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赵树理》经过两年多的创作、拍摄,并经有关部门的批准,近日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几年前,我曾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写过一部赵树理的文学传记;此次电视连续剧《赵树理》的几位编剧在创作过程中,还跟我进行了比较认真深入的讨论。所以,我对赵树理的人生道路、性格特点、处事原则、生活态度和文学创作,自认为还是了解的。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赵树理到底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
用比较书面化和定性化的语言来描述,应当是:赵树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人民作家,是20世纪大众化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外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知名度。他所实践与倡导的“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为普通人写作”的创作态度,曾经影响了一代文学家,在当今时代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他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与广大民众休戚与共,自觉地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员。他选择这种方式,一方面是为了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是要同农民一道,寻找过好日子的途径,让农民能够尽快从千百年的贫穷落后中摆脱出来。因而,他总是心甘情愿地充当农民的代言人,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的利益。看到农民的生活有起色,他就特别欣慰;发现农村政策有失误、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他就忧心忡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惦记着的仍然是农民过着艰苦的日子。
以上描述自然是准确的,也是我经常在一些文章或谈话中使用的。但我认为,如果从人的性格角度界定,赵树理选择文学创作道路,是一个悲剧。文学让他把聪明才智贡献得淋漓尽致,文学也让他耗干了心血。他最早发表作品竟然是在被囚禁的“自新院”院刊上,充满悲剧色彩;以后的日子里,也是愉快的时候很少,总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围绕着他;最终以令文人心悸、令大众灵魂震颤的结局,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不就是一出人生性格的悲剧吗?更是一首文坛悲歌。
那么,酿成赵树理人生性格悲剧的深刻原因究竟是什么?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分析、研究还比较表面化,仅仅是从社会现象方面探讨。我理解,时代和社会当然是酿成赵树理悲剧的重要原因。因为,赵树理在6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走过了本世纪中国动荡不安、变化莫测的时期,他所走的每一步,似乎总是与他的愿望、理想有距离。他不能跟时代、跟社会合拍,也就避免不了悲剧的诞生。
然而,赵树理个人性格同样是酿成他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可以说,赵树理的一生基本上是处在矛盾状态中的。从他最早走出尉迟老家去长治四师念书起,直到最后含冤去世,总是有许多矛盾让他无法解脱。譬如,家庭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矛盾;不甘于二亩地一头驴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田园式安定生活与漂泊在外事事不顺心灵疲惫的矛盾;创作上本想按自己的意愿写感受最深刻的作品与碍于面子不得不经常写遵命之作的矛盾;等等。赵树理的这种性格,致使他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写作风格,都只能是传统式的。因而,他的工作关系和户口在北京十几年,他却实际上是个乡下人,无法适应京都的政治、文化、生存氛围,总有一种压抑感。可他如果到了乡下,他会那么畅快、兴奋,如鱼得水。传统的生活方式才能让他舒心;同样,他的写作风格,也基本上承续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这样做,既是体现他为普通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观念,更是他性格特点的必然选择。如果我们把赵树理与和他齐名的同代作家进行比较,他的传统文化基础之深是非常突出的;他的性格中所含民族精神之重,是别人不多见的。这些不同点,促使赵树理成了个性非常独特的作家,同时也造成了他人生的悲剧。
无论从那个角度思考,将赵树理以电视剧的艺术形式拍摄出来,再现这位性格独特,一辈子热爱农村、热爱农民,并以文学形象为农民说话的人民作家的人生道路和创作成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职责。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我觉得,所有参与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创作的人员和演职人员,都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工作的,力争把这部剧作拍成一部能打动全国人民的精品力作。全剧选取赵树理人生与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片断,设置了一场接一场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许多细节和对话幽默风趣,富有强烈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赵树理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的亲和力,感受到赵树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特别是导演韦廉和演员李雪健,为了把这部剧作拍摄成观众喜欢的精品力作,花费了很多心血,把握住了赵树理的内心世界,展示出了一位真真切切的赵树理。
应当说,电视连续剧《赵树理》是迄今为止人物电视剧中优秀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