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小区门口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返回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的手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上班时总想自家的煤气没有关掉……这些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感受和经历,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行为是强迫心理所致,严重的会发展为强迫症。本市安定医院心理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李永志告诉记者,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导致了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强迫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直接
根据CCMD-2-R的诊断标准,强迫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1、符号神经症诊断标准。 2、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表现为下述形式之一种或混合。 (1)以强迫思想为主的临床相,包括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性思虑、强迫性害怕失自控能力等。 (2)以强迫症状为临床相:表现为反复洗涤,反复核对检查,反复询问或其他反复仪式化动作。 (3)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生性强迫症状,如抑郁症
强迫症倾向自我测试 请你根据最近一周以内的情况和感觉进行评定,评分标准分为5级:没有为0分;很轻为1分;中等为2分;偏重为3分;严重为4分。 评分方法是将各条目的分值相加,总分超过20分,应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建议你到精神科或心理咨询门诊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1、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2、忘性大; 3、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4、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5、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
“强迫行为”是指虽然自己也知道是不合理而愚蠢的,欲不明就里的持续去作的症状而言。要是不摸着一根根的电线杆、桥的栏杆、楼梯的扶手走的话,就觉得不安心;出门的时候,如果不是从右脚先踏出家门,就会觉得不安;用餐时餐具的排列方式、就寝时寝具的场所、枕头旁边的东西不和往常一样的话,就睡不着;列车经过的话非数数看一共几辆,爬楼梯的时候也非数数看爬了几级不成;一天不洗好几次手就觉得坐立不安……似乎觉得不这么
经常做户外运动有助于减轻压力,预防强迫症 走到小区门口突然不能确认自家防盗门是否锁好,于是返回检查一番;刚刚整理好的手包又觉得东西没带齐;上班时总想自家的煤气没有关掉……这些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感受和经历,心理医生认为这些行为是强迫心理所致,严重的会发展为强迫症。本市安定医院心理诊疗中心主任医师李永志告诉记者,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和过度的压力导致了具有强迫心理的人越
在强迫症中,很多人举的例子都是强迫性洗手,给人造成的假象仿佛强迫症中一定有洗手这一项,其实不是的。 有一种潜在的强迫症,如强迫性思维就很常见。它在刨根问底的人中很多见。这种人老是问一些无聊或者一些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如“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人为什么会从一个受精卵长成一个成人”,在如:“什么叫成功,成功是不是有一个公式”然后就反反复复的想,做功课时想,工作时想,睡觉前也想,
典型的“强迫症”大致可分为两部份: (一)强迫思考(obession),包括某一个想法、冲动、脑内的心像、脑内浮现的声音或感觉等等; (二)强迫行为(compulsion)重复某一行为、收集或收藏某些东西等等。患者明明知道这样的想法很不合理、很不舒服,可是无法阻止这类思考的出现及盘据在脑海中,直到强迫思考自动消失后才能松一口气。 患者也明明知道重复某些行为是毫无意义而且会引人侧目,可是他就是无法不去做。通常强迫行为与强迫思
日前,在南京市脑科医院心理门诊,10岁的京京战战兢兢,泪眼婆娑,像只惊恐的兔子。原来,楼下的邻居家养了两条狗,小姑娘害怕。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奈她那位当会计的妈妈认真惯了,总觉得自己的女儿不如人家孩子勇敢,于是动不动就向女儿指出这条“缺点”,越指责小姑娘越紧张,竟发展到夜不能寐,成了强迫症。 日前,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主任赵荣凤收治了一名患者——18岁男孩黄某。黄某的父亲是个博士,母亲是个科研人员
星期天,夫妇俩准备好上街购物。出得门来,丈夫将已经撞上锁好的门推了几下,证明确实是锁上了,就迈步下楼。刚走到楼梯拐弯处,他对妻子说:“等一等,我再看看门是不是锁上了。”他又走回来使劲地推了几下———纹丝不动。他放心地下了楼,挽着等在那里的妻子的胳膊一同出了大门。到此为止,妻子不会说什么,只能认为丈夫是一个细心人。 假如夫妇出了大门后,丈夫又对妻子说:“等一等,我再看看门是不是锁上了。”这时,妻子
李某是一个18岁的待业青年,近段时间以来,老是想着自己是否渴了或者饿了,椅子该不该坐,泡在盆里的衣服是现在洗还是过一会儿再洗,见到电灯就要反复检查开关,出了门要反复看是否上好了锁,换衣服后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扣着腰间的皮带,与人交往时,总害怕别人笑话自己…… 其父觉得有些蹊跷,就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根据他表现出来的症状及自述特征,判断他的强迫行为主要是由其心理因素引起的。按照“心病要用心
