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霖是个长得文静秀气,性格略微有点内向的女孩。她在各方面都很不错,但却有个别人都不知晓的“心病”:总觉得有人盯着她看,尤其是在当众讲话、演节目时,她都慌得不得了,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话说得吞吞吐吐。
假如你像晓霖这样,在众人面前讲话时恐惧不安,或者在你表演节目时,你感到万分羞怯,那么你肯定会感到苦恼。为此你往往要尽力像大部分人那样去克服它,在全身紧张、呼吸急促、脸颊发红时对自己下着命令:“别紧张!”“有什么可怕的!”然而十分不幸的是,这种办法几乎总是行不通,实际上它会使你感到更加不安。因为你在和自己过不去,你在给自己制造紧张。
此时,你需要采取另一种策略-自我接受的策略。在这种策略中,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为此你可以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的害怕吗?”然后你长长地、慢慢地做深呼吸,这样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深呼吸上,即使刚开始不容易做到而且困难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你要坚持不懈,而且要训练自己像局外人那样观察你害怕的心理,注意不要陷入里边去,不要让它完全控制住你,“如果我感到害怕,那我确实就是害怕。但我不能因害怕而无所作为,让我继续用我的眼睛,继续观察。”此刻你甚至可以选择和你的害怕心理对话,请它告诉你可能遇到的最坏结果,从而可以正视并接受它-这一策略有助于你从自我烦恼的意识中摆脱出来,进入温和得多的现实中来。你可能会知道你是什么时间和怎样开始害怕的。你也可能会意识到那是没有必要的。意识到实际上这种习惯的反应,与现实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意识到它也并不是那么可怕的。总之在完全接受了它以后,你会发现你摆脱了过去,进入了现在。你的害怕心理有时会彻底消失,有时只是减少。但是无论如何,相对以前而言,你会渐渐轻松一些,并且行为更力口自女口。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恐惧的情绪,光告诉他“放松”通常是无效的。他将不知道如何将之转化为行动。但是如果你说出轻轻地深呼吸或者想像着不与这种恐惧抗争,那么你就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行动”,即他所能做的事情。人应该想到自己的害怕是正常的,甚至接受它、欢迎它、同它“交朋友”,或至少作为一个局外人来观察它,然后估计可能会发生的最坏的事情并加以正视。你只有体验了它,承认了这个事实,你才能超越它,驾驭它,这是解决畏惧心理(或其他消极情感)的极为有效的办法。
以上这一自我接受的策略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兰登提出来的,他将上述心理训练用于治疗各种恐惧心理,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当你学会接受恐惧心理时,你便不会产生“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它不再主宰你,你也不再因为过于关注它而备受折磨了。你可以无拘无束地如实客观地看待人和事,从而更好地把握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