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刘刚的母亲吕女士没办法找到心理老师分析,原来这与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有关系。□“隔离式”教育影响孩子交往观念河北省教科所心理研究员刘风华老师介绍,9岁的刘刚从小被父母和爷
儿子读高中时常对我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儿子描述了他的同学们对他们父母的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班里有个女生,在家里没有接电话的权利,电话铃响,父母先接,如果是女生来电话,她可以接,若是男生,家长则当"信使",一切事情负责转告。我不是这样的家长,自从孩子进入青少年期
(一)遗传: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二)母乳: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三)饮食: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
新华报业网讯“你家孩子真听话!”听到这样的赞扬,很多家长都会很自豪,南京市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九成以上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不过,昨天记者从南京脑科医院了解到,太过听话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精神问题。 九成父母希望孩子听话 最近,南京市小学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164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并没有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空间、注重开发孩子的创新潜能,高达93%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做“听话”的孩子
孩子好像总听不到你的话,是吗?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想惹父母生气,只是不能和父母一样有紧迫感而已。他们在按照孩子自己的时间表生活,而父母则是按照成年人的时间表生活和做事。1、父母保持冷静。孩子也像成年人一样,别人命令他做事或者威胁他的时候,他总是故意拖拖拉拉。所以父母需要保持冷静。为了避免自己被激怒,父母在提出要求的时候,可以事先给孩子一些时间,可以对他说:“再画5分钟你就必须去洗澡了。”2、让孩子
哪对父母养育出一个好孩子,周围的人都会羡慕不已,多么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好孩子。其实,这件事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只要你找到成功之道,你也会成为好父母。1、不断补充育儿知识初为人父人母,面对新生的宝贝,很多爸爸妈妈一脸茫然,甚至有些手足无措。随着宝贝一天天长大,各种各样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可以通过向过来人请教,阅读各种育儿书刊或参加各种父母培训班、研讨会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和技巧,这是成功养育聪
最近,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最令孩子反感的做法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刺激孩子。有70%的学生特别反感父母拿自己同别的孩子比。一位同学说,他的作业一写错,妈妈就大嚷,你看人家某某某学习多好,像你这样还想考大学,没门!这些话总让他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还有个同学说,妈妈老拿她跟别人比,有时正看电视,突然心血来潮说她不如电视里的好,说什么跟人家比真是一个天一个
我们常听到这一句话:小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的确有许多人对这句话深信不疑,而对管教孩子也跟着悲观起来。教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个孩子也不能老是用同一种方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因此,使得有些人把管教孩子看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放弃了管教孩子的天职,使得一些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尽管社会在变,潮流在变,思想观念也在变,但是在管教孩子时的一些法,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因此,使得有些人把管教孩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一)“言教”与“身教”的矛盾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
多数父母都会将大部分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时候,父母们的管教方法却会带来不利后果,美国学者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下列十种行为,那么很有可能父母的教育方法失当。1时常在游戏时间干扰孩子一种过分管制的迹象是,孩子们在玩耍时,刚出现一点冲突,父母便马上干涉。这样做的危害是,孩子没有学会独立处理可能发生的矛盾。只要安全有保障,最好让孩子自己应付。如果必须介入,父母最好充当仲裁人的角色,而不是为孩子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如今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看看我们身边的家长和孩子,这样的问题确实随处可见:家长们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同时,自己却总在做一些“错事”……(一)“言教”与“身教”的矛盾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告
16岁的娜娜(化名)在一所中专读二年级。因为希望她考大学,家长花钱办好了手续,让她到一所重点高中借读,可娜娜就是不愿去。父母做她的工作,她也不听,有时候甚至说:“你们再逼我,我就出走1开学后,娜娜连中专也不去了,成天在家躺着,偶尔在街上溜达一圈,回家继续眼望天花板,躺在床上。娜娜在极度郁闷之余,走进了吴老师的心理咨询室。据了解,娜娜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很小就开始教她背诗、写字等。但是娜娜从小学
怎样与孩子相处?有的时候孩子的所做所为与你的想法完全相反,面对孩子天真直爽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 举例: 1、“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 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言 “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很多小朋友想吃都没得吃,你真是身在福中不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盏窗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更让人温暖。但是,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培养的艺术,殊不知一些不经意的疏漏,可能让家成为孩子的伤“心”之地。 问题一 意见矛盾,孩子逃避 《红楼梦》“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闻讯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这一情节虽然是古人的文学创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育孩
“套是什么东西?”“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对于孩子提出的这些性问题,中国的父母大都羞于启齿,而美国的父母怎样回答呢?近日,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及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国际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美国的几位公共健康专家。本文受访专家:帕特丽夏-芳德巴克-维尔——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部长特别助理。戴安娜-莱特福——美国司法部国家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国家医生家庭资源中心总裁。安吉拉-诺丽丝-格
本报讯父母生存质量直接影响学龄儿童心理发育,尤其以生理、心理领域最为明显。父母的生理健康程度越高,心理状态越是积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也越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是新近由哈医大、哈师大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一项调查结果。相关专家建议,改善家庭生活质量,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满足家庭成员对生存环境的需求,尤其是提高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质量,十分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据了解,专家们选择了4所不同经济、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薄冰期。尤其是女孩儿,心思更加细腻,情绪更加敏感,就像走在快要解冻的脆弱冰面上,随时都有可能“咔嚓”裂开一个洞,跌进去,被坏情绪浸得满身冰凉。 在这种起伏不定的善变情绪中,发生冲突最多的,自然就是每天与自己在一个家门同进同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父母。 第一次与父母发生摩擦之后,这种不快可能会越来越多,像电光火石一样,在心中“忽忽”地燃起小火苗。其实,你并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
2011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公布了2010至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其中一项关于我国公众自尊水平的调查显示:小学生自尊水平最高,到初中阶段降至最低,然后从高中开始回升,并持续到大学和成人阶段。另外,针对10万名6至15岁少年儿童的调查研究显示,从小学四年级起,相邻年级的数学成绩差异增大。 青春期男生比女生“自尊” 研究发现,自尊的性别差异几乎为零,总体上男女两性没有明显差别,但年龄却在调节性别差
张学友裸身带女儿洗澡 张学友近日在吴君如节目上大谈女儿的“性教育”问题,他跟罗美薇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没想到有关孩子“性教育”的问题,竟然是由爸爸来负责!张学友说,女儿小时候,他会跟她一块洗澡,然后跟女儿解释男、女性别之分。 早前,张学友在出席护苗基金活动,宣传保护儿童免受性侵犯时,坦言女儿小时候已问男女性器官的分别,故学友已叫她保护私人部位。他说:“先教她保护自己,什么位置很重要,不可以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