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1159—1223)是中国南宋理学家。字安卿,亦称北溪先生。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朱熹晚年的得意门生,理学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和阐发者。著作有《北溪全集》。其心理学思想主要见于《北溪字义》对心理概念的界说和疏释上。他从“理”生气、气化生万物出发,提出由理气结合而产生的“心”,天然地具有两种水平:“知觉从理上发来,便是道心”;“从形气上发来,便是人心。”(《北溪字义?心》)人性也是由理气形成的“天地之性”和“气禀之性”的结合体。“天地之性”和“道心”天然是善的“气禀之性”和“人心”有善与不善之分,为此,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修心养性之道。提出:“意是心上发起一念,思量运用要恁地底”。“智是心中一个知觉处,知得是是非非恁地确定是智。”(《北溪字义?仁义礼智信》)把知与行看成是“交进而互相发”的关系,“知之明则行愈达,而行之力则所知益精矣。”(《严陵讲义?用功节目》)继承“情者,性之动”的传统说法,但认为从性中发出的情“便是善,更无不善”,而“感物欲而动,不从本性发来,便有个不善。”(《北溪字义?情》)把“志”界说为“心之所之”,又有“趋向,期必之意”(《北溪字义?志》)。认为才具有“才质,犹言才料质干”和“才能,是会做事底”(《北溪字义?才》)两种含义。依据禀气的清浊和赋质的纯杂交错搭配,把气质分为刚烈、软弱、躁暴、狡谲、性圆、愚拗等多种。在学习心理思想方面,提出要立志、虚心、下学与上达;批判了学习为求取功名而不求甚解的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