米翁》,也不知道《伊利亚特》,7岁时,他就把阅读莎士比亚和普薄的作品当作消磨时间的办法了。
这颗极有希望的新星在寄宿学校显得十分暗淡,这里强调死记硬背,而自然的好奇心和独立精神被鞭打、布道和惩罚性的课外作业所压抑。他转到剑桥去连声招呼都没打:他感觉自己处在出人头地的压力下,整天被考试和学习成绩不如人所困扰。到三年级的时候,他还是没有能够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也看不到可以成为顶尖生(数学成绩特别好的荣誉生)的希望,他慢慢患上了心悸、头晕和走神的毛病。“头脑里面好像有台榨机在转,”他还说,“无法排谴这些念头,有时候我连书都看不进去,光是看到有字的纸都烦。”在精神崩溃的剧痛中,他离开学校回家了。只有在后来决定不去竞争荣誉生而只当普通生毕业后,他才回到学校完成了学业。他对考试和学习成绩的名次耿耿于怀,一直留在心里,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剑桥毕业后,高尔顿完成了医学培训(这他早就开始了),可当他父亲于1844年去世时,他已经很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