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改善人际关系的第一个法则是:试着让内在情绪与外在天气之间取得亲蜜认同。每当内心翻涌愤怒或悲伤情绪时,要学习把它们的能量转化来做静心,尤其风狂雨啸时,试着顺势将它拋掷出去,而别发泄在家人或孩子身上,学习让外在天气和内在感觉获得亲密认同。从浸淫于其中而体认到台风跟自己其实是一体的,当愤怒能量与大自然合一时,内在的负面力量会从你的五脏六腑和关节中慢慢游离出来。那份能量会与空气中的电荷结合,取得某种情感上的认同,在大自然威力中,体验负面能的转化。一旦能量释放,内心会获得前所有的宁静和从未体验过的灵魂安详。那是由于负面能量彻底宣泄,内心得到平安,这时候的你也因而提升个人存在的力量。
人常不断累积负面情绪,在暴怒之下与人发生冲突,既伤人又伤己。这时我们不妨做我称为接地线的冥想和练习就是像电器的接地线。古代人们的心灵能自然的与天气取得认同,但现代人较无法直觉地体验天气与内在情绪的关系。其实在我们气管内流动的气流,与呼啸过山谷的气流是一样的;而在我们体内流动的灵魂与能量,跟大地的能量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若感觉内心累积压力或人际关系即将爆发冲突,这是个很好的练习。
人生中最影响我们情绪起伏的,可能就是人际关系,不论是工作上跟同事上司,或家庭中夫妻亲子关系,只要它们出问题,我们不仅感到不舒服,严重者甚至出现身心症状。常有人自认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别人不经意的话语,往往令他难过许久。其实个性太敏感,也常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所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第二个法则是:确定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存在。要明白别人对我的看法,并不代表我真正的样子。而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往往代表的是我们的投射。我们的投射物是比较接近自己的。例如,对方的投射物是比较接近他自己而不是你。
所以第二个法则是:任何人对你的看法,永远只该给你当参考和建议,因为那比较代表他自己。如果你是透过别人眼睛来肯定自己,这便是交出自己生命的主权。这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有时我们接受太多别人对自己的投射而产生投射性认同,被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取代自己真正的样子。我们再往深一层探究会发现,连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都只是自己的投射,而不代表你真正的样子。有时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犹如一层泥巴敷在珍珠上。其实不只是别人的看法,包括自己对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会让我们的存在蒙尘且面目模糊。有时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看法,会让人不断自我扭曲。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形象”,而这也是我们对自己投射产生的结果。人若一直活在对自己的看法中,你无法真正认识自己。其实你只活在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幻像中),却从未发现你是谁。
跳过平日你所认识所自以为的那个自己,去发现自己真面目吧!“发现你是谁”是个奇妙的旅程。我要告诉各位,你们认识的自己,其实离你真正的自己,还有一大段距离。新时代大师赛斯说过:“现在的人类不了解自己,而现在的人类,对自身价值评判和认识,都还追不上自己真正的价值呢。”
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够利用我对我自己的看法,或我认为我是谁,而把自己变成我所认识的那个人。我们今天不论变成什么样子,那都是因为我们过去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变成今天的你。今天的你是透过你对自己的看法形塑出来的。所以唯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看待自己,就会形塑出你今日的样貌,而不是你本来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你才觉得自己是什么样子。人是不断自我创造的动物,他不断修正对自我的看法,而变成他眼中的自己。因此别让他人眼中的你,取代你眼中的自己。一个真正很棒的人,是能看到别人生命中有很棒地方的人;一个很伟大的人,是因为他看到所有人内心皆有其伟大之处。所以他才是个伟人。
