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思莹
《情书》一直都是我的最爱,那样简单,却又那样的令人回味。
年少的我,读《情书》,只是觉得景色好美,好美;青春的我,第一次收到了情书,再次读《情书》,心里似乎多了点什么;成年的我,怀着忐忑、担忧的心情看了电影版的《情书》,导演并没有像自己所担心的,把小说拍摄得一塌糊涂,而是静静地感动。
安静的故事,素白的画面,舒缓的镜头,漫天飞舞的雪花里,述说着一个柔软的故事。
没有一见钟情,没有精心设计的浪漫,没有巧合到不可思议的相遇,故事开始的时候,男主角就已经死了,剩下的就只有思念了。博子把对死去未婚夫无尽的思念化为一封信,寄往未婚夫初中同学录上的那个地址,孩子气般的举动里,是深沉而执著的爱恋。
只是,那个本应该是天国的地址,竟然回信了,信上有两年来朝思暮想的人的名字:藤井树。
回忆至此开始,追忆似水年华。
少年藤井树,少女藤井树,原来他们有同样的名字,原来他们是高中同学,原来他曾经那样爱着她。
为了抗拒周围同学的恶作剧而故作冷漠,看英语试卷答案时故意拖延,在图书馆里借那些没人看的书一遍一遍写下自己的名字,只因为这也是她的名字,这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青春里不曾发觉的细节在回忆里渐渐丰富。
偶尔滑落的目光里有什么正在缠绕。
记忆中那个倔强而羞涩的少年捧着书站在窗边,阳光照进来,有一瞬间的风,轻轻吹起了窗帘,那张安静的脸,在半透明的纱后若隐若现。
没有期待中的轰轰烈烈,故事像冬日的阳光一样淡然而安静,少年树是沉默的,少女树也远没有成年后的直率,他们无法从对方偶尔回应的笑容里捕捉到什么,他们甚至不能算是爱过。
只是,当少女树拖着隔壁班的那个女生对少年树说“她喜欢你”时,当得知女生被少年树拒绝时,之前小小的不甘和之后小小的欢欣,是那样明显的写在眼里,也刻在心上。
这一切,博子不知道。
在她还来不及参与的过去,有和她一样被爱的人。自己,也许只是个替代品。
大声哭出来的博子对母亲说:我以为我能原谅他。
其实,早就原谅了吧。不然,也不会为了那封信,而来到恋人曾经生活的那个城市——小樽。
在那里,相似的两个人相遇了。
人行道上,博子看见那张和自己相似的脸,轻轻的喊出那个咒语一般的名字。女藤井树回头,同样发现了人堆里的博子,宿命中的两个人就这样看着,许久许久,直到人潮涌起,视线隔断消失不见。
那一回眸的美,让我念念不忘。
后来,女藤井树回到母校,和曾经的老师一起来到和男藤井树一起相处的图书馆,发现那些藏在借书卡上的秘密,竟被学妹们执著的翻了出来。
于是,在听到男藤井树死讯的那一刻,世界陡然一黑。
青春里青涩而单纯的暗恋,像是旧照片,被轻轻抚平,藏在若干年前他让她帮忙还的那本书里,书名叫:《追忆似水年华》。
而藏在借书卡背面的铅笔素描,被成年的画中人紧紧的捧在怀里,那一刻,她坚强的没有哭出来。
原来,残酷的不是青春,而是遗憾。
年少的我们,来不及表达就已经分开。
或许,只有记忆中被摔碎的那盆花才知道,不耀眼的阳光,也能那样温暖。
谨以此文,献给记忆中过往的那个人。
我把这篇评论放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就像你对我从来都是隐身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