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实验
美国印第安纳州圣母大学心理学者征集110名志愿者参与为期10周的诚实实验。志愿者年龄介于18岁至71岁之间,34%为社区居民,66%为在校大学生,属于不同人种;家庭年收入最低的少于2.5万美元,最高的超过16万美元。
研究人员把志愿者分为诚实组和对比组,要求诚实组在实验期间“无条件杜绝谎言,可以选择略过真相、不回答问题或保守秘密”,对比组则不作要求。
美国健康生活新闻网4日援引实验负责人、心理学教授安妮塔·凯莉的话报道:“近期有数据显示,美国人平均每周说谎11次。我们想看看,更加诚实地生活是否的确有利健康。”
研究期间,志愿者每周接受体检,凯莉等人还要评估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并借助测谎仪了解对比组志愿者的说谎情况,比如善意谎言和一般谎言的数量。
有利身心
结果显示,说谎少的志愿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所改善,例如当对比组志愿者平均少说3个善意谎言时,他们平均少报告一起出现头疼、喉咙疼等生理状况,少报告两起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等心理状况。这种积极效果在诚实组志愿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此外,减少说谎行为的志愿者都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改善。
研究人员相信,这就是志愿者身体变得更健康的主因。凯莉说:“当他们说谎,健康水平下降;减少说谎,则健康状况改善。”实验结束时,诚实组志愿者还报告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努力避免说谎。凯莉说:“我们发现,实验参与者可以自觉地、戏剧性地减少每日谎言。反过来,它与显著的健康状况改善存在关联。”
“露馅”表现
人在说谎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由交感神经引起的血压、脉搏、呼吸和汗液分泌等生理变化。另有研究显示,讲真话和讲假话时,大脑活动区域不同,总体而言,说谎时大脑需要调遣的活动区域比说真话时要多,需要更费力一些。
美国研究人员先前利用脑部扫描技术发现,说谎话时,大脑活动集中在中部、下部、中前部、海马区、中颞部、大脑边缘区等区域,这几个区域是人脑中与意识、感知、抑制等情感反应相关的区域。讲真话时,只有前额叶、颞叶及具有纹带的脑回等区域发生活动。
英国研究人员则发现,人出现情感变化时,面部表情和皮肤血流会不自觉、不受控制地改变。眼球运动、瞳孔放大、抿嘴、皱眉、喘粗气、吞咽、眨眼甚至眼周血管充血等细节会“出卖”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