接着我们要导入人际关系第三个法则:试着让身边的人,因为与你在一起,而觉得自己很棒。这不是要我们骄傲自大,而是觉得有能力,有自信可以把事情处理得很好。有些父母的目的虽想让孩子觉得很棒,但其作法却使孩子感到自己很糟。你若希望让一个自我感觉很差的人变得很棒,这无异是缘木求鱼。这正是我们过去常犯的错误。
人时常很奇怪,以为能透过让人觉得自己很糟糕,而使他变得很棒,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也常如此对待自己,在内心深处明明觉得自己好糟,却期待自己变得很好,如果你创造这样的假象,那只是自欺欺人。而且你会担心当人际关系更进一层时,被人家看穿你的虚假。所以人际关系的第三个法则是,唯有当你能抹去别人外表的灰尘看清他内在的独特性,且让周遭的人因为与你相处而感到自己很棒时,你才能成为那个发现珍珠之美人。这绝非为了维持肤浅的人际关系而说出违心之论。凡学过新时代理论的人都知道,真正的人际沟通的层面是在心电感应的层面;我们接收到的是别人对我们真实的想法。大家试着用这法则来改变跟他人的互动,去发现周遭人们身上的美善之处,这也是赛斯一直强调的,当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所有人都从现在开始,从自己所在之处,尽量加强自己与周遭人的活力健康快乐与自发性,必须以自己的生命,去强化所有人对存在的力量感。你的存在是在加强整个地球和世界的力量感。只要你尽了全力,不论怎么做,那都是最好的。有些父母过于恐惧孩子无知犯错或受伤,以致扼杀孩子踏出去探索世界的勇气。我们应该当一个对自己产品有信心的父母,不论孩子身在何处,都相信他的能力可以应付我们要让孩子做自己的决定,因为亲子间的冲突,也是人际系中很重要的课题。
如果我们想变成什么样,那我们就投射出那个形象,所以我们时常要觉察,自己投射给周遭人什么。例如赛斯曾提过,探病这件事很重要,而在这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部份。有些人探病后,会感到不舒服,因为探病过程会唤起他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所以容易“煞”到。当你进入病房时,要注意自己内心投射的是什么。因为生病的人很脆弱,极易接受投射和催眠的暗示。那时人的意志虽薄弱,但潜意识却很强。若你习于负面思考的人,最好别去探病,因为你所付出和接触的,都是负面能量。所以要把好的心念投射给他,这才是最佳的礼物。世间所有一切都是能量的交流。人际互动中,发出正面和肯定的能量是很重要的。要学习处理自己内在的恐惧和焦虑。而不是把它投射出去,让别人来承担许多负面的东西。人天生就讨厌跟投射负面能量的人为伍。而看见散发生命光明和正面力量的人,则会重新启发我们内在青春活力的讯息。有本畅销书谈到:人都喜欢靠近光,我们与其去寻找光,不如就让自己变成光吧。一个人投射出来的能量很重要,如果负面能量投射在身体上,那会造成身体的病痛,若投射于人际关系上,则令人悲伤沮丧或争执冲突。我们常不自觉一直向外投射负面能量,所以人际冲突有时也是一面镜子,我们要开始学习觉察。我先前说过,人际关系是灵魂的一面镜子,而且它是累世轮回的人际关系,都会具体而微的浓缩在今世的人际关系中。赛斯在《个人实相本质》下集里面说过:一天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缩影,而且一天中也暗含你所有转世的每一天。所有过去的转世。人际关系。以及有关于灵魂的线索,都能在这一天当中看出端倪。彷佛是全相摄影或人身上的每一颗细胞。每一天就是看进去整个灵魂的窗口。每一天从开始到结束,是生命中的一个小圆满。你只要过好生命的每个小圆满,你就会完成灵魂的大圆满。从头到尾。你只拥有这一天,这样的生命观,令人扎实的活在每一天。因为从头到尾你只有一天,所以你拥有无数天,一开始,也是结束,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也是最后一天。只要你选定某一天,把它当做是宇宙仅有的一天,尽全力活出它的光采,你灵魂的能量将立刻提升,让那天成的一天,,为生命中最灿烂的一天,从此以后的每一日,都会是如此。
