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电影 > 《钢琴师》--废墟下的生命之火

《钢琴师》--废墟下的生命之火

来源:通讯员原创——   
人气:

这部电影根据瓦拉迪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

这部电影根据瓦拉迪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作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钢琴家,瓦拉迪斯劳在纳粹占领前还坚持在电台做现场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他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在这里,即便所有热爱的东西都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他仍旧顽强的活着。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丰厚的回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热爱的艺术。

在德军打入波兰前,斯皮尔曼一家人曾经通过电台收听到英法宣布保卫波兰的承诺,影片中还在这里呈现一个细节,一家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相互拥抱,喜极而泣。这时的他们可能感到安心,感到松了一口气吧;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波兰被欺骗,被背叛了,之后日子里英法根本没有对德宣战的打算,只是静坐战争,绥靖政策。因此,德军入侵华沙,肆虐折磨屠杀犹太人。手无寸铁之力的华沙犹太人被重新安置在一个区域,没有食物,居住环境拥挤。到最后,德军变本加厉,惨无人道地把成批成批的犹太人运送到远方,扔进了毒气室……这片土地上生灵涂炭,无数犹太人死得冤屈又无辜。

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钢琴师斯皮尔曼夹缝求生的生活展开了。为什么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民能过逃过德军地毯式的搜索,为什么他能够在废墟中生存下来呢?电影为我们详尽地表现这一切。

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人不顾自身安危,坚持帮助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斯皮尔曼靠着朋友帮助秘密住进了一套小套房。在那里,他不能出声,移动时不可发出巨大声响,总之一句话:不能让人发现你住在里面。当他被人发现时,他仓惶逃走,寻找另一个能够给他帮助的人。总之他流连颠沛,在城市里象黑暗中的老鼠一样心惊胆颤的活着。然而,战火无情,整个城市被德军用大炮摧毁,斯皮尔曼城市的废墟中行走,欲哭无泪。在电影中,这里没有任何言语,只是一栋栋被德军大炮摧毁的楼房巍巍惨惨地斜立在我们眼前,仿佛在控诉着德军的惨行。无语的控诉,更加令我们想象到钢琴师心中的惊恐与无助,昔日繁华的城市,在战争大炮中,成为了无谓的牺牲品,城市居民何其无辜,何其不幸!

虽然心中再感到如何无助,如何凄凉,生命仍然要珍惜--本着这样的信念,斯皮尔曼继续他的惊心动魄的躲藏行动。在残旧的阁楼上,斯皮尔曼碰见了令他终生难忘的人——一名德军军官。

昏暗的房子里,僵硬脏兮兮的双手,摆放在钢琴键上,身旁坐着一名英俊的德国军官。钢琴师心中到底是何想法我们不知道,而他身边那位军官的想法我们也不知道。但最后这名军官被他的钢琴演奏感动,以后的日子里不时拿着食物来救助斯皮尔曼。这些食物对于当时的斯皮尔曼来说就是救命稻草。靠着这名军官的帮助,斯皮尔曼最好终于撑到了战争结束。在重见光明之日,斯皮尔曼情不自禁的朝着自己的同胞张开双臂,渴望一个真实的拥抱来证明自己的重生。结果他忘记了自己身上还穿着那名德国军官留给自己御寒的军大衣,进而被人误以为是德国军人。当那些士兵气愤地问他:“你该死的穿着那件鸟大衣干什么!”他哽咽了一下,说道:“我会冷。”一句话蕴含了他这些日子无法道尽的辛酸,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这部电影朴实无华的拍摄手法,却真实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的可恶。

对生命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他的机智与勇气,他的执着和忍耐,以及无数为帮助他而罔顾自身安危的朋友,这些就如废墟下的生命之火,让钢琴师逃离死劫,得以重生。这就是《钢琴师》为我们讲述的故事。


通讯员:流嫣菲语

关键字标签:废墟之火钢琴师生命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七宗罪Se7en/TheSevenDea

剧情介绍:如果你还未看过《七宗罪》,那你请别问任何人本片的故事大纲,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