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心理 > 职业规划 > 当扭曲变成了习惯

当扭曲变成了习惯

来源:互联网   
人气:

一则真实笑话说:有个病人到医院看病,见到大夫,他马上警觉起来:“没给我误诊吧?”去药房取药,他就猜:“没给我拿错药吧?”到了治疗室打针,他又疑心护士:“没给我打错吧?”旧病未除,反添心病。直到安全返家,这位老兄才自嘲地说:“我这是习惯成自然啊。”和许多段子一样,听过之后,我没有发笑,反而感到辛酸——因为现状基本如此。可以说,像这样不健康的“习惯用语”,正在社会上悄悄“实践”着。由于夫妻之间缺乏


一则真实笑话说:有个病人到医院看病,见到大夫,他马上警觉起来:“没给我误诊吧?”去药房取药,他就猜:“没给我拿错药吧?”到了治疗室打针,他又疑心护士:“没给我打错吧?”旧病未除,反添心病。直到安全返家,这位老兄才自嘲地说:“我这是习惯成自然啊。”和许多段子一样,听过之后,我没有发笑,反而感到辛酸——因为现状基本如此。

可以说,像这样不健康的“习惯用语”,正在社会上悄悄“实践”着。由于夫妻之间缺乏信任,以致情人节成了“捉奸节”;来了视察的官员或记者,单位领导首先怀疑:“别是假的吧?”赶紧悄悄打电话调查。消费者到市场上采购,顶要紧的事儿就是识假防假,起码,买菜用的弹簧秤要带上。甚至街上陌生人出于喜爱,摸一下小孩儿的头,也会招来小孩奶奶愤怒的目光:“别是拍花子的吧?”

人第一回上当时,他可能还自我安慰:“我不过是运气太差啦。”接二连三地受骗后,这个人恐怕就要怀疑周围,并且开始愤怒。而“怀疑一切”的后果,必将导致“提防一切”乃至“对抗一切”。我注意到,现代人交际,先要大胆假设——把对方设想成“坏蛋”,然后通过交往小心求证——证明他也许是个“好人”。这种接人待物的方式,不仅使效率大大下降,也加剧了不信任的气氛。依我看,消费场所该算最大的“雾区”了。琳琅满目的背后,到处弥漫着陷阱的味道。尽管商界人士动不动捏着小拳头宣誓,但常常高调唱罢,低俗露底。而消费者稍微不留神,就可能跌个鼻青脸肿。有句戏言:“在中国买汽车,等于读MBA”。MBA算什么?课程再难再多,也有毕业的那一天。但消费者却是在终生“用功”,天天“进步”。因为一天跟不上形势,没听到有关方面的“警示”或“忠告”,就有可能吃亏上当,遭受不小的损失。最可怕的是,我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逐渐养成一种彼此猜疑的习惯,时常用疑虑的目光环顾。似这般长期缺乏信任,人际间充满疑云,那么愉悦何在?安全何在?就算人人拥有一座金山,两套别墅,三辆名车,我看谁也乐不起来。

置身多疑的陷阱,人将变得无助而脆弱,而且很容易被感动。现在,假如有个小孩拾金不昧、或是的哥救了一位路人,媒体便要紧急出动,不把他造成“神”绝不罢休。不怨媒体大惊小怪,而是能感动人的事例太少了。然而这点事儿在从前又算得了什么?据我所知,许多人宁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受不了人家投来的狐疑目光。显而易见,怀疑是一种邪恶病毒,它使得全民道德“免疫力”下降,人与人之间挖沟筑墙。而这种病毒的肆意传播,正是基于人们普遍缺乏信任导致的迷失。难道不是?在某些邪恶事业的“从业者”的内心,撒谎骗人不过小事一桩,即便做了坏事也不惧怕报应。甚至怀疑也促成了一种“商机”——比如防盗门、警报器、验钞机和测谎仪。

扭曲的“钢梁”,无法撑起一座信念大厦;变态的观念,必将导致畸形心理,影响公众生活质量。大家都晓得这样一句话:“环境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假如这个逻辑说得通,就不难描绘出一幅可悲的前景:谁若养成处处设防的阴郁性格,谁即失去愉快生活的权力。一个人,一个民族,概莫能外。因为在疑云密布的天空中,美丽的和平鸽是飞不高的。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父母离婚这件事需要告诉

离婚这件事到底要不要告诉自家的孩子,这对于想要离婚或者是已经离婚的夫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