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人 > 伊曼努尔·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

来源:互联网   
人气: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著有《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和《实用人类学》(1798)等。康德的哲学思想从认识出发,认为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认识的材料虽然从经验得来,但人认识这些材料时由于人心有其本身的构造而必须依据某些形式来认识,所以这些形式是从心自身来,不是从经验来,是先验的。知觉的形式如空间和时间,悟性的形式如数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著有《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和《实用人类学》(1798)等。

康德的哲学思想从认识出发,认为认识的形式是先验的,认识的材料虽然从经验得来,但人认识这些材料时由于人心有其本身的构造而必须依据某些形式来认识,所以这些形式是从心自身来,不是从经验来,是先验的。知觉的形式如空间和时间,悟性的形式如数量和因果关系之类,都是先验的。康德认为人认识的都只是现象,上述形式都只适用于形象,至于物自身则是不可知的,物自身有无这些形式也是不可知的。心也是物自身,因而也是不可知的。因此心理学只能研究心的现象。康德认为人不能设想无空间之物,也不能设想无物之空间,所以空间是心所固有的。同理,颜色也是心所固有的先验形式,因此后来的生理唯心主义者从康德的主张中引申出声、色是心所固有的结论。康德的空间先验论直接导致了心理学中空间知觉的天生说,即以为空间知觉是生来就有的,不是从对外物的经验发展而来,这当然是错误的。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有感性、悟性和理性三种形式。感性是通过感官而获得的一些零散的感觉表象,悟性是运用逻辑范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之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理性则是建立最高原则的认识能力。他尤其重视人的理性能力在认识中的作用。康德也十分重视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为统觉是人的一种先天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是“整个人类认识范围内的最高原理”。人之所以能由知觉、想象和概念而认识一个对象,并将杂多的感觉印象通过知觉、想象、概念的结合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对象,完全是由于主体意识中有一种所谓主动的统一性联结综合的结果。他的统觉学说对后来冯特的创造性综合学说有直接的影响。

前文提到提顿斯已经将心理活动区分为认识、感情和意志三种,但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真正使三分法流行的是康德,他提出这样区分的理由是:这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任何其他一种派生的。但是康德的这个观点也未得到人们的注意。三分法的流行是由于康德的三部主要著作体现了心理三分法:纯粹理性相当于认识活动,实践理性相当于意志活动,判断力主要讲美感,相当于感情。从此,心理三分法就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两分法。

关键字标签:康德努尔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达尔文重新被人所重视

达尔文重新被人所重视达尔文的一系列关于进化论的著作,包括《动物和人的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