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但近年来发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强迫症状,大多数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原来并未发现强迫症状,经过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显著好转,但却出现了麻烦的强迫症状,这究竟是疾病误诊了呢,还是药物所引起,常常引起医生及病家的困惑。这种情况过去在应用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指老一代的抗精神病药)过程中也偶有出现,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特别引起关注的应该说是广泛使用氯氮平之后,氯氮平已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药价便宜,但近年来不断有报道,认为氯氮平可引起强迫症状,其实这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精神不良反应。那么,如何确认这些强迫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氯氮平引起的呢?好多临床医生已做过试验,笔者也有同样体会,这类病人往往是氯氮平治疗剂量较大,当把治疗剂量适当减少时,强迫症状会有一定好转;如果为了反证,再把剂量加上去,强迫症状又会显得明显起来。有的病人直到氯氮平完全撤除之后,强迫症状也逐渐消失,这些临床观察有理由认定这些病人的强迫症状出现是与氯氮平有关的。那么,氯氮平为什么会引起强迫症状呢?机制尚未阐明,有许多学者认为与氯氮平对5—羟色胺受体的阻断作用有关。这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都比较棘手,后面将会详细讨论。
把氯氮平作为引起药源性强迫症状惟一“嫌疑犯”的认识是不公平的,因为很多传统性抗精神病药也有引起强迫症状的报道,即使是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再普乐)、利培酮(维思通)等也可引起。笔者曾会诊过一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奥氮平的每日剂量为25毫克,病人除了精神分裂症症状之外,还伴有明显强迫症状,笔者建议减少奥氮平剂量,强迫症状就很快减轻许多,这可能是与奥氮平的化学结构同氯氮平相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