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一
儿子走出“伪娘”的误区
□千千
儿子武文15岁,相貌英俊,面容白皙,有几分女孩的秀气。
但今年不知从何时起,儿子在装扮上突然有了变化。一天早上,他穿上了新买的服饰:红色的上衣,蓝格子七分长裤,再配上黄色的鞋子。我一看,活脱脱一俏丽女生打扮。虽觉得诧异,但为了维护儿子的自尊心,只是调侃似地说道:“哟,这是谁家漂亮女孩啊!”儿子居然笑了,还纠正我说:“老妈,别在那阴阳怪气的,这是流行知道吗?”我不解,穿成这样还算流行?可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伪娘’听说过吗?最潮的流行范。”
儿子上学走了,我却陷入了沉思。如果儿子真有了变成“伪娘”的想法该怎么办?毕竟社会不是舞台,一个相貌堂堂的大男孩居然去学做“伪娘”,而他的同学和朋友今后会怎样看待他?但儿子即将面临中考,如果我粗暴地制止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我想起电视台正在举办的歌唱选秀比赛,其中一名歌手以“伪娘”打扮出场,儿子看那名歌手的表演居然入了迷。我想,儿子可能就是因为受这些歌手影响,才有了做“伪娘”的想法,我想到办法了。
此后,每天吃罢晚饭,我便和先生威逼利诱儿子一起出去散步。有一次,我们一家人散步时,儿子却惦记着看选秀节目,不停地催促我们快回家。我们东拉西扯地耗时间,并尽可能转移话题。我问他:“儿子,你最喜欢听谁的歌?”趁他思考的时候,我故意说道:“儿子,你会唱何炅的《栀子花开》吗?”儿子说:“不太喜欢。”可我却说:“妈妈很喜欢听这首歌,你能不能给妈妈演唱一回?”当儿子唱完这首歌后,我和他爸爸一起鼓励他说:“这才是男子汉,有勇气!”
为了培养儿子的男子汉气概,先生和儿子比赛讲古今中外的英雄故事,比如林冲雪夜上梁山、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哥伦布航海……
在先生的慢慢培养和熏陶下,儿子渐渐有了英雄情结。这个时候,我趁势引导他,英雄都应该有强壮的身体。儿子一听来劲了,居然说:“爸爸妈妈,明天我们一起跑步吧?”先生高兴地说:“好啊,一言为定。”从此,每天早上我们就带着儿子一起跑步。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一改往日大包大揽的做法,遇到事情总要听听儿子的意见,培养他的责任感。
在不久前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儿子出尽了风头,跑步、跳高都取得好成绩。现在,儿子已经彻底摆脱了“伪娘”的影子,变成一个体格强壮的男子汉。
个案二
设计师蓝说:坚持做自己最重要
蓝(化名)是一名设计师。近日,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一直被人称为“娘”的经历。
“大概从小学开始吧,身边就有很多人说我讲话娘娘腔,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学校管得比较严,上学大家都得穿校服,在着装方面我和大家没有什么区别,我想可能是喜好和性格方面的原因吧。比如说,男孩普遍喜欢的足球、篮球我都不喜欢。我那时候还很不理解,怎么男孩子都喜欢玩那个?我倒是很喜欢艺术,喜欢音乐、跳舞之类的,我现在还在学钢管舞呢。小时候我也喜欢打扮自己,而且比较喜欢和女孩子做朋友,总觉得自己还是跟女孩子比较有共同的话题。性格方面呢,也比较敏感细腻些,甚至有时还有点小肚鸡肠。那时候大家老说我‘很娘’啊之类的,我心里虽不开心,但还不至于太苦恼。当时想着不一样就不一样,有什么办法,我为什么要为了别人改变自己,我从没想过需要改变。”
蓝说自己是独生子,从小都在父母身边生活。他的母亲属于比较强势的一类,平时对他管得多一些,他的父亲也不弱,对他管得也不少,父母对他的影响都挺大的,相对来说家庭方面的教育还是比较平衡的。他上小学的时候,大家都挺爱看书,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加上他虽然比较爱打扮,但并不属于很明显那种。所以,对同学觉得他有点娘这件事,他的父母并没有察觉,更不用说采取什么措施了。蓝说,他们当时应该觉得他属于比较乖的那一类。
对现在有人认为小孩容易受“伪娘”秀影响,会去模仿的观点,蓝并不认同。蓝说:“从我自己本身来看,我觉得这是天生的。我也没有受到什么特别的影响啊。现在的秀是夸张了一点,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模仿。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去模仿的人,可能他本来就喜欢这样。想想看,在不是演出的情况下,哪个男生会愿意把自己打扮成像个女孩子呢!”
蓝告诉我们,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当然他也没有像“伪娘”那样夸张,所以从小到大虽然有些小风波,不过,基本上还算“平安无事”。后来,高中毕业考大学,他顺理成章地填报了自己梦想的艺术类专业学设计。之后,穿衣服就更精致、更中性一些,但因为是学设计专业的缘故,也没有人说他穿着女性化、怪异等等。“搞设计的,大家都认为怎么时尚、怎么更有美感就怎么做,所以伴随我多年的‘娘娘腔’外号基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到现在,几乎没有人再说我娘娘腔之类的话了。”蓝继续说,“回头看看,我真的不认为我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我没有失去什么,这就是我的生活。”
说完自己的故事,蓝还向我们推荐了一首歌《born this way》,在细心听完之后,我们明白了,他想要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坚持做自己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