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心理 > 人际关系 > 过度表现自己会给人压迫感

过度表现自己会给人压迫感

来源:互联网   
人气:

我们会误以为,只有表现得最好才是可爱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不要被人瞧不起;每个人都在寻求生活的意义,而这意义经常存在于别人的评价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或许我们太注重别人的评价了,太注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和位置了。当我们产生过分强烈的要求时,会故意制造各种“声音”。由于担心别人没有听到,就让“声音”特别响亮震耳。即使这

我们会误以为,只有表现得最好才是可爱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不愿意被他人忽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不要被人瞧不起;每个人都在寻求生活的意义,而这意义经常存在于别人的评价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
或许我们太注重别人的评价了,太注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和位置了。当我们产生过分强烈的要求时,会故意制造各种“声音”。由于担心别人没有听到,就让“声音”特别响亮震耳。即使这样,自己仍然感到不满足,仍然担心会被轻视和忽略。这么强大刺耳的声音,在别人听起来就成为一种“噪音”。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小的时候,特别是两三岁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会使用“我”这样的代词。那时候,他的自我价值就是妈妈的夸赞,爸爸的微笑。在大人们聊天的时候,孩子也会插上一句嘴,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在大家的笑声中,孩子会感到自己很可爱,因此也会认定自己是可爱的。
如果孩子想参与的时候,爸爸妈妈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要插嘴。孩子可能就去玩自己的了。如果很长时间,父母都没有注意到他,他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声音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如拿锤子在凳子上砸,越砸越响,直到大人呵斥他停下为止。如果大人又去忙别的,孩子还会继续砸,直到再次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其实,孩子并不觉得砸凳子有多么好玩,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关注到他的存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对孩子严加批评,会使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够可爱,怕犯错误,长大后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或出现社交焦虑———内心特别希望能够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可是又怕自己做不好。怕别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
而对孩子的漠视,比过度批评更加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漠视会让孩子感到无依无靠,无法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孩子关闭了与人交往的心灵之门,而另一部分孩子,由于渴望被关注和重视,在长大以后,他们总是想用各种手段吸引别人的注意。可是,由于他们从小没有学会如何现实地与人打交道,过度地渴望他人的重视和关注,惟恐被忽视。所以,他们在成年后与他人交往时,就会显得比较自我中心,总要通过一些幼稚的手段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个人风采。但我们要注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表现要恰如其分。我们会误以为,只有表现得最好才是可爱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想想我们心中那些可爱的人,常常是不完美的。
要明白,自己在所有方面、每时每刻都超过别人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会时刻生活在疲惫之中,同时也会让别人产生压迫感。因为这样做不仅是在表现自己,也是在压制他人、否认他人的存在和价值。“做得好”不是故意表现出来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去做事情,自然而然地去表现。或者说,当我们不刻意去装扮、表现自己的时候,才是最佳的表现。
现代人比较注重人际关系的技巧,却最容易忽略人际交往的基本的原则:平等与相互尊重。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总想通过高超的技巧来战胜别人、征服别人、压制别人的话,结果经常是事与愿违,造成身边的人都纷纷离去,不再与我们做朋友。
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在自己争取表现机会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别人机会。不仅要当一个发言者,也要耐心倾听别人,让人感到被尊重和接纳。人的尊重和价值是在人际互动之中实现的,而不是自己独立表现的结果。
此外,还要注意对别人的讲话及时回应,并对他人说得好的地方给以肯定和鼓励,哪怕只是一个会意的微笑。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相悖时,我们也要先肯定他说得好的、正确的方面,再谈自己的观点,并随时注意别人对此的反应和想法。如果看到别人有话要说,一定要让他表达,然后自己再说。
关键字标签:给人压迫感过度表现心理学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三招教你避开 人际暗沟

你勤勤恳恳地做事,和和气气地待人,但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得罪了人。为什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