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成长物语 > “好孩子”心理未必健康

“好孩子”心理未必健康

来源:互联网   
人气:

人们总把“成绩优秀、老实、听话、律己甚严、进取心和自尊心较强、善于反思”的孩子看做“好孩子”。不可否认,“好孩子”的优势较为明显,大多数“好孩子”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好孩子”身上的一些案例让人震惊:清华大学博士生董秀海杀人,复旦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跳楼……我们不能说这些“好孩子”不优秀,但是发生在这些“好孩子”身上的悲剧却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心理测试表明,不少成绩优秀的“

人们总把 “ 成绩优秀、老实、听话、律己甚严、进取心和自尊心较强、善于反思 ” 的孩子看做 “ 好孩子 ” 。不可否认, “ 好孩子 ” 的优势较为明显,大多数 “ 好孩子 ” 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近些年来发生在 “ 好孩子 ” 身上的一些案例让人震惊:清华大学博士生董秀海杀人,复旦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跳楼 …… 我们不能说这些 “ 好孩子 ” 不优秀,但是发生在这些 “ 好孩子 ” 身上的悲剧却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心理测试表明,不少成绩优秀的 “ 好孩子 ” 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自视甚高,过度压抑,信心缺乏,心境愁闷,易焦虑,不善交,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等。湖北省教科院重点课题之一、已持续研究 4 年的武汉六中 “ 好学生 ”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显示,人们公认的 “ 好孩子 ” 中,近三成存在心理问题,超过 12% 的学生存在由嫉妒发展成的 “ 敌对情绪 ” ,超过 10% 的人存在强迫症症状。

“ 好孩子 ” 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 “ 一俊遮百丑 ” 导致 “ 好孩子 ” 心理健康教育上的 “ 真空 ” 。教师的视线常常被几个 “ 问题学生 ” 牵引,而往往忽视了各方面比较优秀的 “ 好孩子 ” 。另外,学校、家庭包括社会偏重智育,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对 “ 好孩子 ” 的过度溺爱又让他们产生了太强的优越感,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变得骄横、自私自利,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回报他人,对自己的社会定位缺乏清醒认识,总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思考问题,适应不了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因为长期生活在肯定与表扬的环境中, “ 好学生 ” 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心理承受力较差。

“ 好孩子 ” 面临的压力大,教师、家长、社会对他的期望值高,当其从封闭的环境走入开放环境后,如从中学走进大学,从大学步入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背景的巨大反差、灯红酒绿的社会,极易造成心理失衡,产生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什么是幸福感七种心理偷

什么是幸福感?答: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也许每个人对幸福感的...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