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讲,“十年修得同船渡”。在一家公司工作,同事之间自然是有不少缘分。当别的同事遇到困难时,大多数人不会无动于衷。可是,在帮助同事过程中需要学习不少技巧,否则会弄巧成拙。
可可刚进公司不久,对财务部的工作很不熟悉,阿珍看在眼里,就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可可完不成工作的时候,她还常常替她做,可可心里非常感激。半年多过去了,可可在业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可是阿珍还经常在公开场合替可可做这做那,这让可可觉得很不自在。
因为可可希望别人能认可她的能力,但阿珍却让她在别人眼里始终是个需要帮助的对象,可可当然心中不悦。因此,在单位帮助同事,一定要把握适当的“度”。助人者要在别人自身能力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帮助,而不是让别人越来越依赖你的帮助。一些有经验的助人者会故意让对方犯一些错误,然后进行恰当地指导,这样,才能让对方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更快地成长。阿珍的帮助方式可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如想通过帮助行为来体现自身的优势或价值,因此不容易注意对方的感受。
在单位里,帮忙有多种方式,比较受欢迎的是“点到为止”型和“雪中送炭”型,而“包办代替”型或“越俎代庖”型则尽量要避免。毕竟谁也不比谁傻!
此外,在合作中,阿珍慢慢将可可作为自己的好友,对她无话不谈,常常找她诉说心中的不快,有时在上班时间都会打电话过来,不停地说上一两个小时。可可可却觉得她们的友谊还没到这个份儿上,但又不忍心拒绝,常常搞得精疲力尽。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第二个问题:在帮助同事时,切忌带有交换利益的念头,所谓我帮你一寸,你得谢我一尺,否则就破坏了“规矩”。一旦对方没有自己期望的那种回应,不仅会失望,还会觉得对方忘恩负义,自己的心态就会失衡。
对阿珍来说,帮助别人是与别人建立友谊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更不能通过帮助别人来交换友谊。友谊最要紧的是双方互相接受和信任,而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合作,以及深入的交往,才能逐步实现的。( 稿源:《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精神医学博士 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