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然而,据有关职能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却不断上升。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年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同比上升120%;某县法院,2001年判处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4 15倍,2002年同比上升1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6岁的少年陈某将与其家有过节的13岁小孩陈某杀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初中生徐某为与另一学生团伙“抗衡”,竟购买枪支;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竟残忍地砍死奶奶,并砍伤爷爷。青少年本是天
■性体验扭曲■遇不满大打出手 近日,本市法院和检察院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少女暴力犯罪正呈直线上升趋势,施暴手段有时比男孩子还残忍。在少女暴力犯罪的背后大多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即她们都过早地有了性体验。性经历使她们的性格和发生了质变;性诱惑使她们容易在寻找爱的路上迷失方向。典型案例暴力少女出手残忍■案例一:抢男友连刺“情敌”17刀认为女友抢走了自己的男朋友,15岁的小颖残忍地连刺14岁的小静17
需要的偏斜 从八十年代以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自身需要的偏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追求享乐的需要。这是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类需要偏斜。据有关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居大学生犯罪的首位。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大多与这些大学生追求享乐的需要有关。这类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往往并不困难,但他们追求高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参加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的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通过对2千余名未成年犯和1千余名普通未成年人调查资料的分析比较后发现,学业失败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点。 调查显示,有74 2%的人在犯罪前是闲散于社会上的少年,许多人是在初中毕业前、甚至在小
内容提要:我国的独生子女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查阅未成年犯档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归纳概括了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的基本状况和行为特点,探讨了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的内在原因,预测分析了独生子女犯罪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的基本对策。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独生子女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
第一、家庭不良环境对青少年品行塑造的负面影响家庭是社会成员成长的"第一课程",孩子的习惯养成、品行塑造、发展等个人素质很多是在家庭里形成的,社会成员要顺利实现社会化,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结构;在实现社会化之后,家庭同样承担着帮助社会成员遵守社会秩序、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责任。家庭环境的好坏,常常是导致社会成员性格品质优劣初始的、直接的因素。孩子的许多习惯、品行的养成,以及
2007年8月13日凌晨,未成年人小虎和朋友到一洗头房去索取钱财。其中小虎望风,其他人持刀,抢得现金人民币690元和电动自行车1辆及戒指1枚。而当小虎被抓拿归案后,居然不知道替人望风也是犯罪。同年9月16日,小虎被抓获归案。继而被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以涉嫌抢劫罪为由向法院提起公诉。“望风也是犯罪吗?我没有动手,不是抢劫吧?”但小虎的行为确实已经构成了抢劫,法院经审理后,鉴于小虎的悔罪态度,判处小虎有期徒刑一年,
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类似文章不胜枚举,我不是学家,但看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升高,违法犯罪时的年龄逐渐减小,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也想在此说两句。谈犯罪结果,必先看犯罪动机,谈犯罪动机,就得谈犯罪了。笔者根据多年为青少年辩护的经验,认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有如下八种情况。一、好奇。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无论在生理上还是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点,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应当说
在校学生犯罪大幅增加,犯罪年龄每四年下降两岁,团伙犯罪暴力抢劫趋多,作案手段“成人化、凶残化、智能化……”一家重点大学职业培训学校学生张某等6人组织的“小团伙”,专门对西安市高校谈恋爱的男女生进行抢劫。他们虽然只有十五六岁,但每次作案前均有严密分工,给社会治安造成恶劣影响。前不久,该团伙成员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近年来,像张某这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一项来自西安市雁塔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多,其特点:一是暴力犯罪多,该类案件占50%。由于青少年的不健全人格,在作案过程中不顾及后果,手段野蛮、残忍,趋向暴力性及恶性化,所犯罪行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且影响恶劣。二是偶发性强。青少年年轻幼稚,不成熟,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一时冲动,甚至对自己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比如,对某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看不惯,思想偏执,实施犯罪,表现出无目的性。三是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决定了
“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 我国青少年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待提高,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基本了解的分别只有24.7%和16.4%。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如果法制意识薄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据统计,全国2
德国政界关于对待青少年刑事犯罪的争论仍在继续。基民盟籍的黑森州州长科赫主张青少年刑法应更加严格,并指出在德国的外籍青少年犯罪尤其严重。本周三,由基民盟执政的联邦州的司法部长在柏林举行会议,就这一议题进行了磋商。下面是德国之声驻柏林记者发来的相关报道。 由联盟党执政的10个联邦州均支持黑森州州长科赫提出的针对青少年刑法的建议。这些州的司法部长一致表示,这一主张并不是竞选宣传的手段,2006年2月联邦参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据中央综治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项“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非放任不管,他们以说服教育、打骂等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是却没有能力去改变孩子。 在“说谎、学习成绩不好、欺负同学、抢别人钱物、偷拿别人东西、结交有违法行为的伙伴”等六种行为中,父母“不管不问”即采取放任教育方式的平均没有超过一成,打骂孩子即采取简单粗暴教
引言:近年来,我省网民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2月,全省共有网民约267万。现实情况表明,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使部分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 道路。基于对此问题的关注,本报与安徽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在合肥市进行了题为“网络·青少年·犯罪”的实证调查。 2006年3月,本报与安徽大学社会学系调查组,从合肥市某少年犯管教
在北京中关村一带,云集着中国多所最高学府,这对管辖这个地区的公安分局的张局长来说,是件既光荣,又是件非常棘手的事,弄不好就要砸自己的饭碗。大学城的敏感,绝不亚于天安门地区,中国出现了多少回政治风云,哪一惶旎与大学联在一起?但是“张局”自部队转业到地方公安局后,由开始的片警到后来的派出所负责人,一直到现在的局座位子,什么样的案件都经过手,可这几年他遇上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怎么好几起外地小歹徒犯
事件回放 为上网偷钱,一少年砍死奶奶砍伤爷爷 仅仅为了拿钱上网不被发现,17岁的少年小新(化名)竟然用菜刀砍死了平素一直宠爱自己的奶奶,并将爷爷砍成重伤。这是曾经发生在北京通州区的一件真实的案例。事后,小新主动投案自首。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小新12年有期徒刑。分析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青少年物欲型冲动犯罪。 一、网络成瘾是这起案件背后的主要原因 无节制上网就像毒品一样侵蚀着小新的心。目前,网络对很多青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跨世纪的接班人。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 1、所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
检察机关建议加强疏导,预防悲剧发生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问题一直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到今年1月,成都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了199件231名大学生犯罪案件。这是近日记者从成都市检察院的通报中获悉的消息。A大学生犯罪·现象[典型案例]大学生铁榔头锤击姑妈离家求学的杨睿就读于成都某高校成教学院自考班,入校几个月后因学习跟不上进度,便背着父母退了学。临近毕业,眼见谎言即将被拆穿,杨睿想到了。后来,他又想到杀人后再。
为什么开展青少年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列为“三大公害”,并且居三者之首。它不仅给社会造成很大的的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在英美发达国家,每20秒即发生一起青少年刑事案,我国近年来犯罪显低龄化趋势,尤其是团伙犯罪数量增加,并且具有暴力性、病态享乐性等特征,尤其是在校学生的犯罪率有所上升。中学生一旦沦为少年犯,其日后成为成年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