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发火的人也发“无名火“。平时性子温或强板着劲儿的人,“无名火“发得更多,来得也更暴。不信,周围的人你留心瞧瞧。
“无名火“又称“无明火”,“无名火”并非无名,可这名目说不清、道不明,即便心有所悟,事后提起脸上也有点挂不住。“无名火“的原因多是拐弯抹角,牵三扯四,却每每与生活环境摆不开干系。发起“无名火“,摔杯子砸碗自是小事,拍桌子骂娘亦可随风而去,但若手脚上的力道拿捏不准,或方便处恰有危险的家伙什,伤人夺命的事可就谁也担当不起了。这等事怎么没有?去年刚入夏,《北京晚报》上就登了几档子关于“无名火“伤人的事。有篇报道的标题是这样的:《天闷热,人心烦,崇文区已有十人动无名火伤人被拘留》。文中说:“进入7月以来,在街头巷尾、居民住宅,因小事大动干戈,导致死伤的惨剧时有发生,仅崇文区就有十余人为此被拘留……“。文中一例说,张某因妻子半夜起来剪指甲,吵得无法入睡,恼怒之中,夺下剪刀朝妻连扎7刀,致使妻子惨死丈夫剪下。公安机关在查证这些伤害案时,有的罪犯说,天气燥热,心头有一股无名火,遇事不能自控,酿下终生悔恨。
“无名火“并非中国特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一个长而热的夏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骚乱和犯罪。60年代末,美国绝大多数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骚乱都发生在连续几天的高热之后。弗里德曼断定:温度太高的时候,人很容易烦躁,动辄发火,变得具有侵犯性。
噪声的烦扰何尝不是如此?张某夺剪杀妻正是一例。日本环境学者斋藤作过一项噪声区和对照区的调查,对小学生不安情绪进行测试,通过调查对象对“是否会遇到危险与困难“、“觉得有难以耐受的感觉“等自我不安项目的统计,发现噪声区内的儿童情绪的不安程度明显高于对照区。同时发现,那些对“自小就脾气暴躁“、“变得好与双亲生气“、“想干可怕的事情“、“经常虐待动物“等攻击性的项目作出肯定回答的儿童比例,噪声区高出对照区几倍。可见,噪声既是“无名火“的重要原因,又往往是其直接诱因。
话又说回来,生活环境质量差当然不是“无名火“的唯一原因,里边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比如,心境。心境是什么?学问太大,很难讲得清。照学者们的说法,是一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某种好的或坏的情绪,或情感状态。说白了是这么回事,不定什么事儿惹得人心里不痛快,这事过去了,不痛快却存下了,有个不搭界的茬口,一口闷气就一股脑地顺出去了。
新近医学界出了个“人体第三状态“的说法,笔者觉得有趣。说是“人体在健康与患病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的中间状态“,而且人群中真正的健康者和患病者不足一半,多数人处于这个“第三状态“。照他们的说法,你要是觉着有食欲不振,易怒头痛,疲乏无力,神经衰弱和睡眠不着觉什么的毛病,那不一定是病,正是“第三状态“的特征。有意思和是,研究者发现噪声和大气污染是引起“第三状态“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异味、粉尘、噪声环境中生活的人,感官直接受到刺激和威胁,这时的人准处于“第三状态“,没跑。
不健康的环境怎么可能生活着健康的人呢?这道理明摆着。一对新婚夫妇说,楼后施工噪声昼夜不停,曾一度害得他们差点棒打鸳鸯散,外面吵得越响,家里吵得越凶。一位当爹的说,自打戒了酒,儿子再淘也没动过手,可施工噪声一出现,他是无酒自醉,沾火就着,竟能把儿子打得满嘴是血。他怀疑自己的神经出了毛病,我对他说,没错,至少你现在算不得健康的人,可要说真上神经病院也是把自己糟蹋了,你这会儿正处在“第三状态“!
人一进了“第三状态“,发“无名火“的时候少不了。要说男人和女人哪方发得更多点,各位看官,这个研究课题留给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