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心理人 > 弗洛伊德传 (9)

弗洛伊德传 (9)

来源:互联网   
人气:

第九章对常态心理的分析反对弗洛伊德的人的主要论据,往往是说这个学说是从分析变态心理得出的结论。实际上,这种指责在理论上是很不充分的,也不符合事实。从理论上讲,弗洛伊德在研究变态心理时,其结论也不停留在变态心理的范围,而是试图从中找寻一般心理的规律;弗洛伊德只是把研究变态心理当作研究一般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他所研究的是人类心理在变态心理活动中的表现。从事实上讲,弗洛伊德并不局限于研究变态心

第九章对常态心理的分析

反对弗洛伊德的人的主要论据,往往是说这个学说是从分析变态心理得出的结论。实际上,这种指责在理论上是很不充分的,也不符合事实。从理论上讲,弗洛伊德在研究变态心理时,其结论也不停留在变态心理的范围,而是试图从中找寻一般心理的规律;弗洛伊德只是把研究变态心理当作研究一般心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他所研究的是人类心理在变态心理活动中的表现。从事实上讲,弗洛伊德并不局限于研究变态心理,他始终都象重视变态心理那样重视常态心理。

一九零零年,在完成了《梦的解析》的写作之后,弗洛伊德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常态心理。从这时候起,他研究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发现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如同在梦中一样经常发生潜意识的干扰性活动。这就有力地证明了潜意识的原始心理活动是作梦心理和精神病发作的基础,也是常态心理的基础。换句话说,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心理现象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潜意识是包括常态心理和变态心理在内的一切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弗洛伊德在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总结在一九零四年发表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中。

事实证明,就连作梦时的心理活动也表现了常态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部分。把作梦心理完全看作变态心理是错误的。就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已经作出结论:作梦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常态的心理活动规律基本上是相似的。这就是说,不管是作梦的时候,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都是以潜意识活动为基础;而且,潜意识始终受到意识的压抑,所以,它们要以曲折的途径表现自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作梦心理也可以算作是常态心理的一部分。作梦心理的特点,仅仅在于在睡梦中,人的意识处于松懈状态,所以,潜意识才可以比常规生活以更大的比例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所著的这本《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专有名词遗忘、外国字遗忘、一般名词与字序的遗忘、童年回忆与遮蔽性记忆、语误、读误和笔误、“印象”及“决心”的遗忘、“误引行为”、“症状性行为”及“偶发行为”、“双重错失行为”和其他各种错误行为等等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心理根源,从中发掘潜意识的存在,了解“潜抑”作用的基

... >>

 

 

 

本功能。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不仅引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材料,也引用了自己的实际经验,然后经由自我分析的方法,进行透彻的研究。过去有人把精神分析学理论神秘化,以为它深不可测。恰恰就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中,弗洛伊德密切地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人觉得津津有味、一目了然。因此,这本书也可以算作是学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特别是潜意识理论的最好入门书。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的德文原版本来题为《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在这本书中所采用的素材,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任何一个人,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自始至终都会感到其中所举的例子都是自己经历过的。因此,这本书的材料更具客观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在弗洛伊德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介绍性文章里,他有时把这本书中重点分析的错失行为看得比梦的解析还重要。在他看来,梦境的追索虽然人人都可以作,但往往牵涉许多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程序,也带有更多的虚幻性,有时难免陷于晦涩。

此外,在这本书中

关键字标签:弗洛伊德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分享约翰-贝曼的生活智慧

对贝曼来说,萨提亚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而他,也在每一天的生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