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航院心理学
梦的解析一般来说,是在精神分析的密室中进行的。即使是精神分析,因为各种各样的流派,对梦的解释任务也有所不同。伴随着精神分析这一密室的逐渐公开,有关梦的解析的报告越来越多。不仅梦的解析,甚至所做的梦的内容也往往因为所属流派的不同以及其人的性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一句话说得有一定道理:荣格派的人梦荣格式的梦;弗洛伊德派的人梦弗洛伊德式的梦。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的是事实。梦一方面,对做梦的人的意识来讲是意外的表现;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又的确反映了日常的意识内容,如此想来,学习荣格心理学的人做荣格式的梦也并非不可思议。同时,在精神分析所构成的密切关系中,分析家对接受分析的人的意识或无意识都可能施加一定的影响。梦,既有现实的,也有宇宙的,或与自己毫无关系、毫不相关的、不可思议的情景或形态,也会因为当事人的性格、当时的状态,梦的内容也会出现差异。 对我来讲,complex的存在始终是心中的一个谜,很有意思,但未必一定就是一种混沌的、充满性的含义的东西。
集体无意识内容之大成的荣格的原型理论,一般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误解。荣格为了说明无意识的性格构造,假定了其中心存在着原型,他时而将其说成为“由脑的构造而传达的精神内容”;时而又将其喻为“由黑暗时代积累下来的所有人类的经验的沉淀物”。因为他的理论给人一种“无意识似乎是由遗传而来,或者似乎有一种传达它的特殊的脑组织”的印象,由于这一切无法得到实证,因而否定荣格的人甚多。
但是作为原型的主要内容,荣格列举了“影子”(shadow),无意识内的“异性”(Anima、Animas),“太母”(grandmother),“老圣人”(old wiseman)等,从日常经验来考虑的话,谁都可能接受这样一些提法。作为人,不管是谁都不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当然存在着象“影子”一样的黑暗面,也并非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触及到原型这一部分,自然会动感情,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当考虑与自身相反的性,即异性时,会有情感的冲动的;当我们考虑到自己的父母时,也自然有情感的渗入。荣格试图通过古今中外这一普遍性emotion的源泉,以说明他的无意识理论。其理论的正确与否,另当别论,而这种普遍的emotion的存在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原型的印象
荣格将这一切的存在,故意不称之为异性或母亲,而将其称之为“Anima”“Grandmother”的原因,是为了说明并非指的是现实的女友或母亲,而是指潜伏于心中的本人无意识中的印象。这些印象投影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的身上,即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出生后马上就失去双亲的孤儿,在自己的心中也会有母亲或父亲的印象,甚至可能比在安定家庭中养育成长的儿童具有更加鲜明的父母印象,而且更为迫切地去追寻这一切。 荣格认为,梦是以在无意识中的这些原型为中心而展开的。另外,神话、民间传说等最初也许经历了与梦一样的制作过程。也可能是在现实中所发生的事情,反映了人们的无意识的原型,使人感动并得以流传下来。这样说来,梦和这些故事有类似的表现。因此,荣格心理学中,知道神话故事多的话,梦的分析就会得心应手。
人格的黑暗部分,这样的原型最初提出来的是“影子”,即明朗的意识化的自己的反面所隐藏的人格黑暗阴影的部分。黑暗的阴影部分不一定就是恶的、坏的、不好的内容,也包含着自身末能觉察的末知的可能性。当在梦中出现的时候,自己假借成性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同性朋友的姿态,或者成为动物,或者变成了强盗、敌人、恶魔、坏蛋,时而在黑暗中,时而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出现。从广义上来讲的人格的“影”,包含着异性或亲人的印象。但是这往往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况,梦中人格化所出现的影、比较多的是以同性的印象出现。 荣格应该考虑为什么梦中登场的人物会在此时此刻出现。例如,会经常出现昨天遇到的人、发生的事,报纸上报道过的新闻。一般情况下,人在想起某一事件的时候,这个在梦中梦见过,就此了之。但是昨天发生过那么多的事件,为什么唯有这件事在梦中出现呢?影的存在如果过大,也会招来悲剧。我们在无意识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过着两重生活,存在一个自己所不知道的另一个自己。我们平时会带许多的假面“mask”,这些假面是复杂社会的润滑油。
关于无意识
意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而且意识也是不连续的,片断的存在现象。人们的生活中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无意识状态之中渡过,我们的孩提时代是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也可以说是无意识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多大程度上我们属于意识状态,也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者说这一意识到底清晰到什么程度也是不确定的。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人的精神绝对不是物质的分泌物。
编辑: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