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悲剧。
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但烧炉工却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几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令他自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以致于他从未曾离船上岸,只因陆地上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缺乏安全感。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这个影片唯美而动人,让人看后黯然伤神。
生于船上,长于船上,死于船上。没有谁的人生经历象1900这么传奇,这么凄美。凭借他的才智和精湛琴艺,他的成功肯定是无庸置疑的。可是为什么他不愿踏上陆地,去开辟属于他自己的广阔天空呢?为什么在听到了废船将毁掉的时候还是固执的坚守自己的“阵地”呢?难道外面广阔的世界无法吸引到他吗?
其实我个人认为,1900患有一定的心理疾病。试想,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呆在一艘船上,从来没有踏上过陆地,感受不到脚踏实地的感觉,对陆地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不熟悉,也无法适应,导致了他的轻微的自闭症。事实上,我觉得除了对外面的世界感到陌生让他无法卸下心中的包袱外,还有其他的因素,让1900无法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无法让自己与别人沟通,无法融入到陆地的生活中去。
我们没有他这样的经历,所以很难体会到他心里的想法和痛楚。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得到收养,又再失去,可以依靠的支柱都倒下了,被人遗弃的感觉紧紧缠绕着他不放,当然会造成一定的交际恐惧,所以陆地上的生活,对于1900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他来说当然没有任何归属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归属感排位于第三层次,即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考虑到他的归属感的问题。但是马斯洛又说,即使在这两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也会去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在知道船即将要被炸掉之后,1900还是坚持在自己的“故土”中灭亡。因为在这里,他才能有归属感,在这里他才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种眷恋的感觉就象生活中人们对家、对故土的深厚之情。
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的除了生命还有一些我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可能很轻易的就舍弃了她。就算她贫瘠,就算她荒凉,就算她危险,就算她落后,她仍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溜进我们的梦中,让我们难以忘怀。也许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色彩缤纷,也许外面的世界更美好,但是最牵动我们心的还是故土。这艘船对于1900来说,就象故土之于我们吧,如此深厚的感情并不是我们能够轻易舍弃的。
事实上我认为除了有些自闭症之外,1900之所以不愿下船,还有其他的原因。电影中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情节:当时很有名的钢琴演奏师来找1900对比时,1900还曾经被他的演奏感动而落泪,他的朋友笑他是个傻子,还为对手落泪,他说他的演奏很感人,所以被他打动了。这个情节充分表现了他的单纯心理。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竞赛,没有攀比,没有世俗中的名利追逐,有的只是对钢琴纯粹的喜爱,有的只是对生活的体验。所以当有媒体邀请他去陆地上发展时,他还是坚持留守故土。
其实每个人看这部电影有不同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