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是知识在未来所产生的新的资产,它们是企业所掌握并用来创造财富的信息。彼得·德鲁克断言,知识正在取代资金,而一跃成为全球企业的推动力。
然而,知识仅是企业两项最重要资产中的第一项,第二项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隐性资源所构成的“情绪资本”。情绪资本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富,但若认识不当,情绪资本同样也可能会毁掉整个企业。
企业发展的重心正由理智转向情绪。在已经过去的那个世纪的旧观念里,企业所经历的蜕变包括:从计算员工工作时间到企业流程再造,从注重生产到注重质量,从低技术含量到高科技,从依赖人力资源到精简人员及降低成本。
但现在我的想法是,所有这些惊人的改变——所有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方式都只是一种假设。企业必须脚踏实地地完成这一切合乎逻辑,属于大脑左半球思考的,以价值、品质、技术为基础的创新玩意,否则只能等死。他们还必须同时在虚拟及实际的环境下做这些事。他们怎么做才能成功呢?我的看法是,他们必须高效管理智力资源,并保证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亦即同时把握住理智和情绪。
智力资本:员工头脑中的知识
智力资本是指企业所掌握的有效信息,它涵括了时间、金钱、培训、数据资料、操作手册、规格、流程、政策等诸多方面。
人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那些可以打印出来或储存在电脑里的数据和图表等原始资料就算是智力资本了;而实际上,这些资料惟有通过员工的头脑、成为公司制造财富的知识才可以称得上是“智力资本”,否则,它们只不过是一堆数字和文字而已。
事实上,仅有信息而没有知识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员工通过个体的理解,凭借他们的天分以及工作经验,将信息转化成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知识时,信息才能变成财富,正是这个过程将纯粹的信息与“智力资本”区别开来。
在怎样的前提下信息才具有价值呢?许多管理者认为,只要让信息显而易得,那么它就具有价值。而这个“神话”也确实为IT产业赚进了大把的钞票。
一味地在沟通工具上花钱,而忽略了沟通本身,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同样的,就像沟通工具不等于沟通一样,如果并不能为知识赋予积极的情绪,它同样是苍白而无效的。
情绪:智力资本的燃料
人们在论及信息和知识管理时,根据的往往是它们的显在功能和商业流程,而忽略了如何鼓励员工并激发他们的热情。
到底什么是情绪资本呢?据目前的研究,情绪资本由两大核心要素组成,那就是外在情绪资本与内在情绪资本。
外在情绪资本:存在于顾客和股东的内心。这种资本有时被描述成品牌价值和商誉。它们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并被纳入到企业资本的核心。
内在情绪资本: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内心。我认为,这种重要的资本即将引起众多企业的关注,并将同样被纳入企业资本的核心。
外在情绪资本已被确认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列入企业资产进行考核。而有关品牌价值的论述业已成书——品牌能促销产品,赢得顾客的信任,引发重复购买行为,甚至将这种信任推向更高潮,与顾客建立一种终生关系,并由顾客口耳相传,发掘并培养更多的潜在顾客。
内在情绪资本则指向员工的内心,具体包括企业员工的感受、信念和价值观。这种资本对员工工作产生的影响,会关系到公司产品的质量或所提供服务的优劣。
人性化组织
如今,很多的企业高层领导致力于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在其著作《长寿公司》中是这样描述这些企业的:“当人们谈及这家企业时,仿佛是在谈论一个具有新智和个性的生命体。”然而实际上,“人性化”的概念却一再地被忽视,人们对企业职能的认识总是止步于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然而,企业不仅仅是由数据和图表组成的商业实体,即使是最冷漠的企业也都具有自己的性格——有些随和可亲,有些则稍显冷淡,还有的是独裁,甚至恶毒。企业的性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它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企业的命脉。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企业的真正含义:“它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人的集合;它的所有要素,包括产品、服务、品牌,都与情绪交织着存在。而它的性格也是员工智力和情绪所创造的。因此,情绪资本还包括了员工对企业品牌的反应,以及他们对企业的整体感觉。”
企业的性格,主要是由其员工与股东的情绪、感受和特点所组成的。而能够成功地赢得员工心灵和意志的企业,就一定能塑造出充满热情、执著和激情的企业性格,这一点对于顾客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或许你的企业尚不具备这些正面的情绪,或许你也从未注意过这一切,如果这样,你就需要反省一下了。所有企业的内在都是有情绪有生命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是优秀的。你的企业是否存在负面或病态的“企业情绪”呢?你是否经常会听到身边有人抱怨:“公司里50%的人不知道另外50%在干什么、想什么”或“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我们的意见得不到任何重视”,甚至更糟糕,“我讨厌在这儿上班!”
企业的性格
情绪是人们性格的强大驱动力,在商界亦如此。情绪有助于品牌和企业本身都像人一样生机勃勃,而它们也正因为由人所创造,恰恰反映了企业的性格组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企业的主管和经理们意识到“企业性格”存在的同时,公司员工、顾客和广告商也同样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
当今社会,员工已不愿继续呆在僵化而冷漠的官僚组织里面,他们希望在个人喜欢的、与自己的性格有些类似的企业里工作;顾客们也喜欢购买符合自己品味的企业的产品,而这才是企业性格的精髓所在。
不同的性格有千千万万,要想全盘拷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想想我们认识的人当中,有哪两个人的性格会是完全相同的呢?如果一个企业只具有“我亦如此”的性格,那它何来竞争优势呢?那些试图模仿甚至抄袭他人只求短利的行为,势必会被认为是对顾客的愚弄,甚至欺骗,这样的企业也终会因此而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无法主宰市场。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试图营造一种性格假象,这种做法注定是失败的。处于当前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商品社会,性格的塑造必须出于真诚,夸大的形象或虚构的性格根本是行不通的。您或许不用跟商品的牌子较真儿,但要想伪造公司的性格,只会使自己陷入险境。
顾客会对某家公司的性格很感兴趣,因为他们是一群爱思考而且感情丰富的人,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一种长期而稳定的客户关系所具有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并因此而成为这家企业的忠实拥趸。这种关系的原动力来自于诚信,所以说公司的性格对每一个顾客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生产的东西和别人一样并不是什么问题,重要的是生产人员必须与众不同,格外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