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成长物语 > 心理教育: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

心理教育: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互联网   
人气:

双方对话:走出交流的第一步甲方(学生)小岳(初二学生)孤僻不都是我们的错孩子的孤僻,百分之九十的原因出在父母和老师的身上。我有一个朋友,父母离异后,父亲对他很不好,打骂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哪有心情学习,成了班上的“后进生”。他的班主任也不了解原因,只会向他父亲“告状”说,某某考试又得了倒数第一,叫家长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每次班主任告状后,朋友肯定会挨打。现在我朋友恨死他爸和班主任,哪

双方对话:走出交流的第一步 甲方(学生) 小岳(初二学生)孤僻不都是我们的错 孩子的孤僻,百分之九十的原因出在父母和老师的身上。 我有一个朋友,父母离异后,父亲对他很不好,打骂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哪有心情学习,成了班上的“后进生”。他的班主任也不了解原因,只会向他父亲“告状”说,某某考试又得了倒数第一,叫家长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每次班主任告状后,朋友肯定会挨打。现在我朋友恨死他爸和班主任,哪会和他们说真心话。 我觉得要让朋友走出孤僻,首先要教育他的父亲和班主任。可以让他的父亲回忆一下自己在童年挨家长打骂时的心情,再想想自己是否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小黄(初三学生)郁闷想找聊天室 我感觉孤僻的学生,其实内心更渴望和别人交流,只是他们没有找到倾诉的对象。即使老师和家长愿意倾听,我们也不一定愿意说,毕竟有些很隐私的“小秘密”是不能告诉他们的,否则以后会很尴尬。 我认为同龄人之间更好交流,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同学间可以找一个热心、能够理解大家的人,让他去和出现问题的同学沟通,再和老师商量帮助的办法。学校也可以开一间聊天室,同学单独和老师在里面聊心事,如果不想和老师说,也可以到里面自言自语,把话说出来就舒服了。 乙方(老师) 谢维兴(辅导老师)他喜欢游戏我从游戏聊起 如何教育孤僻的孩子,最难的是孩子要肯和你聊。可以先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慢慢地从兴趣点聊到原因。 我曾经有一名学生很自闭,在和他交流时,我事先知道他对电脑游戏很感兴趣,就从游戏上开始说起。果然,孩子肯和我聊天。几次接触后,我把话题扩展到孩子身边发生的事,如老师、同学、体育等,渐渐地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取得信任后,我发现孩子因为家里闹矛盾,这才孤僻起来。我开始引导他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并和他的家长联系,为他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经过努力,这个孩子终于走出了自闭的阴影。 韩平(少先队辅导员)他缺少亲情我从买雨鞋做起 每个孤僻孩子的心里都有委屈,要去了解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前一段,一个5年级的孩子既不和同学说话,也不参加班级活动。我问孩子为什么不和同学玩,可他却始终不和我说一句话。 通过侧面了解,我得知这孩子家庭富裕,可是因为父母离异,缺少亲情的关爱。我就常常以大姐姐的身份和他聊天,照顾他的生活。特别有一次,我发现孩子想要一双雨鞋,就抽空去给他买了双雨鞋。 那天起,我看到孩子的眼神里渐渐有了信任,孩子和我的话越来越多,时时会给我讲家里、同学间的事。现在,孩子一有家里的信就会拿给我看,平时有心事时就马上告诉我,让我给他出主意。听老师讲,现在孩子会和同学玩,爱笑了。 失范档案: 我的努力被误为“阴谋” 近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学校的女生给记者发来一份电子邮件,述说了她的一段经历:“我是一名高中生,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产生这念头的原因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曾经非常渴望一个老师的笑容,近乎疯狂地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把她不经意的拍头当作爱抚,把她高举过头的‘戒尺’当作关心。我渴望着被重视,即便是无心瞟过的目光也会令我欣喜若狂。” “我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而有一段时间我的表现的确是上佳。然而她将我的表现当作是场‘阴谋’,因为我有过后进的历史。于是我不再试图改变,并把曾经的改变当作是耻辱,开始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做作业,每天被罚站。在那段时间里我的精神压抑到了极点,而家庭所给我的只有母亲的哭泣以及父亲的茫然。” 记者随即用回复邮件的方式和这名学生交流。她告诉记者,后来在一名姓陈的老师帮助下,她明白了放弃自己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她想对所有老师说,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一个表示友好的动作,一个眼神,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赞美,对学生来说也是宝贵的。 个案: 给老师上堂课 一个月前,福清私立龙翔学校请来省内知名的学专家,给包括生活老师、武术教练在内的全校500多名老师上教育课。 该校3700多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少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学习,“我们学校实行的又是封闭式管理,这就对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就容易出大问题。”福清私立龙翔学校刘玉明校长说,以前只是单纯地抓出现问题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学校把教育明确化,要求每个老师都掌握知识,要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刘玉明说,学校设立了咨询室,每月定期出一份名为《心灵导报》的刊物,由学生自采自编,让学生能够说出心里话。小学部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学生可以将上的疑问写成纸条投给“知心老师”收。 同时,刘玉明认为老师的辅导只是教育的辅助,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学会自我调节。为此,学校在小学3年级以上的年级开设咨询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调节的方法,而高中年级开设了生涯设计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人生的设计。 专家观点:给孩子说话的空间   记者 VS福建教育学院学副教授程灵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 程灵(以下简称“程”):这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不想和人沟通。孩子在向成年人阶段过渡时,常常会出现一种叫做“闭锁”的现象,表现为喜欢把想法藏在心里,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种是想和人沟通,但缺乏沟通技巧。有些学生很想和同学、老师交流,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或是没办法表达清楚,不容易被集体接纳。一些学生在和他人交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也是沟通技巧缺乏的表现。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学生,缺少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认同、理解、帮助等情感沟通,就容易出现自闭、孤僻的表现。 记:那么,我们要怎样打开孤僻孩子的心扉? 程:关键是要建立起沟通的渠道,我们提倡用“角色转换”的方式。以前我们在教育时强调观察,说的多听的少,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现在我们应该多倾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看法的空间。 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观点和我们观点间的共同点,这就找到沟通的结合点。找到这两点,我们就有了打开孩子封闭心灵的“钥匙”。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应该只简单地给个我们认定的答案或是粗暴的批评,而是要引导孩子,比如让他们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孩子在寻找中得出答案,这样孩子会有自豪感,也会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以后他们再遇到问题时,就会自觉寻求我们的帮助,从而双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记: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和孩子就算建立了沟通吗? 程:和孩子的沟通不是一次两次的事,而是长期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的。以前,我们提倡“前喻”教育方式,就是孩子要向大人学习,但现在我们提倡“并喻”方法,要求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大人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继续学习,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新事物,比如网络、音乐等,这样在和孩子沟通时比较容易交流。通过一起分享人生,我们和孩子间一定会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沟通。(记者 侯希辰)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什么是幸福感七种心理偷

什么是幸福感?答: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也许每个人对幸福感的...

热门文章