提到强迫症,可能人们脑中反映出的都是反复多次洗手、检查、核对、数数的景象。其实,强迫症患者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以上所描述的行为方面,他们在人格特征方面也是与正常人存在差异的。下面,心理专家就将强迫症患者比较典型的人格特征一一进行归纳介绍。 一、只考虑自己的事情,过分仔细地分析自己的心身状况,夸大仅有的弱点、缺点,抱着劣等感不放,带有观念性的理想主义倾向。一旦头脑里出现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或道德观
晨报记者对话主治医师孙伯民晨报:作为权威专家,你怎样看待“强迫症”?孙伯民:强迫症和感冒、发烧一样,只是一种普通的疾病,可以治疗。目前,医生们已经用手术治疗了60余例强迫症患者。郑松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强迫症患者。我们每年都要为十几个这样的病人做手术,有些病人比郑松的病情还要严重。晨报:您以前的病人是怎样的?他们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孙伯民:他们活在自己的痛苦世界之中。有些患者对环境和清洁特别敏感,有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指在观念、意向、行为上存在着虽自觉却不合理或毫无意义,但又是被迫无奈地出于自己内心的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一种神经症。 一、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是自我强迫症状,这种自我强迫症状是出自内心的而非外力所致,是明知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的而仍反复出现,是力图抗拒和排斥的而又不能控制和摆脱。同时,自我强迫症状的出现会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随着强烈的焦虑和痛苦。 自我强迫症
曾经遇到这样一例病人,女性,18岁,被其母带来就诊。她立在旁边,表情呆板,双手半举在胸前,什么都不敢碰。母亲痛苦地诉说:“一年了,她每天不停地洗手,用刷子刷手,没完没了。肥皂、洗衣粉、洗洁剂用了不知多少,还说手没有洗干净。看她洗手,可以把人烦死。到别的医院看病,都诊断为强迫症,吃了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也没有什么效果。” 经过和病人交谈,我发现病人有很多怪异的思维内容,例如:“手上有很多小人、
新华网上海6月30日电(记者仇逸)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国外流行病学统计患病率在2%-3%,发病的平均年龄范围是22岁到36岁,35岁以上发病者只占15%。 强迫症病人总感到如果不做某一特殊的仪式动作,就会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一旦果真没有完成这一动作,就会立即出现严重的焦虑或非常不适,不断唠叨没有完成这件事的心情,难以摆脱,甚至走向极端。由于强迫症患者通常不愿意透露或者承认自己的病
周博士说:"作为有独生子女的父母,过度关怀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应该引起家长认识和警惕的。我们所说的"关怀强迫症"既是指一个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别人提供人家不需要的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别人不能独自解决处理问题。而当他的细致关怀被人依赖时,他会自我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满足籍此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否则就会有较强烈的自责和痛苦。有些家长就是在向孩子提供过多关怀和帮助当中得以满足,却在客观上剥夺了孩子获得生活经验的条件
所谓强迫症,是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或者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病人虽然认识到这些观念、意向或行为是不恰当的,又或毫无意义,有时也跟他的个性互不相容,但是又难以将它们排除。也就是说,强迫症不仅有自我强迫,而且同时有自我反强迫,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疾病。 这疾病直到最近,医生还以为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新的资料显示这是一种普遍的疾病,大约占人口的2-3%。 典型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音乐心理学博士周海宏先生提出并首创了“关怀强迫症”一词。 所谓“关怀强迫症”即一个人特别需要别人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别人提供别人不需要的关怀。并且,这种人还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关怀,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当别人依赖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满足,感到自己有价值。 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有关人士。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紫金杯的获得者、已有30多年教龄的王老师回忆她30多年以
XXX,女,30岁,为一农村妇女,二年前因与相邻的一个亲戚关系紧张而诱发起病,表现为脑子里不断涌现出想持刀杀人的冲动,病者自称该意向违背自己的意愿,病者主动抑制,但无法控制,病者很担心自己会失去理智将暴力付诸行动,酿成悲剧,故严重时不敢出门,不敢接触刀具,自觉痛苦非常。经人介绍来诊,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即强迫症),给予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后症状缓解,生活工作如常人。 该患者与那个亲戚关系紧
星期天,夫妇俩准备好上街购物。出得门来,丈夫将已经撞上锁好的门推了几下,证明确实是锁上了,就迈步下楼。刚走到楼梯拐弯处,他对妻子说:“等一等,我再看看门是不是锁上了。”他又走回来使劲地推了几下———纹丝不动。他放心地下了楼,挽着等在那里的妻子的胳膊一同出了大门。到此为止,妻子不会说什么,只能认为丈夫是一个细心人。 假如夫妇出了大门后,丈夫又对妻子说:“等一等,我再看看门是不是锁上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