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质。个人情况不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大不相同。我们尝试着从新浪高三家长博客圈中的家长那里总结出三条作为高三家长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供大家一起探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心理问题能够引申到高三家长心理调节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的把更多的问题都做一个简单介绍。
缺乏自信
这里所谓的缺乏自信是指在高三陪考过程当中,家长们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有越来越多的事情不能亲历亲为而产生的自卑。特别是当得知其他家长能够提供更加优越的备考条件而自己无能为力时或者自我感觉陪考方法出现巨大的纰漏时就更加的自责。也或者因为考生的成绩一直得不到起色,或者某次考试发挥失利而对孩子升学失去信心。
我们说,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期望值制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或者是在理解何为高考成功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偏差。首先我们来谈谈对家长本身期望值的理解。要清楚的是,高考依然是高三考生自己的事情,无论本领多么大的家长都无法替代考生去参加考试。家长在高三陪考过程当中永远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所以,作为家长,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就足矣,不仅不能过分干涉,更不能越俎代庖。作为高三考生的后勤保障,我们要在饮食、起居、健康等方面做到“五星”级服务。只要圆满完成后勤保障任务,我们的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其次再来谈谈对考生期望值的理解。要清楚的是,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强中自有强中手,即使是每年的高考状元,在考分尚未出来之前,也没有人敢肯定自己就一定是今年的状元,毕竟考试存在着众多不可测因素。并且,每个考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一旦要求一个本该去二本院校读书的孩子非要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级学校,那压力可想而知。换个角度来看,让孩子做一件看起来相当“不靠谱”的事情而且必须要成功,有点过于血腥和残忍。所以,只要考生在备考阶段付出自己的百分百努力,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就是高考成功!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因为某次或某几次孩子考试失利而失去信心的情形。不管是考前报志愿还是考后报志愿,实际上决定孩子命运的依然是高考,而非某次模拟考试。平日里的一切都仅仅是一个参考,每年都会有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考生在高考中发挥失利,可谓抱憾终身;学习成绩看似平平的考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成为惊人黑马……既然家长在高考中要担当孩子的坚强后盾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的角色,那么,孩子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常不应成为压垮家长们的理由。在这样的时候,孩子的压力往往会更大,于是,与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明智之举。
过分攀比
这里所谓的过分攀比是指在高三陪考过程当中,总爱打听其他考生的备考情况,总是愿意拿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自己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总觉得别的孩子有的备考条件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别的孩子有的辅导书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看……
我们说,这样的家长实在过得不轻松。每天在盯住自己孩子备考进度的同时还要盯紧其他考生的,而家长又不具备与考生共同备考的条件,于是就一定会东问问西问问,与其拿出这么多精力来打听其他考生的备考情况,还不如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如何提高自己孩子的综合成绩,或怎样有效弥补因偏科而造成的分数弱势。实际上,过度关心其他考生的备考情况也是家长关心自己孩子的表现形式,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人家的好啊,但这种心态往往会使得考生非常尴尬。他们不愿意让家长也介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在他们眼中,自己备考的事情家长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有的家长已经完全不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体系,有时候看似出发点很好,但是总是好心办坏事,总会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并且,考生的备考环境与家庭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氛围相关,这也是不能强求的。要知道,高考拼的是最后的分数,而不是备考的过程。无论备考过程多么艰辛或者多么舒适,最后总是要用分数说话的。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现有环境下生活了那么多年,他们早已对此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一旦给其改善了学习的条件:比如为了给住校的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惜在校外租房;又比如在高考前后几天安排孩子住离考点近的星级宾馆,这些不仅使得考生产生严重的负罪感,而且还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影响到作息等备考重要因素,如此看来,冒然跟进可谓是得不偿失。再来说说辅导书的事。我们一直在强调高三的复习要从考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教材与辅导书,因此,判断某本辅导书是否有价值,完全是要看其是否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提高成绩或弥补缺点。购买一系列的辅导书,不仅仅增加了考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混淆了考生的视听,把本该重点复习的内容弱化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不会乐观。因此,辅导书的最终选择依然要考生自己来决定。
极度敏感
这里所谓的极度敏感是指家长在陪考过程中,对很多事情都过于在意,比如孩子休闲放松一会儿会不会影响学习?孩子天天学习成绩反而下降,会不会因为并未真正努力而是装样子给父母看?为什么孩子最近总是不听话,似乎欠了他几辈子似的?孩子最近跟女同学接触频繁,这么关键的时刻了该怎么办?
虽然说以上的疑问可能当家长的都会寻思,大部分家长却会及时化解、解开心结。但是对于极度敏感的家长,就不轻松了。由于对于上面类似问题,没有一个定夺的声音,因此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行为都被他们否定:不准看电视、杂志,不准进行体育锻炼,不准和异性交往,要及时跟家长汇报每天的动态,如果不汇报甚至会翻看孩子的日记等,似乎孩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只能坐在书桌前捧着书本看,这样才是真理。结果却导致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更加疏离、矛盾更加尖锐。
患上极度敏感的家长每天反过来复过去想的都是类似问题,他们被这些问题困扰,又苦于没有解决办法,有时甚至会被愁得泪水涟涟,时间长了,这部分家长恐怕就会被自己的“神经质”逼得无路可逃,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我想,这类家长想要改变心态、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首要一点就是先让自己放轻松。不必每天盯着孩子不放,似乎眼中除了孩子就别无他物。孩子到了高三这个年龄,很多事情都已经可以自己把握,家长就不要如此盯紧孩子,给他们增加无形的压力了。此时,家长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学习的紧迫感,自发主动地学习并规避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在这期间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提示孩子行动的方向,而不是手把手地教他。举个简单例子:敲门的动作很简单,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拜访老师,家长让孩子敲门,孩子心里有些犹豫,不敢敲门,而一边的家长在想,敲门的动作一定要孩子来完成。这里首先排除由家长来敲门,那么接下来,是家长开导孩子“不就是敲个门嘛”来得效果好些,还是家长直接抓起孩子的手,咚咚咚敲了三下效果好?答案一定是前者。这个例子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的确说明了问题,那就是高三这一年很多事情需要孩子去担当,家长们不要把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拦,而是要坦然、轻松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共度高考难关。这样家长的压力小一些,也就不会事事都敏感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