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周斌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经过两年跟踪研究,近日得出结论:练习书法能降低儿童心理焦虑水平,有助于儿童控制情绪,使儿童的性格更平和,思维更开阔。 周斌认为,儿童在练习毛笔书法时,需要留意每一个书写动作,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缓解精神紧张,激活儿童大脑皮层,调节他们的心率、呼吸、血压,降低心理的焦虑水平。同时,通过调神调息等一系列过程,儿童能体验到一种轻松的感觉,这有助于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为什
今年的8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左撇子日。作为一个占总人口10%、人数达到6亿的群体,左撇子也受到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出现、不合群、孤独感、轻度抑郁等心理失衡症状的左撇子儿童,竟然比同龄人高出约26个百分点! 左撇子从小就有着更大的适应环境的压力,只是一直没有被人关注。专家指出,作为一个少数群体,很多公共设施、规则和工具都是按照右撇子们的习惯设计的,这让他们从小就显得行动笨拙、与众不同,
是指一种在癔症性人格基础上,在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诱发的精神障碍综合征,伴发有意识领域狭窄及运动及知觉系统障碍。在童年时期,典型的癔病并不少见,其中以女孩居多。儿童癔症发作时常表现为:捶胸蹬足等情感大爆发、木僵等、瘫痪等躯体障碍。 癔症发病的基本原因是性格缺陷加上精神。这类儿童大多具有自我中心,富于幼想,易受暗示,情感强烈而不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等性格特点。因此,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容
儿童心理异常大多有着病源性父母或病源性家庭,这些父母或者本身的状况差,或者是教养方式不当,这些家庭的家庭成员大多数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异常。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感情冷淡的家庭,气氛多沉闷,孩子则不得不小心谨慎,有什么事也不敢跟父母说,故容易产生状,在父母常闹矛盾的家庭,往往家庭气氛异常紧张,孩子因缺乏安全感而极易出现恐怖症状以及抑郁症状。总之,处于不良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早前我们曾经对1000名3~10岁的幼儿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18%的幼儿具备良好性格,82%的幼儿性格有或多或少问题,而25 7%的幼儿性格恶劣,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
儿童发作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导致,因为压力得不到释放,所以心理产生障碍,表现为种种异样。 儿童抑郁症表现 1、食欲突然减退或者增加。 2、性格骤变。有的情绪暴躁、易怒,有的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3、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 4、失眠、头晕、心慌、面无表情等躯体表现。 5、疏远同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运动。 压力疏解 帮助孩子疏解压力,才是抵抗儿童抑郁症的良药。孩子也有来自
考试 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 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即将来临,来医院咨询的考生父母也越来越多。“我家的孩子平时学习都挺好,但是一到考试就失手。平时小考也就算了。万一高考也这样可咋办?”“我们家孩子现在茶饭不思,晚上也睡不好觉,考试是重要,万一试没考好把身体弄坏了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在考试前,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想想这不仅是一次考试,而是人生的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先后对我省仙桃、大冶等地的近千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令人揪心: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离家在外打工的未成年人。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之多,且呈上升趋势。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70%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有些孩子甚至产生过自杀的想法。 调查还发现,83%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进行教育,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孩子,容易使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
据了解,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目前尚无统一测量标准。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一、智力发育正常。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智商(IQ)在80分以上属智力正常,智商低于70分属智力落后,智力发展落后于实际年龄属心理发育异常,常伴有适应能力低下,是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
“我治疗过这么一个孩子,他在全班同学里最矮,却是最会打人、最不听老师话的一个。平时不爱吭声,只要有人说他不好,他就冲过去大打出手。”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科梁立阳教授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病例。 最新的“生长发育异常对儿童的影响”调查显示,矮小的孩子不仅生理上长不高,而且近六成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比如性格内向、容易焦虑、怕跟陌生人交流、不合群、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强等。但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
六岁的佳佳有个怪癖,从1岁起,她每天都和熊娃娃“形影不离”。前天,心理门诊心理学专家诊断说,佳佳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儿童,绝非个别。这其实是一种轻微的孤独症。 无论是到亲戚家做客、外出旅行或者上幼儿园,熊娃娃都是佳佳的第一宝贝,必须随身携带,紧紧地抱在怀里。如果发现熊宝宝不在身边,她立刻就会烦躁不安。佳佳的爸爸曾留学美国,他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应该顺其自然。佳佳的妈妈却不苟同丈夫的观点,因为在幼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以下介绍的主要是六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果孩子有下列症状请提高警惕。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
家长可适度学习儿童心理常识 一、重智轻能: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误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足矣,却不注意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心理发育的健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 二、重视不足:家长缺乏儿童心理卫生知识,认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情绪障碍只是孩子不懂事、淘气,或认为某些表现在孩子长大后可以自愈,而未能把心理障碍提到治疗日程上。 三、怕人歧视:家长已经意识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却害怕被别人看不起,顾及“面子”而不选
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
一、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于1969年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
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们“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疼不已。幼教专家告诉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改变宝宝行为有三大原则—— 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内蒙古心理卫生协会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获得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0岁到6岁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成长的空间。而且,由于0岁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启蒙期,更需要家长的精心关注和扶持,更需要一个不受束缚的、能够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小鱼儿一样顺畅地呼吸,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像小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活动的空间 盛夏,一场大雨冲去了天气的闷热。院子里出现了许多水洼,尽管稀稀拉拉的小雨还没有停歇,张家
意外伤害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心理专家认为,在这些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家长、社会要给予支持与关怀外,更重要的是儿童要自己主动走出阴影,重塑自信。 据统计,儿童意外伤害是我国0-14岁儿童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据测算,我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约为10%,其中,约有1%的儿童死亡、约4%的儿童致残。 据调查,每年仅天津市儿童医院接诊的因各种意外伤害而伤残的儿童就有上千人次。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