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有一支,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不肯给他,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还用脚去踢莎莎。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攻击行为会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
对象:幼儿园学前班儿童,6岁。据患儿母亲陈述,该患儿与陌生人交往时,与同学玩好争斗。近两月发现眨眼,歪头,最近喉咙发出怪声。 1 个人资料: 该患儿独生子,发育正常。4岁前随祖父母生活。入幼儿园时2岁,因不听老师的话乱跑,被老师重点看管,之后胆子越来越小,一人不敢在家。4岁时随母亲生活(父亲在外地)。其母亲工作忙,对孩子经常发脾气,过后又后悔,倍加宠爱。该患儿对老师亦有恐惧感,平时不主动与小朋友玩,玩的
记者从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获悉,我省儿童普遍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其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是30年前有关调查数据的10倍。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戚元丽博士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人口控制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问题,学习、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等,导致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因不适
1儿童手淫 手淫是指儿童反复有意刺激性器官以获得快感的行为。手淫时儿童常显得表情紧张、面色潮红、身体强直、兴奋激动。男孩可有阴茎勃起,但无射精。幼年儿童的手淫并不伴有性意识。手淫以男孩最多见,到青春期发生率几达100%。既往的医学家或心理学家把手淫的危害估计过高,我们认为,手淫所造成的危害,远远不及人们对手淫的恐惧和把手淫的后果夸大所带来的危害大。因此父母发现小孩手淫,切不可大声呵斥或惩罚,
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对家长来说都如同大敌当前。万一孩子出现了恼人的心病,更会让父母们不知所措。 在对儿童精神疾病的认识上,许多人存在误区。有些家长误把孩子的抑郁表现当成懒惰懒散,有些人认为与人交往困难就是性格内向。还有些家长容易小题大做,孩子偶尔成绩不佳表现的低落,也会被他们误认为是得了精神疾病。所以,过度轻视和过度重视都是不对的。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说,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出现与自己年龄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药品滥用、自杀和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危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今年10月10日是第1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卫生部与北京市卫生局联合举行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上透露的信息。陈啸宏强调,精神和神经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 5,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同时还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不过目前中国精神
名医信箱: 我侄子现在读小学四年级,自去年起就发现他的眉毛没了,刚开始大家都没在意,以为是脱毛。今年,逐渐发现他头顶的头发脱成一条2厘米宽的通道。这显然是他用手拔的,但家人问他,他一直不承认。这是怪癖所致还是得了什么病? 广东黄先生 解答: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神经心理专科罗向阳主任 你好!你问及小孩毛发脱落的原因,我认为先应弄清他是自行脱落还是人为拔掉,可以通过耐心询问小孩、询问其周围比较亲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犯罪。因此,孩子3岁以后若还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常见原因:1、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是形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另据调查表明,电视上的暴力行为节目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很大影响。2、不愉快情绪的自然发泄,如过度兴奋,或一件事总是做不好,成人却要他做不愿做的事。
一项调查显示,多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不久前,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通过对2千余名未成年犯和1千余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调查比较显示:在10种不良行为中平均开始年龄为不足12岁的1种,占10%;12岁以上不足13岁的3种,占30%;13岁以上不足14岁的5种,占50%;超过14岁的只有1种,占10%。也就是说,各种不良行为基本上是
追逐明星是种十分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尤其对影视界、娱乐界、体育界明星的追逐更是极为普遍。所以广告商都喜欢利用影星、歌星、球星等的名人效应来宣传推销商品。可见追星行为并非青少年所独有,只是他们容易走向狂热入迷,似痴似狂,以至贻误学业。对青少年的追星行为要客观分析,正确认识,以便给予合理有效的引导,免使其步入歧途。追星行为本质上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自我理想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孩童时代,他们是把父母作为
东北网哈尔滨12月27日电见到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心理不平衡,嫉妒别人,甚至想办法去“整”别人。记者近日从市妇联一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调查报告获悉,在对哈尔滨市64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时发现,84 1%的中学生时常感到心理不平衡。初二学生小玉(化名)总是感觉到不快乐,看到班级里的同学穿得比自己漂亮,考试后看到别的学生比自己的成绩高,选班干没选上都会感到特别不自在。在小玉眼里,别人这些优点长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问题一 意见矛盾,孩子逃避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
新华网天津频道1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妇女联合会举办了“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与家庭责任”学术论坛。有关专家忠告说,家长打骂孩子容易催化孩子的不良心理与行为。父母打骂孩子的直接后果,是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排斥心理,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容易结交不良伙伴。 在我国,家长打骂孩子,通常被认为是不良教育方式受到大多数人的谴责,但依然普遍存在。一些人认为,“孩子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攻击暴力性行为已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影响攻击暴力行为的因素和假说很多,其中包括社会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 社会学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成熟和社会化不断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是导致攻击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行为科学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攻击暴力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也离不开学习和模仿。父母是子女早
很多时候我们都存在压力,也有很多的减压方法,现在也有很多专家提出了行为减压法,那么什么是行为减压法呢? 1、衣着整洁 穿着整洁其本质是改善自己的精神面貌,衣着不仅仅是要给别人看,更是给自己信心。 2、把笔横着含在嘴里 当你很苦闷的时候不妨试试把一支笔横着含在嘴里,这时候你的面部会出现像笑一样的表情。面部肌肉对这种笑的表情具有记忆功能,就会本能地使大脑想到一些很开心的事情。虽然我们平时说皮笑肉不笑,但有
根据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的调查,发现八种典型的行为易导致失败的父母: 一、赞扬泛滥。 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你不能总是用“孩子,你真棒”这样毫无营养价值的话语“忽悠”自己的孩子。 二、惩罚过重。 记得初中时,我的一个朋友的妈妈太想让她的儿子优秀,曾经让她的儿子跪了一夜作为惩罚,结果,我的这个朋友从此精神失常。 三、剥夺孩子的感受。 父母往往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价值观衡量孩子的行为,结果孩子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红蜡笔,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也正想要,不肯给佳佳,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莎莎。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
慢性子、胆小、不合群、脾气暴躁、上课捣乱……很多父母被孩子诸多的行为问题困扰着。他们不仅想改变孩子的现状,更想探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在焦虑之余,我们想到过没有,“问题”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着名教育专家钟思嘉在他的《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一书中说道:“做父母的,首要之务即是停止忧虑孩子是否正常,重要的是了解到底哪一些事情在困扰孩子。放轻松点,了解只是第一步而已。最大的挑战是了解之后
行计划生育之后,中国家庭一对夫妇一般只有一个孩子。按照我们的想象,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不可能发生对儿童的虐待。事实上,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虐待儿童的现象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并给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影响。记者采访时,张聪沛教授忧心忡忡地说。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怎么可能发生虐待呢?记者采访时,很多家长都发出了相似的疑问。心理专家张聪沛告诉记者:事实上,人们不知道是否在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