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上呈现一些新特点。 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据统计,某地区1998年以来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刚刚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13.5%。 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此外,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 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十几岁的孩子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一些从报刊影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说他们特殊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转化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已由幼年的依赖变得相对独立、成熟。但是青少年毕竟缺乏社会经验,正处于上的“断乳期”,模仿、独断、叛逆悄然而生,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薰染,加上教育失当,青少年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青少年违法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从不良行为、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由单差生发展到思想品德和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
青少年犯罪,网络背上90%责任的不白之冤。孩子们迷上网络,是网络的错,还是现实的错? 北京孩子玩游戏上瘾全国排名第二,其中每10个上网的孩子中,就有两个“病态使用网络”而难以自拔者……近日公布的中国第一份关于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凸显了这一令整个社会尴尬的数字。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云南最高,比例高达27 9%,北京排名第二为23 5%。据称此次调查将青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检察院一项调查表明:网瘾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诱因,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增多。 据洛阳市检察院调查,该市看守所目前羁押的未成年犯罪人数量已达197人,占羁押总人数的18 5%,其中,因网瘾诱发的犯罪占49 5%。 据分析,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一是侵犯财产性犯罪突出,犯抢劫罪的占30 1%。二是团伙作案居多,未成年人犯罪由单独犯罪向共同犯罪发展。三是作案目的单一,无特定对象,具有偶发性。此类未成年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之后,一些媒体,包括马加爵本人,都在把犯罪动机归结到他的贫困背景上。前不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李玫瑾奔赴云南,对此案进行全面调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关材料,访问了办案人员,还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问卷,做了测试,发现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之后做出上万字的《马加爵的犯罪分析报告》。 李玫瑾教授认为,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如果
不能片面解释为家庭教育失败 两年前浙江金华一名叫徐力的高中学生把母亲杀害了,2001年4月,湖南衡阳一名叫李毅(化名)的初三学生毒翻全家。7月15日,又发生了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为“自由”毒死父母的犯罪案件,犯罪情节令人发指,犯罪动因是中考成绩未上重点高中录取线,害怕父母责骂,于是两人竟决定将父母毒死。她们在煮稀饭时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其父母食用后发生中毒,并很快死去,她们用被子盖在尸体上,从家中
中国青年报7月6日讯近日,北京海淀法院以挽救问题少年出名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审理了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大学生李某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连续作案8起,窃得同学财物价值1965元。但因其作案时精神处于抑郁状态,经司法鉴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且案发后坦白事实,主动全部退赃,故法院从轻处罚,判决李某犯盗窃罪,判处罚金1000元,免于服刑。 对于这个从轻判决的案件,尚秀云解释说,因为精神疾病或问题而犯罪的学生,不能简单
1、疯狂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并且由于年青人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 2、突发性。由于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
彭清燕 (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职务犯罪是在病态支配下所进行的行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病变进行的病理学研究,认为职务犯罪系二因致病。在内因方面,需要偏离导致职务犯罪者对官职、财富与“美色”的病态追求,动机偏离导致职务犯罪行为人对“奋斗目标”产生疯狂的“热情”;在外因方面,社会因素是职务犯罪的媒化剂。职务犯罪的主要病态类型包括精神压抑症、胜利恐惧症、骄横跋扈症和奢侈症。并就此提出了职务
新华网北京11月22日电《北京晚报》22日报道,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当日在北京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这也是中国首次正式发布的有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网瘾现象的严重程度云南最高,比例高达27.9%,北京排名第二为23.5%,而上海仅为8%。 “北京青少年网络犯罪率惊人,90%的青少年犯罪与上网成瘾有关。”网瘾研究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社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总体来讲,呈趋重态势,犯罪人数增多,案件数量增大,犯罪手段成人化,多样化,犯罪后果愈加严重。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 在未成年人当中,我国习惯于把不满十四岁的人称为儿童。再结合到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十四岁以及对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负刑事责任
据专家讲,若发现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防止犯罪先兆发展酿成犯罪。 1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针对犯罪青少年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特点,应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并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使其重新做人。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而应注重身心康复,进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 2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进行治疗。针对那些有不良品质和犯
发生口角抄刀抡棍手机现金看见就拿教室宿舍校园成案件多发地 案例1 因为在租影碟的时候与他人发生口角,海淀走读大学学生栗某从保安手里接过藏在保卫室里的砍刀,将对方乱刀砍伤。 案例2 因为怀疑同学拿了自己的内裤,海淀职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生曹某、许某、杨某、朱某4人,在宿舍里用皮带将何某打伤,并用摄像机把打人的场面全程录下以供欣赏。 案例3
当前,由于嫉妒而导致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治安带来消极影响。因此,研究探讨嫉妒犯罪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所谓嫉妒,是指个体与参照对象比较,发觉参照对象具有优势之处,从而引起个体对参照对象憎恨和醋意的一种消极态度的体验。嫉妒犯罪产生是一般嫉妒的恶性转化,这与嫉妒者的个密切相关。嫉妒者往往以自私观念为核心,看到他人的进步和成绩而产生不可名状的痛苦感,进而对他人的优越耿
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社
提要:结帮犯罪,是当代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点,有的帮派已发展成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文章从犯罪学、社会学、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存在的不足及其对对青少年加入黑帮、从事犯罪活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家庭、学校、法院、社会紧密协作,针对青少年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感化,才能杜绝青少年结帮犯罪。 当代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之考察 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
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问题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
法制日报张美英 今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是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时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的5种罪犯。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狱行刑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指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社区矫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综合治理,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很突出,并且呈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岁年龄段强奸、抢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岁至25周岁年龄段盗窃、抢劫犯罪比例偏高;农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偏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从某市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张福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青少年犯罪从年龄、作案方式、手段等方面出现了几个新特点。 一是犯罪成员的低龄化。过去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还在17岁以上,而今年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却只有15 7岁,有的案犯甚至才14岁;二是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首先是由单独作案向集体性的共同作案转化。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 罪案件占三分之二。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在学校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