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成长物语 > 成长中的烦恼别让它集中暴发

成长中的烦恼别让它集中暴发

来源:互联网   
人气:

成长中的烦恼别让它集中暴发这几天,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成为焦点话题。媒体在报道这起美国史上最血腥的枪击事件时,抓住了一个细节:嫌疑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心理老师很早就发现了他的异常。枪击事件把人们拉回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老话题的同时,又抛出一连串新问号:如何发现大学生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发现之后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真的有效吗? 现象过半大学生有不良心理情绪

成长中的烦恼别让它集中暴发

这几天,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成为焦点话题。媒体在报道这起美国史上最血腥的枪击事件时,抓住了一个细节:嫌疑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已经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心理老师很早就发现了他的异常。枪击事件把人们拉回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个老话题的同时,又抛出一连串新问号:如何发现大学生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发现之后如何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心理危机干预真的有效吗?

现象 过半大学生有不良心理情绪

就在前几天,杭州某高校一女生在图书馆自习时突然抽搐,全身僵硬,被送到医院抢救二十分钟后才恢复正常。事后,女生跟老师吐露真情,马上要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了,她觉得学习压力太大。

据学校辅导员讲,近期已经陆续有好几个学生因为考级恐惧来哭诉。该女生所在的英语系专业四级通过率每年都接近90%,于是同学们都说,不能通过的人是少数,如果不通过,感觉太丢脸了。

如果说从前的大学生还能无忧无虑地在“象牙塔”中生活,那么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困惑比乐趣表现得更明显。学业、爱情、就业等等方面的压力袭来,让很多人一时间招架不住。

去年11月,杭州某高校对大一新生做了一次心理问卷调查,通过抽查分析发现,有48.6%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其余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今年初,杭州另一所高校对也对在校老生做过类似调查,结果大同小异。学生的心理困扰集中在人际交往、情感、生活茫然和与爸妈关系不融洽几个方面。很多需要独立面对和处理的问题,给很多“大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

?

?

问题 大学心理咨询室门可罗雀

这几天,浙江大学的新闻传播系小张一直在关注美国枪击案的新闻。不仅因为学新闻专业有敏感性,还因为她的另一重身份――班级心理委员。

小张曾在心理委员培训课程中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她的日常工作是,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身边有轻微焦虑、浮躁情绪的同学。

“干这活挺不容易的。”小张感触很深地说,假如真有同学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她也束手无策,只能交给心理专家处理,“再说,心里有困惑的学生内心本来就比较敏感,要是他察觉周围人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说不定没事都会变成有事。在这种隐蔽性和敏感性面前,我们没办法。”

近几年,高校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探索出心理咨询室、网络心理辅导、同伴辅导等方式。但实际上,这样“一对多”的普遍性宣传教育收效并不明显。浙江某高校一位长期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大学里的心理咨询室基本上是门可罗雀,“能来咨询的学生都是鼓足了勇气,更多学生要么是还没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要么是有了困惑也不敢踏进咨询室大门。”

某校一位女生的话很有代表性:她说,周围曾有同学去找过心理咨询老师,但多数人还是认为不找为好,总觉得问题不大做咨询很麻烦,或者咨询也解决不了问题,“那些在我们看来真正有困惑的同学,反而矢口否认。”

?

?

观点 光靠“干预机制”远远不够

心理学中的“灰色原理”是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界于“白色”无心理障碍和“黑色”心理障碍严重之间的“灰色”身份。不及时或不适当介入,“灰色”很可能演变成“黑色”,走向极端。也就是有人提出的“心理危机干预。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很多人困惑:“有心理问题的人身上又没贴标签,也没写在脸上。”

杭州某学院辅导员张老师有个好办法。平时她常嘱咐学生干部留心周围同学的心理异常表现,即便是学生逃课、失恋等情况也能及时收到消息。

某校生物系学生小叶一得知美国枪击案的消息就在思考,电视上经常看到谈判专家,他们干预心理危机,避免了不少悲剧,学校里是否也应配备类似的工作专员?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即使心理危机干预做得到位,美国枪击案悲剧也未必能避免。”一位网友认为:“真正危险的人是不会让你感到他很危险的,通常他们一直很内向,很沉默。”

浙江工业大学心理辅导老师林良华也说,心理危机干预也有弱点,比如怎么来界定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就是其中之一,“异常情绪表现往往很隐蔽,何况情绪表现还和个人性格有关系,不能随便下结论。”

?

?

延伸 从娃娃开始预防“成长的烦恼”

有一部美国儿童剧叫《新成长的烦恼》。联想到这起校园枪击事件,这部含义深刻的轻喜剧更像在告诉我们:心理危机并非大学生独有,正如古语“三岁看老”。

在现有的咨询室、宣传辅导、课程设置基础上,林良华提出,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还不是最好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才能从内因上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林老师解释说,这并不是说要对幼儿园小朋友讲精神分析等高深理论,而是把高校心理教育资源和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的相关资源整合起来。“大学生的种种心理困惑和表现,虽然是在大学期间表现,但追根溯源和从小的成长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浙江工业大学正在以“亲子工作坊”为载体,尝试“从娃娃抓起”这一理念。学校定期组织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展开培训和互动式交流,既把大学里的专业理念、治疗技术等带到老师中间,又把孩子心理方面的种种现象、表现带回去做研究样本,从影响教师入手,影响孩子。“一个幼儿园老师的亲和力、偶像作用等关系资源是熟懂理论的大学老师没有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伏晓红也表示,心理健康教育防胜于治,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百毒不侵一样,“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再辅以健康向上的情趣,他才能克服今后生活中的打击和挫折,大学里这些成长烦恼的集中暴发才能不治自解。”

关键字标签:让它暴发烦恼成长大心理心理网心理学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什么是幸福感七种心理偷

什么是幸福感?答: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也许每个人对幸福感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