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手淫
手淫是指儿童反复有意刺激性器官以获得快感的行为。手淫时儿童常显得表情紧张、面色潮红、身体强直、兴奋激动。男孩可有阴茎勃起,但无射精。幼年儿童的手淫并不伴有性意识。手淫以男孩最多见,到青春期发生率几达100%。
既往的医学家或心理学家把手淫的危害估计过高,我们认为,手淫所造成的危害,远远不及人们对手淫的恐惧和把手淫的后果夸大所带来的危害大。因此父母发现小孩手淫,切不可大声呵斥或惩罚,否则会导致小孩紧张与恐惧,甚至出于逆反心理使他们的手淫更加频繁。较好的处理方法是首先要找找手淫的原因,比如生殖器不洁、局部发炎或内裤过紧都可能导致手淫。其次,应鼓励孩子参加有趣的活动,由于孩子的注意转移到别的活动中去,手淫便逐渐减少和消失。个别手淫特别严重的儿童应到专科医生那里进一步诊治,因为手淫更多见于精神发育迟滞和有精神障碍的儿童。
2 夹腿综合征
是指女孩反复出现的以双腿交叉,用力并拢,扭动臀部,表情紧张,面赤等为行为特征的发作,但发作时意识清晰,呼唤即可终止。多见于2—4岁女孩,一股归属于小儿习惯不良,很可能与手淫有关。
父母或幼儿教师如发现小女孩出现夹腿综合征,不妨佯装不知,千万不要声张,更不可大声责备或体罚。因为那样做不仅于事无益,而且会使她们感到羞耻、恐慌或不安,为了逃避惩罚,她们可采取更隐匿的方式继续这样作。除了过分严重的病例需要专科医生诊治外,大多数的儿童不必看医生。关键是家长要使儿童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让她们参加集体活动,如做手工、画画、写字、游泳、听音乐、讲故事、郊游等饶有兴趣的活动,这种动作便会大大减少。我们可以把这种动作视为无害的自慰行为,因为绝大多数有此行为的孩子,一旦背起书包到学校去上学,症状便会自动消除。
3 儿童性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的生物学基础是生殖器的结构,但社会因素对发育中儿童性别身份的自我识别和认同影响极大,这些因素包括父母对性别的期望,性身份示范作用和社会的性期望。例如,有的父母重男轻女观念很重,明明孩子的真实性别是女性,却偏偏要按自己的主观愿望把孩子女扮男装,把女孩当男孩抚养,让社会也来接受这种颠倒的性别身份。从婴幼儿期就开始的不恰当的性教育,到了青春期往往显示明显的性别认同障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随着年龄增长,许多人可以变成性心理变态的患者,如同性恋、异装癖、易性癖。
4 儿童与父母的亲昵行为
儿童与父母之间有天然的亲情关系,应该有一定的适度的亲昵行为,例如,抚摸、亲吻、拥抱等。但这种亲昵行为应与儿童的年龄、成熟水平相适应,过少的亲近或亲昵行为使儿童体验不到亲情的快乐与振奋,容易导致情感抑制或冷漠,这种儿童在孤儿院中很多见。亲昵行为过多,尤其是父与女或母与子,容易产生过分依恋的情感,许多儿童长大以后仍然需要父母的过分亲呢,一旦亲昵减少使会出现显著的情绪变化,如烦躁、焦虑、抑郁、安全感缺乏以及性心理障碍。
5 性早熟
指儿童少年阶段出现成年人的性欲、意向和行为而言。性的成熟除了生物学基础,还与环境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和其他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例如:父母对子女的溺爱,过度的亲昵行为或较大的女孩仍与父亲同床睡,或较大的男孩仍在吸吮或玩抚母亲的乳房或与母亲同床睡,有的男孩到了青春发育阶段还要母亲为其洗澡。这些身体接触和过分亲呢的行为造成对儿童性心理过度的额外刺激,可促进性早熟。其他环境因素如:孩子看到父母的性活动或父母间的亲昵行为,以及孩子受到色情电视、电影、书刊的挑逗性影响,均可产生早熟性兴奋,因此对儿童的性心理卫生应予高度重视。
6 性游戏或性行为
发生在儿童间的性活动称为性游戏,而发生在少年的性接触称为性行为。无论同性或异性儿童间的性游戏非常普通,据估计5岁以前40%的儿童参加过性游戏,5 岁以上的孩子有这类行为者则更多。方式包括儿童装扮父母角色、相互手淫或以性器官直接接触等。少年的性行为,除手淫、接吻外,还有“性交”。在青春发育之前,这种性交,也只有异性生殖器的表面接触。男孩的阴茎难以插入女孩阴道,也不会引起处女膜破裂。因生殖器发育末成熟,阴道口小,处女膜又处于其深部。
性游戏是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主张既不要加以鼓励,也不加以过多的干预,听其自然,到一定年龄便会自然消失。严加苛责对日后性心理的发展是有害的。
7 遗精恐怖或初潮焦虑
少男首次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期,都是生理心理接近或达到成熟的标记,这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却可在一部分缺乏性卫生知识的少年中引起恐惧和焦虑,焦虑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对正常的生理现象的突然出现缺乏了解,再则是偏听了民间流传的遗精有损健康的谬论,如“一滴精,十滴血”等。我们必须告诉少年,来月经和遗精完全是正常生理现象,精液中的成分只不过是一些人体蛋白,一旦他们知道了这个道理,一切惊恐、恐惧也便荡然无存了。
8 儿童和少年的性虐待
通常见于成人对儿童和少年的性侵犯或性伤害,例如诱奸、强奸或猥亵。受到性虐待的儿童和少年往往缺乏家庭的关注和照料,性虐待对他们会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这些儿童青少年内心感到负疚、痛苦和压抑。他们在家里或学校里似乎都矮人一头,羞于见人,对集体活动采取回避或冷漠的态度,长此以往会形成孤僻、阴郁的性格。
儿童青少年受到胜虐待后,家长的态度很重要。有些不明事理的家长,把怒气宣泄到受害儿童和少年身上,骂孩子不要脸或贱骨头,对孩子大打出手。有的孩子不堪在外受辱,又在家受气的双重虐待而发生自杀行为。如果家长取关怀和帮助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心理创伤的恢复。而且应对出现明显心理障碍的孩子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和治疗。最糟糕的是,发生在家里的乱伦行为,亲属对孩子进行性凌辱,这对孩子心灵的摧残是很严重的。这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应进行严厉的打击,以净化儿童和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