人际关系的第四法则是:不管你生命中糟遇多少欺骗,试着确定人性本质是善良的。人在试图善的意图时,确实可能伤害别人,可是没有人天性喜欢伤害人。所有的恶,都来自误入岐途的善,是想表达善的扭曲,这是一种生命的信仰。我们要先确立这点宇宙人生观。人在学习和创造,有时会做出无知和破坏之事,若我们只是以人的行为来判定其价值和本质,那么人将永无翻身机会。这时一种真正新时代的包容和接纳。赛斯提到所谓的爱,是看到那个人理想的样子,意思是爱让人不仅看到一个人现状和作为,你看到的是他内在美好的版本。人是天生就是不断透过学习而成长的。我们要先确定周遭的人本质是善的,不要因为他的作法难以原谅,就失去对人性的信心。真正的信心是永远不会丧失的。如果我们的信心,希望和爱,还是在一种会去的状态,那就不是真正的信望爱了。真正的信任,是信任到那个本质里面,与作为是无关的。我们常是因为这样的信任,而唤起心中最深的希望。我永不放弃去信任人性本善的这个原则。虽然现象与真理可能互相抵触,但若缺少真理,想象岂值得依恋?我想活在一个不管表面发生什么,但生命底层的信任,和永不放弃的爱和希望是永远存在的世界。这也是我想提倡的价值,更想把这个价值放在人际观系中。
人际观系的第五个法则:自问在这份人际关系中,自己能付出与分享什么?许多人希望拥有美好的人际关系,但其实他是个乞丐。因为他只是在乞讨人家的爱,关心与付出。有时在婚姻和情感关系中也是如此。于是,人际关系变成一种交易,很多人沦为乞丐,只期待别人给他东西,却不反省自己能付出什么。这里有句非常重要的新时代格言与大家分享:“依照宇宙的定律,凡是你付出的东西,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由这句话可以衍生出第六个人际关系法则:攻击别人的,基本上只是在攻击自己。打别人右脸的,是在打自己的左脸。如果你采取以恶制恶的方法,那么你给出去什么,最后还是会回到你身上。在人际关系中,人常看不清楚这点。这是价值关全然混淆的社会,有很多人完全在推卸责任,认为别人可以这样做,自己又有何不可。但人终究必须面对自己。人一定要学会为自己负责,否则非但人际关系一团乱,而且永远在迷失中却不自知。所以,我们再回到人际关系的本质,你该怎么做,你要如何对待人家,这代表你是谁。所有你给出去也会再回到你身上。这是宇宙的定律。人际关系的冲突,常肇因于人们不明白这道理。你是为了你自己,以及你是谁而采取行动和对待别人的方法。我们要回归自己。赛斯。说过一句话:“在人际关系中,如果你只是等着别人给你东西,那么会一无所获,但若是你付出爱和祝福,那得到的就是爱和祝福。”于是大家拋出的东西就越来越好。让我们都付出好的东西,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人际关系第七法则:我给对方的,是对方所需要,还是我给了我想给对方的。(我认为对方想该要的)。这东西常造成人际关系和爱恨的纠结。尤其在亲子或朋友关系中,我们常弄得自己热脸贴冷屁股;心情非常沮丧。所以,欲避免人际关系冲突而追求和谐,其实是知易难行。要做到这句话之前,常想先问对方:“你觉得你需的是什么。若有人要帮忙,你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例如,我是家庭医学和精神科的专科医生。在问诊时我常问个案“你觉得有人真的了解你吗?周遭的人关心你的方式都是你所需要,还是你其实承受了许多压力?”这两句往往会触动病人内心而泫然欲泣。所以,在人际沟通上,不要用猜疑的方式,而要直接问对方:“你希望我用什么方式对待你?”这句话是打动人心的万灵丹。这可能是长久以来第一次有人问他,他希望如何被对待,以及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过去我们可能常用自以为最好和理所当然的方式对待别人。而现在不论自己的人际关系如何,让我们试着问对方,“你希望我怎么样对待你,你可以否告诉我内心的感受?因为我想进一步了解你。”
每个人都希望彼此被了解和接纳,被人家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对待。所以,不要吝惜向他人释放“我想进一步了解你”的讯息。尤其是经营亲子关系时,要抱持着“孩子,你希望爸妈以什么方式对待你?”“孩子,爸妈想更了解你”的态度,用不带批判的方式来经营亲子和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最大的杀手就是批判。人际之间保持距离是出于防卫,因为我们不知人家如何看待或是否会伤害我们。所以,宇宙的另一项法则是:如果你不想成为别人批判的对象,不愿被他人价值观的框架限制住,那就要试着以较弹性和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周遭的人。因为,凡是你投射出去的“批判”,最后必然弹回你身上。因此,不肯让别人好过的人,自己的日子必然难过。在我的门诊中,有许多是夫妻离异或外遇的案例,有些人们在伤害对方时,内心会生起报复的快感,但只要你拋出去是负面的情绪,那么人类整体生命的价值必然下降,最后你一定会感受到牵连。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你给出去的,一定回到你身上,凡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我身为心理治疗师,每天都在听别人诉说内心秘密,有些可能从为向他人提起过。每当我坐在咨商室,常感到这份工作很神圣,而自己犹如大地之母。坐在我面前这孩子,可以把内心秘密全盘托出,我的身份彷佛是他们的灵魂的守护神。他们可能犯下各种错,而我虽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内心却没有任何批判。因为在心理治疗中的你,不论呈现出何种面貌,都不会受到批判。这并非是非不分或麻木不仁,而是人需要这样子被对待。做错事的人需要的不是被批判或指责,而是想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该如何面对自己,或面对自己所做的事和伤害的人。
或许有一天,当我也碰到难以面对自己的时刻,我也会希望得到他人包容和了解,和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咨商室中我是以个案为中心,以他生命的最大利益和成长为考量,这其中不带任何批判色彩。我们应该把此观念运用到人际关系中。所以,人际关系的第八个守则:我们要常透过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若某件事牵涉五个人,那我们要做心灵练习,分别想象这五个角色会如何看待此事。你不能永远只坚持自己观点,而应该包容他人,如此,你才是生命开阔的人。
我常觉得人际关系是要把别人含纳到你的立场里面,在其中寻得一个妥协点。人际关系是为了让你扩展你的观点,直到你的存在和观点,能够包含对方的存在和观点,然后你才能从人际关系中解套。人是奇怪的动物,当人发现别人在为自己着想时,就会也开始替对方着想。所以,接下来我们谈人际关系的第九守则:试着放掉自己的立场和对自己观点的执着。唯有跳到对方的立场,然后再跳回来看整件事,你做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才会也考虑别人。这样的人际关系慢慢扩大之后,整个人类的大爱才会出现。
现今人类处在一个你争我夺的高度竞争社会,个人主义高涨,整个社会陷在恶性和负面循环中。每个人都抱着“既然别人不为我着想,我就拼命为自己着想”的偏狭心态,那种原道善良的风气几已不存。我也很期待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能改变这个社会。这一切要先从体验于人际关系开始。如果彼此的互动关系是,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立场被人了解,那么他也会甘心乐意做任何事。我们以医疗纠纷为例,其实它也是一种人际关系。若医生非常有自我保护,即使病人死亡非其过错,家属往往仍会怒告他。因为医生没从家属立场体验其心情。反之,有时虽医疗上虽有疏失,但由于你关心人家感受,反而赢得家属谅解。没有人会蓄意报复,负面行为往往只为争一口气而已。人际冲突常肇因于我们落入对错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有时为了坚持自己是对的,我们根本拒绝从对方角度来看事情。我常觉得在冲突中唯一避免去问的,就是对与错。
冲突是为了导向一种了解和交流,是关点的扩大。而不是陷入谁对谁错的争执中,否则这样双方各据一词,永远没完没了。所以面对人际冲突,唯一解决之道;当双方观点都被彼此了解,心中的愤怒和不满自然烟消云散。
人际关系的第九个原则:给予别人肯定,去喜欢别人。我们常被自己的角色所欺骗,以为母亲包容小孩,父亲养家或上司体谅员工都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我们可以随时同理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老板,或你所敬重的人。别以为自己辈份或职位较低就妄自菲薄,认定自己人征言轻,影响力有限。其实你可以同理任何人,别被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给骗了。何谓同理?同理就是以小搏大。当一个人被同理了,他也会反过来同理你。而当你开始同理别人时,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会改变。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同理自己,所以,我们将心比心,就应该先去同理别人。我们对他人的关心是没有方向,不分位阶的,它可以朝任何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